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思想文化的发展因时代而变化,同时也影响着时代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在思想文化上,旧的文化意识观念再也不能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了,面对着“礼崩乐坏”的局面,如何由天下大乱实现天下大治、走向统一,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社会问题。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都纷纷登表演,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企望以自己的方式来改造当时的社会。

——摘自王新婷等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一方面是各家之间的论辩和冲突使得各自的论题和特点越来越突出,相应地,与其他学派之间的界限也就划得越来越清楚;另一方面,却是各家不断地把其他学派的某些因素吸收消化,因此思想综合的程度越高。……这两种趋势并存在战国时期的思想发展中,而且越到战国的后期,它们表现得就越加明显。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三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师古”与“师今”的两种历史观激化的表现。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非今”的反动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但是,焚书坑儒的手段是愚蠢而又残暴的,特别是焚书毁灭了许多古代的文化典籍,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损失。

———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思想大背景,并指出各阶层的政治诉求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思想发展的两种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021-11-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北师大附中等金砖四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大一统”是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久已达成的共识。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始皇建制开统一】

魏明枢《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记载: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看,秦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大融合质的升华。……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全国统一和消除各地区差别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收天下兵器”。第二、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第三、实行“车同轨”。第四、统一度量衡、货币。第五、实行“书同文字”。以上措施无疑对于全国统一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导致了具有各自地域文化特征的六国糅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1)根据材料指出,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看,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归纳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全国统一?(任举两项);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探究二【汉武变制固一统】


《汉书·主父偃列传》中主父偃说(劝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建立侯国)。”于是上从其计。


(2)以上图表反映了西汉初年面临着怎样的问题?为此,根据材料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探究三【三国建政趋统一】

魏蜀吴三国经济各具特色,都有发展。局部的统一、使老百姓不用担心如东汉末年那般“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了。三国末期应有3000万人,而东汉三国期间的人口谷底大致在2224万—2361万之间。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3)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的局面,其局部统一的趋势彰显无遗。根据以上形势图与文字材料,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并说明理由。
(4)综上,你认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条件是什么?
2023-12-1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川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日所需的,一是对内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规模,一是对外把力所能及的地方,都收入中国版图之内。秦始皇所行的,正顺着这种趋势。秦灭六国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当时的郡守,亦有防其专擅的必要,所以每郡又派一个御史去监察他。……到武帝,大出兵以征匈奴,今甘肃西北之地,收入中国版图;两越既平,即开辟为郡县,确立了中国西南部的疆域;设护羌校尉,开辟了今青海的东境。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其一,显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从而使之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发挥某种先锋和桥梁的作用。中国青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其二,把爱国主义斗争同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统一。历史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正是同这一历史性选择取同一方向。

——摘编自梁柱《五四运动与青年知识分子道路》

材料三   解放战争时期,重庆一中的广大师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著名的“四·二一”运动。在“反内战,反迫害、争民主、争自由”的口号下,有七位师生身陷渣滓洞、白公馆,大义凛然,铸就了红岩精神。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学校的爱国师生不惧身陷囹圄,血洒歌乐山下,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

——《重庆一中校训:几经演变烙下时代发展印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皇汉武顺应历史趋势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五四运动体现了哪些时代新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要指出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庆一中师生是如何承担时代使命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时代使命的认识。
2019-11-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重庆市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血脉不断、文明不衰、生机勃发。某中学以“感受中华文明”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原始农业   定居生活】

图一                              图二
(1)结合所学回答,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两种建筑分别适应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任务二   【工具改进   技术革新】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战国牛尊
(2)上述图片呈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工具的变化,这一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从“牛鼻子上的铁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任务三   【定国建制   彰显文明】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为了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采取了哪一项废旧立新的举措?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秦朝为巩固统治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2023-12-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铸铁技术进步B.中央集权加强C.货币走向统一D.商品经济发展
2024-03-17更新 | 405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屏障)”。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从古至今,中国的发展历经了无数个朝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都有所变化。而汉字却是相对稳定的,这就使得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人有一个统一的交流载体。通过这个载体,使得中国在古今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仍然保持着大一统的国家,有着不竭的生命力。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四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谈论的是什么制度?并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周人”和秦始皇对该制度的看法有何不同?基于以上认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创建了什么制度使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
(2)根据材料三和四,归纳中国保持大一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综合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政府还从哪些角度(方面)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2023-02-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开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手工业的进步B.农业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发展D.城市的繁荣
2022-06-23更新 | 752次组卷 | 31卷引用:2023年重庆市南开中学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请解答下列问题。

【史料实证】



(1)史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图1图2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 它们印证了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哪两项措施?

【时空观念】



(2)秦朝形势图和西汉形势图中的A、B分别是二朝代的都城,请写出当时都城的名称;仔细观察二图,西汉版图与秦朝版图相比较,中央政权对西部地区控制的版图范围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家国情怀】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其中许多杰出人物的昂扬进取、不屈不挠的斗志,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苏武绝不“屈节辱命”的精神,马援“马革裹尸”的情怀,班超“投笔从戎”“立功绝域”的追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熔铸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外历史纲要》(上)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巨著是什么?班超“立功绝域”的重要事迹是什么?作为一名青少年学生,应该向司马迁、班超等杰出人物学习什么精神品质?
2023-02-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jī)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自《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西周)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我国地方管理制度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3)材料二中的“新皇帝”是谁?根据材料二,概括他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代焚书禁学与汉代独尊儒术的目的均是为了统一思想,但采用的手段却大相 径庭。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的反抗。汉代重在“尊”,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道 德修养。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 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 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二朝统治者对儒学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秦汉二朝统治者的政策有何相同点?
(2)根据以上材料回答,自汉朝起儒学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了什么地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联系当前世界形势,说明借鉴儒学对处理国际关系的现实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