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74 道试题
1 . 小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小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为改善重影需换用______(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小华同学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记录蜡烛和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次数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8

8

2

12

12

3

16

16

(3)实验中,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
(4)小华同学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______。(写一条即可)
2 . (1)如图甲,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______。将蜡烛①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法;如图乙,R3的主要作用是改变______(选填“电流”或“电阻”)。
(3)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导体棒AB应选择______(选填“铁”或“铜”)制材料。闭合开关S0,发现导体棒AB向右运动,若只改变导体棒AB中电流方向,导体棒AB将向______(选填“右”或“左”)运动。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3 . 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_
(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A外形完全相同且_________(选填“已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蜡烛B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A的像将_________(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A关于镜面对称;
(4)如图丙所示,是由本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应用。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间的距离为_________m;
(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身后墙上的钟表的像如图丁所示,此时的时间是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多校联盟中考模拟考试(二)物理学科试题
4 . 某同学的爷爷跟着电视节目学习太极拳时,因教练面向观众授课,爷爷总是把左右动作做反。在该同学的建议下,爷爷向后转身,面对墙上镜中的电视画面学习,有效地矫正了动作。为了帮助爷爷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证据】
(1)将方格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镀膜玻璃板作为平面镜___________放置在方格纸上。
(2)将一枚棋子作为物放在镜前两格处,取另一枚棋子在镜后移动,直到它与物的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记录此时像与物到镜面的格数。
(3)改变物到镜面的格数,进行多次实验;根据像与物到镜面的格数关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___________关系。
(4)请你在虚线框内设计记录上述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一):___________

(5)下图为两枚叠放的棋子,将其放在镜前,取数量适当的棋子叠放在镜后并移动位置,直到与镜前棋子的像完全重合,记录此时镜前与镜后棋子的数量。

(6)改变叠放的棋子数量,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结果如表二:
表二

实验次数

平面镜前棋子的数量/枚

平面镜后棋子的数量/枚

1

2

2

2

3

3

3

4

4

【解释】
(1)根据表二,每次实验镜后棋子与镜前棋子的数量___________,且与镜前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可得结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借助方格纸可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
【交流】分享完上述实验过程后,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该同学与爷爷面对面玩起了“照镜子”的游戏。该同学扮演物举起左手,爷爷扮演镜中的像应举起___________手。通过实验和游戏,爷爷明白了用镜子矫正动作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
5 . 如图所示,利用两根相同的荧光棒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应选用______(选填“薄”或“厚”)玻璃板替代平面镜;
(2)将玻璃板______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荧光棒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另一根荧光棒B,发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______相等。
2024-06-18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题B卷
6 . 小明想到用蜡烛在实验室能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如图甲探究小孔成像实验,其原理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眼睛看到膜片上烛焰的像是___________的(选填“彩色”或“黑白”);
(2)如图乙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选取两支相同蜡烛A 、B 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若在玻璃板与不点燃的蜡烛 B 之间放一张厚纸板,则人眼在点燃的蜡烛A 这一 侧,___________看到蜡烛A 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调整蜡烛和光屏位置,使蜡烛成像在光屏上如图丙,为 了观察这个像,眼睛的位置应该是在___________( 填“a”或“b”) 处,若在凸透镜 左侧加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 凸透镜。
2024-06-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7 . 小明看到临沂广播电视塔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支巨大的毛笔在沂河书写琅琊的篇章,如图甲所示。于是他找来一些器材和同学一起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板、支架、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方格纸等。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了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2)如图乙,将玻璃板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小明拿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发现蜡烛B可以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A的像的与蜡烛A的大小是.______的;
(3)改变蜡烛A的位置,再进行两次实验得到像和物体对应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小明发现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MN垂直,像和物体到镜面MN的距离相等,从而得出像与物体的位置关系。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小明终于明白了“相映成趣”的原因是: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______的;
(4)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探究像的虚实,拿走蜡烛B,并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______,说明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虚像。
2024-06-1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8 . 毓秀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一段距离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毓秀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她再取一段与蜡烛A等长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保证实验效果,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四块玻璃板,我们应选择 ________(填字母)玻璃板;
A.较薄茶色       B.较厚茶色       C. 较薄无色       D.较厚无色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_______( 选填“A”或“B”)侧观察;
(3)毓秀把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大小 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另一个小组做实验时,找不到玻璃板,只有一面平面镜,为了找到像的位置他们将平面镜垂直纸面靠右放置,装置俯视图如图乙所示,只要让眼睛从 ______(选填“P”“Q”或“M”)区域进行观察,当 ________时,说明蜡烛B所在的位置就是蜡烛A像的位置。
2024-06-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9 . 小聪首先用如图甲、乙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水平放置,附有量角器的白纸板由EF两部分构成,始终竖直立在平面镜上,可以绕ON翻折。

(1)如图甲,EF在同一平面上,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测几组入射角∠i和反射角∠r,分析比较二者大小关系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用字母符号表示);
(2)若光沿BO入射,经M反射后沿OA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的;
(3)如图乙,把F向前或向后翻折,则在F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探究完光的反射规律后,小聪紧接着又利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___________的位置;
②将与A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面与像重合,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这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③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其成因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弯折”的筷子             B.水中倒影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2024-06-1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中考三调物理试题
10 . 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选取两支______(“相同”或“不同”)的蜡烛A、B。小明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无论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白纸上怎么移动,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