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23-24七年级上·湖北荆州·期末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来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和汉人贵族联姻等。

——来自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的少数民族坐具

回答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变化趋势。
2024-02-26更新 | 6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江西专用)
2 . 朝代进替、改革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回眸:

材料一   这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修德行,用武力伤害百姓。百姓咒骂他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死呀,我愿和他一块死!”

(1)材料一中“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如何?
【历史更替】

材料二   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描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2)材料二中这种政治格局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秦朝建立后,该制度被哪种制度所取代?
【历史趋势】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3)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
【历史思考】
(4)中国古代朝代的兴亡都与统治者的统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以上探究,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2023-11-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金溪县锦绣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帝、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图3反映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
(2)材料中“这个词”是什么?根据材料归纳该局面所呈现的特征。
(3)请你选择一位战国时期某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其制作个人名片。
学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
思想主张:
2023-10-1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朝代进替、改革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回眸:

材料一   这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修德行,用武力伤害百姓。百姓咒骂他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死呀,我愿和他一块死!”


历史更替:

材料二   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描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历史趋势: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历史思考:
(1)材料一中的“太阳”是指谁?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这种政治格局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秦朝建立后,该制度被哪种制度所取代?
(3)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
(4)中国古代朝代的兴亡都与统治者的统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以上探究,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时,七国文字书写各异。秦统一后,秦始皇命李斯等人总结出的小篆字体成为官方的标准文字,但国家事务异常繁多,篆书字画很多,书写速度慢,于是产生了一种更为简易、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

——摘编自纪云华等《中国文化简史》

材料二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字体。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   长期以来,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仿照汉字创立片假名和平假名。自此,日本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契丹原来没有文字,耶律阿保机建国后,以汉字偏旁拼合而成契丹文字。西夏文字是元昊等人模仿汉字创造而成的。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演变的趋势,并简析秦统一文字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书法艺术在魏晋时期发展的条件,举出代表“晋字”最高成就的书法作品。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理解。
2021-06-29更新 | 664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距今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民族融合不断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二   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交融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三   它在五胡十六国的大混战中神秘地崛起,沿着盛乐、平城、洛阳三级跳的轨迹,在历史上划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在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之间的漫长岁月中,它实现了由弱势到强势,由分裂到统一,由胡族到汉化三大关键性转折,逐渐使北方民族交融进入中华文明之中,开启了通向隋唐盛世的大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秦汉时期“南方地区的开发和交融加强”和“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的史实,说出秦汉时期与“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有关的少数民族。
(3)材料三中的“它”采取了哪些措施完成了“由胡族到汉化”的转折?你如何看待统治者“由胡族到汉化”的这一做法?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7 . 2017年10月18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每个时代都有梦想,让我们回首历史,感受两干多年阶的风起云涌,体会那个时代的梦想。
一:力主创新强国梦﹣商鞅变法

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战国策秦策》


(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
(3)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二:造福千秋发展梦——修建都江堰

材料三:



(4)材料三所示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哪两大系统工程组成?

材料四: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5)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述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6)今天我们该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请你提出一条合化建议
三:扫六合统一梦——秦朝建立

材料五: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7)材料五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在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

材料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8)材料六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9)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始皇时,“统一宇内”。这一历史现象反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019-12-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   如图

材料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后来这一制度被秦朝以哪种制度所取代?
(4)阅读材料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谁创立的?
9 . 货币的演变与交流反映了时代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战国的铲币与刀币
1961年考古发现,祁县下王庄出土一个绳纹陶罐,罐内装满了战国货币。

图2和同开称(图案)
和同开琮是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流入中国的日本铜钱。

图3交子(版画)
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图4人民币(图案)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法定货币。

图5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都是央行对公正的负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

(1)史料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据此,指出图1战国的铲币与刀币的史料类型?秦朝如何解决图1史料币制混乱的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图1、图2货币与图3、图4货币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不同之处的原因?
(3)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择材料中哪种货币?请说明理由。
2024-04-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九江市赣北联盟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销毁,称之为“焚书”事件;不久以后,一些方士和儒生发表不满言论,始皇下令追查、捕捉方士和儒生,并全部坑杀于咸阳,称之为“坑儒”事件。为了巩固政权,秦王朝还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法典《秦律》。

——摘编自张海鹏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在历史课上,小明发言说:“陈胜,吴广是因为在前往渔阳戍边途中遇雨延期,按秦律当斩,才揭竿起义的”

材料三:秦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影响着汉初统治者的决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再次得宠。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这一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而罢黜百家,他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王朝巩固政权的措施。
(2)你同意材料二中小明的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三,简述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治国思想上的不同点。并概括其共同目的。
2023-10-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