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 《秦灭六国形势图》


材料二   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设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下图是秦朝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1)据材料一所知,秦国最终统一中国是在哪一年?秦朝统一中国的是哪一位皇帝?
(2)材料二反映的是秦朝实行的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作用?
(4)秦朝除了采取材料三中的统一国家措施外,还采取了哪些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需答出两条)
2 . 中国古代史上,秦朝、隋朝既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有扼腕痛惜的结局,历史让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   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隋炀帝继位后,……但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的原因。
(2)材料二中,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功绩。这是为什么?
(3)依据材料三,请概括出秦朝、隋朝二世而亡的相同原因。
2021-10-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

——西安碑林石碑

材料二: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1)据材料一说出该内容称颂的是哪一位皇帝(写出名字)?材料一反映了他的哪一项功绩?
(2)材料二反映了他创立的哪套制度?根据所学回答秦在地方上实行哪一种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说秦国的崛起和哪一场变法息息相关?材料三中哪一项措施能够反映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起来?(用原文回答)请你再举出一例促进秦国经济发展的措施。
4 . 周秦之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社会转型时期,周秦之间的大变局奠定了中国历代的基本政治格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


材料二: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能获取的直接历史信息是什么?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3)根据材料三,简述春秋末年私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人的崛起直接推动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出现了什么局面?
(4)指出材料四中图2到图3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
5 .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汉字是中华文明存续的纽带。观察下图,写出其反映的文明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文明成果发现的意义并说明其与汉字的关系。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精神支柱。归纳材料甲中“兼并战争”的影响。据材料甲,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

甲: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诸子心系天下才思喷涌,百家新说迭出,切磋争鸣... ...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卜宪群等《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3)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保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乙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名称并列举该制度在秦朝的具体表现。

乙:中国成为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021-09-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材料三: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汉许慎《说文解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了实现“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西周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3)为了解决材料三中的社会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写出2点)
2021-09-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朝代的哪一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3)从以上地方政治制度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1-09-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今年10月31日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特定的目的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创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就“中国古代制度”进行了探究,请帮忙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1)请将下列示意图中①②两处信息补充完整。

(2)下面《周初诸侯国分布示意图》体现了西周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利弊?

(3)根据下列材料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秦朝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4)请分析夏、西周、秦朝时期政治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
9 . 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材料一:老子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民与世无争,天下就会太平。

——《七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他认为,只是依靠君主和臣下的才干来治国,国家的强盛只是暂时的,这些优秀的人才一旦去世,昔日的富强必将走向衰落;只有依靠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走入上述覆辙。于是他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想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当时最有才能的统治者的赏识,但是由于小人妒忌,他最终并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制度的实现。


(1)材料一中老子是哪一学派创始人?西汉初年哪一政策体现了“无为而治”?
(2)材料二这话是谁说的?他的思想在哪一时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
(3)材料三“他”是谁?其思想最先被哪位皇帝使用及他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10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曾经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寡人”指的是谁?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2021-09-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