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1 道试题
1 . 在园林绿化中经常移栽苗木,下列措施不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是(  )
A.在阳光充足、温度较高的天气移栽
B.对枝叶进行修剪,减少水分的散失
C.移栽时根部带有土团以保护根系
D.移栽前对移入地土壤进行杀菌、除虫处理
2 . 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将9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芹菜幼苗均分为3组,分别放在盛有等量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营养液和蒸馏水的容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10天。实验开始前和结束时,分别称取植株的重量,计算其重量增加的比例,结果如表。

组别

培养液

增重比例

植株①

植株②

植株③

平均值

A

土壤浸出液

65%

52%

57%

57%

B

无土栽培营养

88%

63%

62.5%

71.2%

C

蒸馏水

33.3%

37.5%

40.1%

37%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除此之外,其他培养条件均相同,这样设置是为了遵循________的原则。
(2)每组分别称取3株植株的重量,为了减小误差应取________值。
(3)据表可知,芹菜植株生长最快的是________(填“A”、“B”或“C”)组。
(4)结合实验的数据,你能得出结论:________
2024-04-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实验中,利用新鲜萝卜、浓盐水、清水等进行了下列实验,并进行了观察。

(1)萝卜条④明显变长、变坚挺,这说明萝卜细胞发生________(填“失水”或“吸水”)的过程。
(2)萝卜条③明显缩小、变软,说明A烧杯中液体的浓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
(3)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可以推知:A烧杯中的液体是________(填“浓盐水”或“清水”)。
(4)该兴趣小组认为萝卜条是由细胞构成的,萝卜条吸收的水分会进入细胞的________(结构)中。
(5)根据以上研究,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萎蔫现象,最简便有效的解决办法是________
2024-04-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阅读科普文,回答问题:
玉米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能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中获得最大的产量,其中一种方法是寻找合理的种植模式,即给植株“排好队”。“排好队”可以避免玉米植株间相互遮阴,从而利用不同层次的光;也能改善通风条件,进一步提高玉米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产量。如何“排队”更好呢?科研人员对大垄双行种植(A组)和等行距种植(B组)两种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如图1所示。种植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A组玉米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B组。
利用气体分析仪能监测玉米的光合作用水平(图2)。使用时,将植物叶片夹在手柄的中央,分析仪就能够实时检测出气室中气体成分及含量,并计算出植物的光合速率结果显示A组玉米的光合速率约为B组的129%。
玉米是生产淀粉的主要原料。除了作为食品,淀粉还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纺织、造纸等产业中。科学家发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淀粉需要60余步反应以及复杂的生理调控,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约为2%。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在淀粉的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仅用11步反应就可以在实验室中合成淀粉,且合成速率是玉米植株的8.5倍,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也是玉米的3.5倍。这项研究成果使淀粉生产从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成为可能,但大规模工业制造淀粉,依然任重而道远。

(1)从文中可知,合理的田间种植模式通过对不同层次光的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提升玉米的光能利用率和产量。
(2)根据文中信息分析可知,在田间使用光合作用测定仪时,应当选择天气________(填“晴朗”或“多云”)的上午。随着测定的进行,气室中的________含量逐渐升高,该气体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结合文章推测,农业生产上用________种植模式有利于增加玉米产量。
(4)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相比,人工合成淀粉有哪些优势?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024-04-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步骤③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步骤④使叶片里的________溶解到酒精里。
(2)在⑤中,叶片银边部分__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叶片的b、c处为一组对照实验,叶片b处变蓝,说明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024-04-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我国人民食用大白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请据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结构模式图,其中②和④构成叶片的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①称为________
(2)图中⑤是________,它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的________“门户”。
2024-04-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化肥对提高粮食、蔬菜产量有重要作用,但长期大量施用会导致土壤板结、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1)肥料主要包括化肥(无机肥)和有机肥两类。化肥可被植物直接吸收;有机肥需要先经过土壤中______________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2)为寻找更为高效、低污染的施肥方式,科研人员在实验田中研究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以及土壤肥沃度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施肥方式

小麦产量(kg·hm-2

籽粒淀粉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g·kg-1

100%化肥

8392.1

67.0

17.6

15%有机肥+85%化肥

8415.7

67.2

20.6

30%有机肥+70%化肥

8560.0

68.1

21.0

7552.8

67.42

0.6

60%有机肥+40%化肥

7513.7

66.2

20.5

①本实验中第______________组为对照组,第Ⅳ的施肥方式为45%有机肥+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每个组设置3个重复样地,表中结果应为3个重复样地数据的______________(填“平均值”或“最大值”)。每个样地面积不宜过小、小麦数不宜过少,目的是避免______________。各组间的施肥方式虽不同,但应保证氮、磷、钾等的施加量______________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对于小麦而言,配施有机肥可以______________其产量和品质,但______________;对于土壤而言,配施有机肥可以______________,进而提高土壤肥沃度。
(3)若要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上述实验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2024-04-0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科普文阅读。
玉米是世界最高产的农作物之一,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有“饲料之王”之称。不过,由于不少杂交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不足8%,饲料中还需补充大豆蛋白。如果让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节省下了800万吨大豆。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我国畜禽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玉米的祖先——大刍草有着高达30%的蛋白质含量。然而,经过9000年的种植驯化,现在的玉米作物慢慢丢失掉了高蛋白的控制基因,变得更注重积累淀粉。早在几十年前,植物学家就想从玉米祖先那里找回高蛋白控制基因。可惜的是,9000年的漫漫野生岁月,让现代大刍草的基因组变得驳杂难辨,同时也让现代玉米与大刍草的基因组的差别变得非常巨大,甚至超过了人与黑猩猩基因组之间的差距。这都成为定位蛋白控制基因的“拦路虎”。
十年前,怀着寻觅玉米高蛋白控制基因的梦想,巫永睿来到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建立起自己的研究团队。经过反复实验,终于从野生玉米中成功克隆到了首个控制玉米高蛋白含量的主效基因THP9-T。“THP9负责合成的酶,可以负责合成天冬酰胺,而天冬酰胺是植物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基础原料。”巫永睿介绍,现代玉米中THP9的突变形式THP9-B导致合成天冬酰胺的功能变弱,“我们将野生玉米中的THP9-T引入现代玉米后,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了约35%,根、茎、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54%、94%、18%左右”。
(1)大刍草作为玉米的祖先,在长期种植驯化中,控制合成__________的基因慢慢被丢失掉了,变得更注重积累淀粉。淀粉主要存在于玉米籽粒的中__________,为其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2)科学家从野生玉米中成功克隆到了首个控制玉米高蛋白含量的主效基因__________,当把此基因引入现代玉米后,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了约35%,根、茎、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54%、94%、18%左右,说明了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控制的。
(3)大刍草经过长期的进化演化成现在的玉米,是__________的结果。
2024-04-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从17世纪开始,科学家针对光合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下面是其中三位科学家所做的实验,请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实验一: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巧妙的实验:他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一棵柳树苗,5年后发现,树苗增重了76.8千克,而培植用的土壤却只减少了0.057千克。
(1)根据实验结果,海尔蒙特认为,柳树质量的增加主要来自水。结合你所学光合作用知识分析,柳树质量的增加还来自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
实验二: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组实验,如下图所示。他根据这组实验得出了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2)有学者尝试验证普利斯特利的结论,但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你认为普利斯特利的结论中应补充的条件是______。后经实验证明光合作用更新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为______
实验三: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利用天竺葵做了如下实验:

(3)请对上述实验操作进行排序______(用序号表示)。b步骤滴加碘液后,观察到叶片A部分颜色的变化是______
(4)综合实验二、实验三的结果,说明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____________
2024-04-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杜鹃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我国有杜鹃花属植物约600余种。
通常植物的花粉是一粒粒彼此分离的,但杜鹃的花粉总是四粒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四合体,称为四合花粉,这些四合花粉还通过粘丝连起来。科学家推测这种粘丝能提高每次动物访花时花粉的输出效率。
科学家选择我国西南山地不同种类的杜鹃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种类杜鹃的花粉粘丝的长度不同,花粉间的黏合度不一样,花粉粘丝越长,黏合度越高。科学家发现该地区杜鹃的传粉动物主要是蜂类、鳞翅目昆虫(如蛾、蝶)和鸟类,而花粉粘丝的黏合度差异跟传粉动物的类型有关。蜂类的体型最小,数量最多,也对花更加殷勤,访花的频率高,但飞行的距离最短,传播花粉的距离有限;而且飞行中承重也最小,还常有清洗自己身体的习惯,会清洗掉身上沾染的花粉。反之,鸟类虽然数量最少,访花的频率最低,但体型最大,飞行中的承重最大,传播花粉的距离也最远,清洗的频率也是最低的。这样看来,如果一次访问,蜂类带走的花粉量过大,会变成蜂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进而刺激蜂类的清洗行为,花粉丢失多,运输效率不高。但对鸟类这种“稀客”,不抓住机会一次性投送的话,可能会白白丧失良机,更何况鸟类也不会在意头上的花粉。
通过一根小小的花粉粘丝,我们发现动植物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塑造的程度,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1)与杜鹃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所有生物和____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传粉动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
(2)杜鹃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完成传粉受精后,____发育成种子。
(3)花粉间的粘丝可使传粉动物单次的访问就能带走更多的花粉,因此杜鹃的繁殖效率____(填“更高”或“更低”)。
(4)据文章信息推测,由三类传粉动物传粉的杜鹃中,主要由蜜蜂传粉的杜鹃,其花粉粘丝的长度____,依据是蜜蜂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这样的花粉黏合度最适宜。
2024-04-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