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1 道试题
1 . 下面两个图示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     

A.善于从实际出发调整政策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努力
C.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D.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昨日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河南·专题练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湖南农民运动的调查使毛泽东逐渐认识到,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80%的农业国家,必须重视农民阶级的力量,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1927年,毛泽东提出: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以牙还牙,依托有力的地形,采取“上山”“下海”等形式举起枪杆子保卫革命。八七会议上他进一步将“上山”思想与夺取政权结合起来,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放弃攻打长沙,将部队转移至农村山区,将“上山”由理论走向实践。

——摘编自耿逍梅、李姿桦《井冈山道路及其当代价值探究》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三篇著作

著作内容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提出了武装割据的思想
《井冈山的斗争》总结了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经验,指出了湘赣边界武装割据局面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红色政权理论中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核心思想,揭示了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必然走势和客观规律

——摘编自余伯流《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解读习近平关于井冈山道路的新论断》

(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选择“上山”之路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井冈山时期,我们党为以后的革命进程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并任选一点予以说明。
(3)综上所述,历史上这条“上山”之路给我们怎样的精神体验?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河南专用)
3 . 下面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些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A.社会性质改变B.指导思想改变
C.国际形势改变D.主要矛盾改变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模拟冲刺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召开,会议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坚决贯彻党的纲领、方针政策。红军中必须健全各级党的组织,实行政治委员制度。反对以任何借口来削弱党对红军的领导”。此次会议是(     
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模拟调研联考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文件(颁布于19世纪50年代)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时期措施作用
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农民积极投身革命,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广大农民抗日积极性;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边,有利于抗战
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区无地少地农民分得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障。

(1)材料一所指的这一文件名称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3)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6 .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到,“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在敌强我弱的时候,保存实力,准备最好的时机才是最佳的选择。”以下哪一课能印证这一观点(     
A.《戊戌变法》B.〈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C.《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标有五角星的地点按党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
(2)请你任选其中一处,简要说明其被标注五角星的原因。
2024-05-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漯河市召凌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

五月五、六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为加强工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在五四运动后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在创办工人刊物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将其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与工人阶级联系的纽带。

——摘编自肖华平《试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的进程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原因。请你列举一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史实。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9 . 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了下面示意图,该图的标题应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D.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创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以中国近代以来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历史积淀的。中国近代对此进行探索的历史逻辑,是从洋务运动经过维新派再到革命派,表现了探寻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新形态的起步与转折,即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及其文明的同时,把目光开始转向社会主义,试图以此使得中国后来居上。

五四运动以后,经过长期摸索,中国现代化道路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中国人用自己的脚踩成的路。……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意识到“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陈卫平《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思考人类文明新形态》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所经历的曲折历程。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现代化道路在五四运动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3)谈谈你从中国现代化探索中得到的经验。
2024-05-2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冠英中学、共城中学、常村中学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