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编自《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制度,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2)材料二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二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

材料三   汉武帝统治时期,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已经相当强大了,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二是……:三是匈奴不断入侵,边境不宁。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摘编自《汉朝历史: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诸侯国问题的?汉武帝采取的这一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生表演历史小品《朝会》)

旁白:秦王统一六国以后的一天,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事。

秦王:寡人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打西杀,一统天下,建立了千秋基业,今与大家商量国君该如何称呼。

李斯(满脸堆笑):大王的丰功伟绩,亘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相比。

秦王(眼前一亮):妙哉,那就称“皇帝”吧,寡人就是始皇帝,子孙后代,代代相传,以至千世万世。寡人自称“朕”,朕要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职。一大臣:大王,哦……不(轻拍自己的嘴巴),皇上。这三个官职具体负责什么?

秦始皇:李爱卿,你来替朕给大家解释解释。

李斯:丞相主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太尉总领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群臣恍然大悟)王绾:皇上,地方上该如何处理?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封到那里去。

李斯(匆忙接过话来):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周天子也无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采用郡县制。秦始皇:好,正合朕意,从此废除分封,设立郡县。退朝。


(1)根据小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王的名字。
(2)认真阅读小品,围绕小品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制作一幅简明的结构示意图。(要求:框架简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3 . 【治国理政】

材料一   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

材料二   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秦朝开创了若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步完善。……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指出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列举“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并结合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予以说明。
(3)对比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新发展。
4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巩固统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一个布衣,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未采纳王翦的建议,伐楚失败,就亲自到王翦家,当面检讨。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

材料三



(2)根据材料写出秦朝统一后采取的经济措施。结合秦统一天下和秦朝政治上巩固统一的措施,谈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材料四   大汉之难,无国能敌。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呢?大汉有我,必定中兴!

——刘秀


(3)材料中的“大汉”最早是由谁开创的?为实现中兴,刘秀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五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4)材料中北魏统治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方面采取的措施?
5 . 材料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

“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阿房,阿房亡始皇”

——童谣



(1)请据史料及所学在唯物史观指向下评价秦始皇。
(2)秦朝只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如果是你回到秦朝并被重用,你将会给秦始皇提出哪些建议?
6 . 历史上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有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建制)

材料:如下图


(1)图1的政治建制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废除的地方政治制度又是什么?
(2)图2中地方封国实力如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接受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3)图1中掌管监察的官员是谁?图2问题解决后,汉武帝设立哪一官职到州部负责监察?
(4)从秦亡汉兴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022-11-07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七年级上册期中考前必背清单之必会术语
7 .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社会治理、政治制度的安排上凝聚了政治智慧和治国的经验,中国古代是通过特定的政治制度实现了社会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1)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这种制度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是如何产生的?

材料二   ……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西都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自是之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

——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


(2)据材料指出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3)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在下的政治制度”和“在上的政治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据材料概括这两种政治制度的作用。
(4)你对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有什么认识?
2022-10-31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2(江苏南京)-【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江苏南京专用)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的手中。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指出伯里克利所说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的原因。你认为他说的对吗?为什么?
(2)材料二描绘了哪一制度?在该制度中,总揽全国军政大权的是哪一职位?
(3)秦朝的制度与古代雅典的制度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9 . 加强中央集权是历代封建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诸)侯王……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分析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根源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2)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为巩固北部边疆而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引自教材


(3)据材料三,分析西汉初期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国家遇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四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


(4)材料四中“宣帝改曰都护”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历史上有何标志意义?
10 . 适宜的制度、合理的政策是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武帝采取有效措施使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地方政权的划界,就演变趋势而言,也越来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因在于若地方政区地形过于险峻,易守难攻,易形成割据势力。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朝为“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采用了什么制度?“汉武帝”的哪一措施“使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元朝的哪一制度最能体现“淡化山川形便”的地方政权划界?

材料二 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

—摘编自《大国崛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宁所说的“退却”指的是实行什么政策?“退却”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实现自身的转变。20世纪70年代,在人们的急切期待下,党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摘编自《学习强国》

(3)材料三中“重要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是如何实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性的转折”的?
2022-09-22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云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