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2 道试题
1 . 以下是小明和小杰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时的实验过程。
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猜想: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进行实验:设计电路图如图甲所示,用三个电流表同时测量ABC三点的电流,并连接图乙中的器材。
   
(1)小明和小杰电路连接时有一根导线连错了,请在这根导线上打“×”,然后画出正确的连接位置;___________
(2)小明在测量A处电流时,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原因是___________;纠正该错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的指针位置仍如图丙所示,原因是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小明和小杰分别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
小明的实验数据记录

小杰的实验数据记录

电流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从实验数据可以写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表达式:___________
(4)小杰根据他的实验数据还断定“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流一定相等”,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得出此结论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5)分别指出小明、小杰的实验设计各有哪些可改进的地方?
小明:___________
小杰:___________
2023-07-06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中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四)
2 .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提出了一些猜想,概括如下:
a.与压力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c.与接触面积有关;
d.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为了验证这些猜想,他们利用长方体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毛巾和水平桌面等,进行实验探究:

(1)实验中小芳按照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______运动;
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

接触面情况

速度

压力/N

摩擦力/N

接触面

接触面积/

1

木与桌面

0.01

v

5

1

2

木与桌面

0.01

2v

5

1

3

木与桌面

0.01

v

10

2

4

木与毛巾面

0.01

v

5

2.5

5

木与桌面

0.005

v

5

1

(2)比较实验1、2可知:设想______是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3)比较实验______两组数据,可以判断设想c是否正确;
(4)某同学分析实验3、4数据,并支持猜想b,你认为他这种分析方法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
2022-11-08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通安片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3 .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选用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 ____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
(2)如图乙所示,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在图甲中,小明让光沿F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________
(4)小明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到的数据如表一所示,他分析表中数据,得出了实验结论,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________
表一

入射角

反射角

60°

60°

(5)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在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你认为他的结论 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__
(6)实验中入射光线垂直平面镜入射时,反射角为 ________度;
(7)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0°、40°、70°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二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该同学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__
表二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10°

80°

第二次

40°

50°

第三次

70°

20°

2022-10-18更新 | 377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一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4 . 小亮同学骑车上学途中,要冲上一段坡路,他思考:物块以一定的速度v0从斜面底端冲上斜坡后运动的最大距离L与哪些因素有关?认真思考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物块的质量m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物块的速度v0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斜面的倾角 θ 有关;
他选用若干相同材料的长方体物块和同一斜面进行实验。将物块从斜面的底端以速度v0沿斜面向上运动,测得冲上斜面后运动的最大距离L,改变相关条件,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表一:m1=0.2kg

表二:m2=0.4kg

序号

倾角θ

v0(m/s)

L(m)

序号

倾角θ

v0(m/s)

L(m)

1

1

0.0566

8

2

0.2263

2

2

0.2263

9

16°

3

0.4500

3

16°

3

0.4500

10

16°

4

0.8000

4

16°

3

0.4156

11

23°

4

0.7390

5

23°

3

0.3600

12

53°

5

1.0000

6

53°

4

0.6400

13

68°

5

1.0352

7

68°

4

0.6626

14

83°

5

1.1547

(1)分析比较序号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猜想一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2)为验证猜想二,可选择序号2与___________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块,沿相同倾角的同一斜面由底端向上运动,上滑的最大距离L与物块速度v0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小亮分析了表一、表二中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同一物块,在同一斜面底端以相同的速度v0沿斜面向上滑行,斜面倾角 θ 越大,上滑的最大距离L越小,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4)小亮观察到速度相同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在路面滑行时,路面越粗糙,汽车滑行的距离越短。由此提出新的猜想上滑的最大距离L还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5)下列探究活动与小亮的研究方法不相同的是___________
A.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B.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C.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022-07-17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物理试题
5 . “620”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
[提出问题]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电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小民同学猜想]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猜想的依据:_______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小杰同学猜想]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猜想的依据: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定值电阻三个(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两个(“20Ω   2 A”“50Ω     1 A”),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1)如图所示,小民同学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其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民同学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通过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将电流表与电压表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通过分析实验数据,验证了其猜想是_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表一
电压U/V1.21.62.02.42.8
电流I/A0.120.160.200.240.28
表二
电阻R51015
电流I/A0.30.150.10
(3)小杰同学正确连接电路验证其猜想时,先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并记下电流值;再分别换用10Ω、15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可验证其猜想是正确的。实验中需要多次移动变阻器滑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小豪同学在验证小杰同学的猜想时,重新设计了电路,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3V,也完成了实验探究,且告诉老师,他得到的数据与表二数据相同;
[交流评估]
(5)小杰认为小豪一定是抄了他的实验数据,通过表二中的数据可以计算电压的值,不可能是小豪说的“电压表示数为3 V”。老师检查了小豪的实验后,告诉小杰,小豪的实验数据没有问题。
请你说明小豪实验时,电压表是如何测量出3 V的?
答:_________________;小豪选择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____________
(6)老师对小民同学做了5次实验给予了肯定,同时建议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时,最好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呈整数倍的变化,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2012·江苏宿迁·中考真题
实验题 | 适中(0.64) |
真题
6 . 教室的门栓坏了,门经常被风吹开,这是门与门框间摩擦太小的缘故.如何增大摩擦呢?同学们提出一些设想,概括如下:
A 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B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C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摩擦;
D 增大运动速度增大摩擦.
为了验证这些设想,他们利用长方体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毛巾和水平桌面等,
进行实验探究,并将数据记人表中:


(1)比较实验1、2可知:设想 _____是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 _____
(2)比较实验 两组数据,可以判断设想C是否正确;在实验中,测量摩擦力时应保持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 _____运动;上图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表中"★"处的数值,其大小为 _____N
(3)某同学分析实验3、4数据,并支持设想、你认为他这种分析方法 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其理由是 _____
(4)请你利用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写出一种能将门关紧的方法 _____
2019-01-30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宿迁卷)物理
7 . 教室的门栓坏了,门经常被风吹开,这是门与门框间摩擦太小的缘故.如何增大摩擦呢?同学们提出一些设想,概括如下:
a.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b.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c.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摩擦;   d.增大运动速度增大摩擦.
为了验证这些设想,他们利用长方体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毛巾和水平桌面等,进行实验探究,并将数据记人表中:
实验接触面接触面积/m2速度压力/N摩擦力/N
1木块与桌面0.01v51
2木块与桌面0.012v51
3木块与桌面0.01v102
4木块与毛巾面0.01v5
5木块与桌面0.005v51

1)比较实验12可知:设想________是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比较实验________两组数据,可以判断设想C是否正确;在实验中,测量摩擦力时应保持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__运动;上图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表中“★”处的数值,其大小为________N       
3)某同学分析实验34数据,并支持设想b,你认为他这种分析方法________(填正确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       
4)在实验探究中,小华同学应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A. 类比法                           B. 控制变量法                           C. 推理法                           D. 等效替代法
5)请你利用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写出一种能将门关紧的方法:________
8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与力有关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如下研究:
(1)为了研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他们回顾了真空是否传声的探究: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使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发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进一步推断,当罩内完全没有空气时,声音将完全___________
(2)小组类比声音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小李让小车沿斜面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让它在不同的平面上向前运动,如图所示.

①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经过认真实验,得到如下记录:

由此推断,当摩擦力为零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力为_______,将做______运动.
③小张还由此反向推断: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大,她的说法不正确,请你帮她将错误之处圈出来,并在其下方改__________
④从研究中他们得到如下几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没有力,物体就无法运动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2018-06-14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套卷:第七章 力与运动
9 . 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只要我们认真测量,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
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
2018-07-30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训练题
10 .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按图甲所示,通过加挂钩码分别改变F1、F2,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用刻度尺在杠杆上测出对应的L1和L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小明通过观察以上实验装置,并分析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乘以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华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小华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只将图甲中的F1改用弹簧测力计来拉,实验中改变拉力的_____,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比较拉力的_____,即可证明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
(2)某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若干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乙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测出从支点O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1和L2的大小,他测力臂的方法是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的过程中,则杠杆_____(选填“仍平衡”、“向左倾斜”、“向右右倾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