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8 道试题
1 .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中国古代史》夏曾佑

材料二   元祖至元二十八年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并给银符,往使琉球。

——摘自《元史·琉球传》

材料三 本朝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次年)设置隶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领县四。

——摘自《清一统志台湾府》

材料四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社会制度、生活。

——摘自徐斌《理性的选择》

(1)材料一的“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秦朝开创的哪一政治制度?汉武帝为削弱地方诸侯实力,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元朝和清朝前期管辖台湾的行政机构。材料二中的“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是指什么事情?综合这几个历史事件,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3)面对当前风高浪急的台海局势,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所采取的“独特模式”是什么?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为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应该怎么做?
2024-06-1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 . 中西方的文明成就折射出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请举出图1、图2中两位科学家的著作各一例,依据材料比较他们研究方式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封建制度在我国有2300多年的历史,在西欧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中西封建社会具有相同的经济基础,具有不同的政治上层建筑……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中国是官僚制;……西方直接利用宗教控制人民的思想,中国则是形成了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文化。

——温铁军《什么是“封建”》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中西方封建社会不同的政治上层建筑,并结合相关史实对画线部分加以说明。

材料三:19世纪中叶以后,英、法、美等国已出现了,建立平等择优的文官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而中国的科举制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英国急需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张出谋划策,选拔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的职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3)依据材料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的来源,结合材料归纳英国文官改革的原因。

材料四:在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中,中国人惯于以卧游、神游来取代激烈的运动。即便是外出旅游,也不过是依傍“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大自然共享一份安闲之乐,传统休闲活动也大多是练拳、练气功、琴棋书画、花鸟鱼虫、作诗、登高等个人项目;而西方则除拳击、击剑、摔跤等个人争雄的项目外,更多的是结队成伙的比赛。

———李田、黄安民《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依据材料四,分别概括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的特点。

材料五:如果说1971年中国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当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一个更加改革开放、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必将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

——《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写出中国政治、经济上两次融入世界的标志性事件,并举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国际合作注入动力的典型事例。
(6)通过梳理中西方文明对比和交流的历史,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2024-06-1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先秦)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后,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秦统一全国后,在政治上创立的中央政权机构和地方行政模式,影响深远。

材料二:西汉初年,诸侯王的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一位大臣对汉武帝说:“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材料三:589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方的一个朝代,统一全国,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1684年在台湾设置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粉碎西北上层贵族的分裂活动,巩固了西北边疆;对西藏进行有效管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发生的变化。秦朝创立的“中央政权机构”中掌管行政事务的官职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年”面临的问题。材料中的“一位大臣”指的是谁?
(3)材料三中的“南方的一个朝代”指的是什么?请写出清朝“粉碎西北上层贵族的分裂活动”的具体事例一例。
(4)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统一的认识。
2024-06-1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前第三次综合模拟试题
4 . 中国历史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自春秋战国以来,虽然经历了几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大一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落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交通的不便,再加上诸侯国与王室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

材料二   秦汉的中国已经凝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系统。其中特别提及: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了底层;经济力量将全国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中;而在文化发展方面,经过共同使用一套文字系统,以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建构起具有一定水平的价值观念。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三   如下图

材料四   清代对蒙藏、回部地区实行的行政制度,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央设官管理,包括中央派驻的军政长官及各民族的官员,并把各民族官员纳入中央统一的官制体系之中。二是边疆民族地区的行政带有一定的“自治”色彩,三是“因俗而治”。

——摘编自杜家骥《清朝简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使“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底层”的政治制度。汉朝什么举措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官制的变化及其作用。
(4)据材料四,概括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强化西南边疆管辖而采取的措施一例。
2024-06-1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5 . 某校7年级(2)班同学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探究政治演变——完成研学报告】

(1)一组同学想要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发展趋势,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制作了研学报告,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研学报告表。
研学报告表
课题名称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组长XXX
一、研究内容
历程朝代表现
建立秦朝秦始皇正式建立A       制度。
巩固西汉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B       
完善唐朝政治上:三省六部制教育上:科举制
加强北宋通过实行C       政策来限制武将权利。
在地方实行D       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强化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雍正帝设立E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二、研究结果
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F                                      

任务二【认识边疆管理——制作历史展板】

(2)二组同学准备利用搜集到的图片制作历史展板,此来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请你任选一个展板,根据展板内容为其配一段解说词。
展板一展板二展板三

图1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图2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图3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任务三【汇总灿烂文化——制作文化墙】

(3)三组同学为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成就,现在打算制作班级文化墙,请你加入进来。
班级文化墙
参加人员:七年级(1)班全体同学活动主题:探寻文化成就

材料一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摘编自李一《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探索》

材料二 中世纪欧洲印制一部《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除了少数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可以买得起书,文化信息的传播就会受到极大限制。中国的造纸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图4
科学家A
他治学严谨,运用前朝刘徽的割圆术,精确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了世界近千年。

图5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地位?
②材料二中“蔡侯”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能与“造纸术”相美的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
③图4的科学家A是谁?图5该书被誉为什么?
2024-06-14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夏津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九年级同学以“中国古代大一统”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第一组同学围绕主题搜集到下面一组相关文物进行布展。

(1)请按时间顺序在空格处填写正确的序号

第二组同学将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特点总结并绘制如下图示。

(2)请在上述大一统的特点中任选一个,找到对应的佐证文物序号填入下表,并仿照事例说明其在推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特点佐证文物(序号)   
国家统一反映了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完成国家统一。
“要在中央”

郡县体制

因俗而治


(3)参加了此次项目化学习,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大一统”的认识。
2024-06-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2024年中考三模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初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该结构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训练有素有效的官僚机构,一个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民国”取代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选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朝建立的“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的核心是哪一制度?斯塔夫里阿诺斯是如何评价这一制度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旭麓认为“民国”取代“帝国”有何积极意义?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民国”取代“帝国”时”政治制度跃进”的具体表现。
2024-06-1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一)历史
8 . 【统一多民族国家】

材料一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尽管长期处于分裂动荡局面,但西晋仍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之后苻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都曾结束北方的混乱局面。随着孝文帝改革等措施的推动下,少数民族与汉人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的同时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摘编自王娟《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南人北迁研究》

材料三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少数民族地区,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允许实行有限自治,并运用立法、因俗设官(制)、赐封等方式巩固了“大一统”帝国……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得以自我确认。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观察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历史意义。
2024-06-1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五月适应性训练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初中历史
9 . 沧海横流,世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求索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天下大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任怀国等《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如下图)

材料四:下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

①欧洲列强工业生产和殖民地面积统计表

项目排名
经济1860年工业产量排名1234
1913年工业产量排名342
政治1913年殖民地面积排名124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相权在皇权主持下”从确立到削弱直至被废的变革过程。并分析这种制度变革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介绍其中的一幅图片,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如何有助于“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三中1953年、1971年、2001年推动“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三件重大史事。
(4)请任选下列两种视角之一,从材料四中选取视角对应的支撑材料(填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视角1: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视角2:世界格局的确立
选取材料:(填序号)
理由:
选取材料:(填序号)
理由:
2024-06-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历史冲刺一模试题
10 . 中国自古以来便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摘编自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的评价

材料二:秦汉时期以开始规划修建一些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而著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灌溉发展的高潮时期。秦帝国成立后,非常重视水利,先后加固和修建郑国渠和灵渠,其中前者为灌溉工程。汉代统治者在不断维修前代水利工程的同时,还修建了引用泾水、渭水、洛水的灌区。引用渭水及其支流的有成国架、灵轵渠等,灌溉面积从几万亩到几十万亩不等。为应对匈奴的南下侵扰,汉武帝在黄河上游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等地建立地方机构,移民屯田和发展水利灌溉工程。据统计,西汉末年全国人口已达到5767万,耕地为50600万亩。

——摘编自顾浩、陈茂山《古代中国的灌溉文明》

材料三:贯通东西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自西北方向的河南永城进入淮北市,往东南经过铁佛、百善、四铺三个乡镇流入宿州,全长41.5公里,沿线发现各类文化遗产点20多处。其中柳孜运河遗址、百善运河遗址河堤剖面、五铺大寺庙遗址、唐宋时期村庄聚落、宗教场所遗址、古战场遗址及古墓葬等,这些珍贵的运河文化遗产如珍珠般镶嵌在运河岸边的村镇田野中,丰富了淮北市境内隋唐大运河的内涵和申遗的价值比重。

——摘编自郭云修《情系大运河——大运河保护与中遗的前前后后》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特征。(照抄原文不得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水利滋溉工程快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2024-06-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等2县联考2024年中考学业水平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