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但它只有十几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某校七年级同学就“秦帝国”这一主题展开以下探究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图一是秦朝行政系统示意图,请把图中A处补充完整。并从图一、图二中提取出至少2点信息。

材料二




①铜权

②秦半两钱

③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

④石铠甲

⑤秦封泥(其上印有秦朝郡县地名、官职名)

⑥睡虎地秦简(秦隶书写,涉及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

⑦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⑧泰山刻石(小篆刻写,涉及秦朝法律制度等措施)

(2)为了多角度呈现秦始皇形象,拟定了以下有关策划的小主题,请从以下主题中任选一个,选择材料二中的其中两件文物,说明该文物与所选主题的关系。
主题:A.政治制度B.经济发展C.军事武功D.文化成就示例
示例主题序号说明
D文化成就睡虎地秦简采用秦隶书书写,可以研究秦的书法发展。
泰山刻石采用小篆刻写,可以研究秦朝统一之后的文字。
自选主题序号说明





材料三   不同朝代的文献中有关秦始皇的论述(部分)

朝代作者及文献有关秦始皇的论述
西汉贾谊《过秦论》“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
西汉陆贾《新语·无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法令烦懵(惨),刑罚暴酷,轻绝人命”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上述文献中对秦始皇评价的共同点。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评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024-03-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11月考试历史试题
2 . 历史研究需要运用大量史料,甄别和使用不同类型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设计精心。设计的鱼嘴、作为分水坝将岷江之水一分为二,外江排洪,内江灌溉;在内江引水入渠,灌溉农田;建飞沙堰作为滚水坝,使得汛期内江之水排入外江,并起到冲刷泥沙的作用。



                      都江堰

材料二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唐)胡曾《流沙》


材料三   这是陕西西安出土的铜权、铜量和秦代刑具。其中,铜权铸于秦二世时代,呈十七棱面,空心,权身刻有两诏铭文,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铜量长30.1厘米,刻有诏书,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材料四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以上文献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都江堰由谁主持修建并分析修建都江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及统治者的应对策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秦朝统治的哪些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2024-02-0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
3 .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探究学习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货币的演变B.经济的恢复C.文化的发展D.中外的交流
2024-02-0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文化,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匈奴族对秦的威胁仍然很大。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收复了被匈奴人占据的河套南北地区,并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另外还在公元前211年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这次大规模的移民有利地制止了匈奴的抢掠,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在长期的劳动中,不少匈奴人迁移到中原,逐渐同秦人及其他各族人民融合在一起。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汉王朝致力于开发西南地区。史书记载,公元前109年西汉降服了滇王,建立益州郡,允许滇王继续管理他的臣民,同时赐滇王之印,滇池地区开始纳入汉王朝的版图。其中在云南晋宁出土的一枚金印上刻有篆书滇王之印4字。考古工作者先后调查发掘了数十处滇文化古墓群和古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璀璨夺目,充分显示滇人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材料三:

改革背景内容作用
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旧俗,要治理好北方困难重重官员在朝廷中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改革服饰制度,男女一律改穿汉服,废除了鲜卑祖先的胡服。

材料四: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说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这一制度实施后的作用。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秦朝时期“大规模的移民”的影响。
(3)依据材料二,可以得到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写序号)
①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疆域得到扩大
②汉朝在西南地区统一铸造青铜货币
③“滇王之印”的出土,印证了史书上的相关记载
④西南地区的开发为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创造条件
(4)依据材料三,补充完整①、②内容。
(5)依据材料四,谈谈对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认识。
2024-02-0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统一全国以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产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A.B.
C.D.
2024-02-0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七年级同学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探究主题一寻根溯源

第一组同学整理笔记,梳理单元主干知识

材料一   在“中国”这个观念还未形成前,人类早已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活动,他们从旧石器时代茹毛饮血,渐渐懂得栽种、畜牧,也开始群居,发展出多元的地区文化。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笔记:
1.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①____,山顶洞人。
2.原始农耕生活的遗存:河姆渡居民遗存和②____遗存。
3.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③____


(1)请完善笔记内容,并归纳学习主题。

探究主题二一体初成

第二小组绘制思维导图,探究“天下国家”体制

材料二   秦汉帝国的制度,建立了“天下国家”的体制,由于普世帝国的稳定性,中国在历经一次又一次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冲突对抗后,仍能延续。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等



(2)根据材料,围绕秦汉帝国的国家治理完成思维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措施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探究主题三四海一家

第三组搜集图片,解读图文信息

材料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多元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徐春燕《历史时期的华夏民族融合及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3)以上是同学们搜集的图片,依据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主要方式。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45日上午,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壬寅(2022)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拉开序幕。34通鼓声象征着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崇敬初祖的共同心声,9响钟鸣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最高礼数,身着各族服饰的少年儿童齐声吟唱《黄帝颂》,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对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无限景仰和感恩之情。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内外华人清明齐聚祭拜炎帝和黄帝的原因。

材料二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争霸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王扫六合”的时间以及历史意义。
(4)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要求,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大力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请指出任意两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2024-01-2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资料,通过历史地图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史事发生与变化的时空环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群雄逐鹿】



(1)以上地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时期示意图?请写出一个发生在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

【一统江湖】



(2)根据上面秦朝疆域形势图,写出秦朝疆域四至。

【再展雄图】


(3)对比西汉疆域和秦朝疆域有什么变化?证明了哪一历史史实?此事有什么历史意义?

【发展趋势】


(4)以上地图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024-01-2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五千年中华文明,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华民族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政治智慧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指居中集众之旗,引中为中心、中央;指执戈捍卫之城,进而指称军事、政治中心地。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首都),与四方对称。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一词最初的含义?结合所学指出周天子统治“四方”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2)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们为巩固国家的“大一统”,均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试填写出秦始皇、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上建立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地方上建立①________颁布②________,加强对地方控制;建立刺史制度。
经济上统一货币、③________、车轨。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与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思想文化上实行“焚书坑儒”、统一④________接受董仲舒的“⑤________”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
军事外交上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地区;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⑥________

主题二   经济基础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材料四   (西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4)据材料四,概括西汉社会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这一表现的出现得益于什么政策?

材料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将近三百年中,南方改换了五个朝代,对稳定社会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长江流域经济就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展起来。……水利的兴修,扩大了水田面积,耕作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稻谷产量比粟麦高,这就有可能繁殖长江流域的人口。特别是东晋以后,人口有显著的增加,依靠劳动民众的力量,一向落后的经济,逐渐追上黄河流域的水平。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概括东晋以后“长江流域的经济追上黄河流域的水平”的原因?(任答两点)
主题三   民族华章

材料六



(6)根据材料六,将图片所对应的民族交融的表现进行归类。(填写序号)生产方式: ________; 生活习俗:________   ; 文化艺术:________
(7)据材料七和所学,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据材料六、七和所学,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意义?
2024-01-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面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分目录,根据目录内容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第9课   秦统一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中国文明的起源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