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田万里

①既然是山,山就会永远站在比我高的地方。

②仰望着黔南的大山,我的心情并没有被它的高度所征服,绿油油的、厚厚的植被反而直接撞进了我的眼睛,让我的目光浸透了绿色,让我的呼吸氧化了激动。地球的这一面就好像是由植被组成的,高高低低的柏油路面起伏不定,放眼到处都是连绵不绝的绿色。

③这些养眼的绿色在大雨和雾中闪耀着露水的、晶莹的宝光,远远望去,绿色的形状就是大山的形状。山是什么样的造型,绿色就会随着山的形状而生长、而扩大。绿色的消极就在于山的绝壁陡峭,故而,山的固执也影响了植被的发力。水位越高,植被的生长就越旺盛。所以,所有的水在山上萦绕回转,渗透了这里的土壤,浸透了这里所有的树林。

④水养活了植被,植被也挽留住了水。这种相互理解、相互穿越、相互依赖、相互生存、相互支持的关系,就是识大体、顾大局的决定性作用。山在暴雨中即将被激流冲垮、崩塌的时候,是广阔的植被的根系保护了山,就像师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厚厚的植被、绿色的植被永远谦虚地扎根在山上,山的营养也滋润着它们的成长。

⑤这仿佛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座右铭。

⑥植被本身对水的迫切需要,也是植被从根本上就离不开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哪种高度而言,山的信念从未发生过变化,也从未索要过什么。

⑦山一直在坚强地挺立着植被,植被们也感谢山的无私胸怀和付出。这种生死相依的关系也是根深蒂固的,从中我们也可以参透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⑧山是大自然的产物,也是万物重生的根本,是人类的生命需要;人类的脚步无论走到了哪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需要,何时、何地都会得到相应的满足。这种平衡遭到人为的破坏,大自然的游戏法则反过来就会惩戒人类,比如地震、海啸、泥石流等,从这些现象中不难看出,大自然也是以自身的力量和形式,时时维护着它自身的个性和权益。

⑨山不像人类有语言,会说话,懂交流。然而,植被仿佛它的千言万语,这也意味着它们的交流是多么融洽、多么和谐。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水流,恰似它们的欢声笑语,都是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速度扩散开来。它们滋养着世间万物,这才让我懂得了山、懂得了水,也呼吸到了植被们为人类净化的空气,感觉到了它们共同所做出的这一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是实实在在停留在我生命里的。

⑩时时刻刻,它们影响着我的生活,或让生命和语言里的水分得到了满足,或让生活和血液里的养分得到了补充。山或凶猛、或高大、或挺拔、或伟岸、或温和。人类的世界无处不山,人生何处不见山。山,被一些人随心所欲地利用着、挥霍着,但也有人见了山就掉过头来,另辟捷径,游走他乡。然而,山在我的心里却是垂直升降,我敬重它的挺拔、它的伟岸。

⑪山在我的生命里,一不留心就长成了信仰和观念。山在我的心里从未消失过,近也是山,远也是山;山已经融化在了我的感觉里,脚下有山,走路是山,眼里有山,心里看山。细细想来,人生的每一步所留下的脚印都有山的痕迹、山的味道。长时间与山在一起,我的才华才得以显现和发挥。假如某一天,山离开了我,生命就会失去频色。

⑫在我的精神世界里,那些植被可是浩浩荡荡的、原生态的大森林啊一路向人类走来,几千年、几万年,必将成为所有人生命的归宿。

⑬山也是不安分的因素,有时一滴水就会使天空倾斜,就会使大地发生剧烈震动;山也是温馨的,从小上山捡地皮、创红薯的记忆,我始终都没有忘记;山更是一种态度,比如愉快的旅行、温婉的约会。

⑭但我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千万不要随便更改山的坡度,否则,灾难就会接踵而至。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独句成段,既照应标题,又突出本文主要写作对象。
B.文章围绕山与植被、山与人类、山与“我”等内容展开。
C.文章结尾,作者认为人类接下来会面临接踵而至的灾难。
D.文章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景情理交融。
2.阅读第②至④段,简要概括植被的特点。
3.请从排比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⑪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章前半部分写山,却用大量笔墨写植被与水,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5.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人类的世界无处不山,人生何处不见山”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4-05-1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①飘逸精致的裙摆,典雅大气的羽衣,纤薄如纸的罩衫……如今,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公园商场,经常可见身着汉服出行的年轻人。今天,社会上兴起汉服热,既说明人们喜欢汉服漂亮的样式,也代表人们对汉服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认可。

②汉服是当代的,也是未来的,但首先是历史的。我们可先通过对汉服的复原、复制,逐步达到对汉服的复古、复兴。复原指恢复原状,将原有的事物经过修复实现从旧到新的转变;复制是仿照原样再造一件完全一样的事物;复古是在再造事物中借鉴某些古代元素,再造事物除了含有那些古代元素,还蕴含着再造者的某种态度和情怀;复兴是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再现,这个过程强调对文化精髓的提炼和对文化内涵的提升。

③就汉服文化传承来说,一方面要结合文献资料和出土汉服文物,加强对古代汉服形制、材料的研究,同时加强对残缺汉服的修复,尽快复制出不同时代的汉服样品。另一方面,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习惯,借鉴古代服饰文化元素,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汉服。

④传承发展汉服文化,除了开发设计出得体的可以穿在身上的汉服产品,如何让古代服饰开口说话也是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未来,我们要将汉服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易读、易懂、适于向普通大众展示的形象,并将这些有着可靠依据的形象展示送进课堂、展馆。

⑤国家博物馆等古代服饰研究机构,在传承推广汉服文化方面责无旁贷,但汉服的传承主要还是要靠大众。当一些年轻人穿着汉服游走在青山绿水和名胜古迹之间,他们已在无形中担当起汉服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摘编自《读懂汉服背后的文化之美》)

材料二:

①簪花礼、祭花神、赏红护花……3月23日,2024阃都花朝节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举行。上千名市民游客以一系列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迎接百花盛开的春天,展现福建省级非遗——花朝节传统习俗的风采。

②当天活动现场,不少青年与小朋友们身着汉服,将花朵簪在发际,向百花行礼,传达自己的美好祝愿。而后,他们一同在古厝与园林之中巡游,身上的汉服与周边的古建筑交相辉映。

③同一时刻,传统插花雅集体验、花间投壶与飞花令等互动体验活动也令现场更为热闹,看烛光耀耀,听春来流水,市民游客们直呼,沉浸式体验到了中华传统服饰之美,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摘编自《春来百花共迎春朝》)

材料三:

①有着都市最美村落之称的梁厝,环靠燕山,水绕村落,传统风貌建筑林立,历史环境要素丰富多样,至今保留着完好连片的古厝。随处可见闽派建筑特有的马鞍墙,举目皆是雕龙画凤的房檐,古朴雅致的窗棂,汇聚成了梁厝历史里的生动具象:千年古刹龙瑞寺、梁氏宗祠、文昌宫、梅涧书院旧址……梁厝目前保存着唐、元、清等古建筑共30多处,部分古厝被改造成茶馆、花房和书院,重新焕发出生机。

②永盛梁氏宗祠是最热门的打卡地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堂号贻燕堂还是朱熹所题,取意于遗留给后代子孙久安乐业,以谋幸福之意。宗祠的大门两侧有一对白瓷酒盏拼镶的白象,是梁厝的标志性图腾之一。白象约有3米高,据说象身拼镶的瓷盏都是由当时梁氏族人每家每户捐献的。大象脚踏八宝,背有象鞍以及插着画戟的花瓶、玉磐,寓意着吉祥如意,吉庆平安

(摘编自《在梁氏古厝里,倾听历史的回声》

材料四:

班级开展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信息辨析
1.阅读材料一、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古是在再造事物中借鉴古代元素,也蕴含再造者的态度和情怀。
B.汉服的传承和发展主要是国家博物馆等古代服饰研究机构的责任。
C.在闽都花朝节活动中,人们通过向百花行礼传达自己的美好祝愿。
D.二则材料都体现汉服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已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传承。
2.阅读材料二、三、四,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梁厝举行“花朝节传统习俗”活动是因为此地是最热门的打卡地之一。
B.梁厝历史里的“生动具象”是指龙瑞寺、梁氏宗祠、梅涧书院旧址等建筑。
C.梁氏宗祠的“贻燕堂”堂号和大门两侧的白象都蕴含着对梁氏族人的祝福。
D.“亭”“台”都可以用于观景,而“台”还可用于举行仪式,如“幽州台”。

【活动二】归纳整理
3.如何传承和发展汉服文化?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4.从四则材料可知“文化遗产”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建筑等不同形式。
【活动三】设计布局
5.《苏州园林》中介绍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使游览者“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若将亭台轩榭置于梁厝中,哪一种建筑最为合适?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可从地理位置、功能用途、外观审美等角度思考,并说明理由。
【活动四】发出倡议
6.为守护身边的文化遗产,班级拟写了一封倡议书,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另选两个角度,将倡议书补充完整。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文化遗产彰显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守护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我们倡议:

一、在传统节日身着汉服,弘扬汉服文化。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守护身边的文化遗产,守护中华民族文明的珍宝,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发扬者。

xx 班全体同学   2024年5月8日

2024-05-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地处闽中的德化县盛产陶瓷,是中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其明代白瓷名扬四海。德化距离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刺桐港很近,德化瓷器因之而畅销海外。德化瓷既具有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特点,又独有不凡的艺术效果。德化白瓷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法国人则美称其为鹅绒白中国白

德化工匠善于运用胎釉的特点,把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糅合在雕刀中,烧制人物,羽化佛像。一尊尊美轮美奂的人像、佛像走出德化,走向世界。德化窑雕塑艺术是中国瓷器艺苑中的一颗闪光明珠。

(选自陈平《古瓷明珠—德化白瓷》,有删改)

材料二:

地处福建晋江地区北部戴云山区的德化,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盛产竹木薪炭,地下蕴藏着丰富的优质高岭土,这是一种天然混合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的三元矿物,其含钾量高,使得以其为原料烧制出的器物透光性强,玻化程度高;其含铁低,瓷胎杂质少,烧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也会相对稳定。

德化瓷的古法烧制氛围偏重于氧化气氛,通过控制烧造过程中的火候及空气量,使胎釉上的矿物成分充分反应,以至烧制出的器物呈现最好品相。在制作技艺上,德化白瓷突出原材料的质地美,摒弃彩饰,大多运用刻画、印花、堆贴、镂雕、雕塑等手法,堆贴梅花是在生活器物中最常见的装饰手法。

(选自《经济观察报》2023 年 7 月 26 日,有删改)

材料三:

下图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白——德化白瓷展中展出的作品《纸》。《纸》采用薄胎技法,瓷体薄如蝉翼,层层叠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很有代表性,用瓷去表达洁白的纸,巧妙的构思,特殊的工艺,两种材质的转换,不露痕迹而又寓意深刻。

(选自“德化融媒体中心”2023 年 11 月 21 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化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且其产地交通便捷,因而在明朝时便畅销海外。
B.德化瓷在烧制过程中,糅合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是一颗艺术明珠。
C.德化瓷的工艺特点很突出,所有瓷器都使用了雕刻、镂空、堆贴等技艺。
D.材料三中的作品,诠释了德化瓷质感温润如玉、质地洁白细腻的特点。
2.德化瓷为何能成为被全世界欣赏的“中国白”?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3.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德化白瓷文化,学校计划邀请德化白瓷艺术馆的王馆长于 2024 年4月30 日下午3时在校报告厅作专题讲座。请以校学生会名义给王馆长写一封邀请函。
2024-04-1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等三县联考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背影 张雪芳

①下午五点多,工地上依旧忙得热火朝天,老秦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工地,他得收集散落在工地四处的工具,这活在老秦当小工时就已经做了,一做就做到了现在。按理,如今已是师傅级别的老秦完全可以让小工去做,但他却说:“随手的活,没事。”所以,在傍晚工人们都下工后寂静、空旷的工地上,那最后一个弯着腰在建筑群中游动的背影,准是老秦无疑。

②工地上,很难看到工人的正面,大多数时间看到的都是他们忙碌的背影,魁梧的、瘦小的,站着的、弯着的,甚至趴着的,姿态千奇百怪。老秦说:“背影看得多了,也就跟认人长相似的,知道谁是谁。”但在我眼里,这些穿着同一色工作服的工人几乎都一个样。不过,老秦的背影我肯定是不会认错的。老秦是西安人,西安有秦岭,他的姓我一下就记住了。老秦的背影也好记,他的背上靠右的地方长了一个小山峰,就是我们常说的驼背。老秦生得瘦小,最小号的工作服穿在他身上也显得松松垮垮的,所以,老秦的背影我一看就知道。

③刚到工地时,老秦在后勤干活。老秦是跟着老乡出来打工的,老秦不会技术,在工地只能当小工,但做小工是靠力气吃饭的,老秦长得矮小,看着也没多少力气。工头说:“先在厨房帮忙干点杂活吧。”老秦告诉我,要不是他的老乡跟工头熟,估计工头也不会收留他。其实不是的,工头告诉我,他留下老秦是看中他的善良和勤劳。工头说,老秦来面试那天,他还同时面试了三个人。就在工地临时会议室里,因为刚开过会,桌子上堆满了杂物。在面试的四个人中,只有老秦收拾了杂物,用抹布擦了桌子。还有,看着提着水桶进来打扫的阿姨很吃力的样子,又是老秦帮忙提了进来。这些细节、这些背影,一直在打电话的工头都一一看在了眼里。

④去工地上干活是老秦自己提出来的,他对工头说:“别看我人小,还是有点蛮力的。”工头听后笑了,说:“嗨,看不出来嘛。”老秦说:“真的,你就让我干一阵看看吧。”老秦偷偷告诉我,去工地上干活才能学到技术,只要好好学,总有一天他可以做大工的活。老秦说话的时候挺了挺背,像给自己鼓劲一样。

⑤老秦去工地干活后,从不偷懒,累活脏活他都会冲在前面,拉电缆的时候,有时通过电缆井,他二话不说第一个跳下去,钻出来后,整个人沾满污水,臭气熏天。工人们拿他取乐,但也都说老秦这人实在,肯卖力。

⑥工地上的水电活,除了搬水管拉电缆,需要有力气外,其他都是技术活。工头说,老秦这人,粗中带细,是块干活的料。一年多下来,老秦虽然还是小工,但已经干大工的活了。工友让老秦跟工头提工资的事,大工工资可是小工的双倍呢。老秦憨憨地笑:“再干些日子吧,才干没多久呢。”

⑦每次去工地,总看到他满头大汗。老秦的五官其实长得不丑,但很少有人会注意,他瘦小的身体和使不完的力气比他的五官更能让人记得住。在工地现场,老秦跑来跑去的背影,总是那么特别,不,不是矮小,是一天天变得清晰起来,且,变得“威武”起来。

⑧老秦是三年后正式拿的大工工资,其间,他还偷偷去考了电工证,其实也不算偷偷,至少跟我说过,因为要我帮忙买学习资料,还一再嘱咐不让说。我说:“这是好事,有啥怕告人的。”这个近四十岁的男人突然害羞起来,笑着说:“怕考不上,丢人呢。”还好,老秦脑袋瓜好使,一考就通过了,一度成为佳话。成了真正技术工的老秦,意味着此后的每个月可以寄之前双倍的工钱回家了,想起家里的两个孩子可以过上好一点的生活,老秦的背挺了挺。

⑨老秦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工地上的人都为他高兴。节假日,老秦说要去看儿子,工友们提议得把自己收拾好。为这,老秦专门去超市买了一套对他而言有点奢侈的西装。那天,工友们看着老秦西装笔挺地出门了,每个人都呵呵地笑,老秦穿着西装的背影确实有点可笑,可是,笑着笑着,工友们的目光变得感慨起来。有人说,老秦好像不驼背了,他的背影很挺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B.老秦能留在工地,是因为“他的老乡跟工头熟”。
C.选文以第一人称“我”为视角,展开故事情节。
D.文中工头和工友们对老秦的评价属于侧面描写。
2.请简要概括老秦的成长过程。
3.请从比拟(拟物)修辞的角度, 品析下面句子中“游动”一词。
所以,在傍晚工人们都下工后寂静、 空旷的工地上,那最后一个弯着腰在建筑群中游动的背影,准是老秦无疑。
4.文中加点的三处细节描写“挺了挺背”“背挺了挺”“背影很挺的”各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5.杨绛写老王,以“老王”为题。本文写老秦,却以“背影”为题,能否将标题改为“老秦”?请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5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双节假期的正式开启,全国迎来旅游旺季。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截至年底,本年度国内旅游人数预计将达到65.96亿人次。全国中秋国庆热门旅游地城市排行也已出炉

(选自《央视网》2023年10月4日)


材料二:

“成都悠闲的氛围、市井的烟火气,城市的独特韵味值得我们用脚步和镜头来记录,特别适合来一场‘Citywalk’。”来自上海的大学生张潘与朋友坐在望福街的小甜品店里,愉快地分享着在成都城市漫步的图片,感叹着不虚此行。

数据显示,成都、西安、长沙的“Citywalk(城市漫步)”线路吸引了大批年轻游客关注。为何喜欢上“CityWalk”,其实很容易解释。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精神世界日渐丰富,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体验,并且通过“Cityalk”,能深挖一座城市的底蕴和色彩,像当地人一样感受那里的生活、文化气息,真正体验当地生活细节。随着“Citywalk”等旅游新选项的出现,深度游,舒适游、文化游成了当代年轻人的游玩新方向。

(选自《成都日报》有改动)

材料三:

这个“双节”假期,“反向旅游”又一次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反向旅游”主打远离人群,挑选一座特色小城,放慢脚步细品小城的人文底蕴和内涵。新时代年轻人更有主见,更加看重自己的旅行体验和对城市、生活的深度理解,“反向旅游”刚好契合他们对旅行“质”的追求。

“反向旅游”持续走红,对于促进旅游业态向多元生长、带动三四线城市发展来说显然是一个值得抓住的机遇。就此而言,根据本地特点来打造“定制化”的游玩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当地的人文风情和文化内涵,打破同质化竞争,才能让“反向旅游”的流量更持久。

(选自《光明微评》,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预计将达到65.96亿人次。
B.2023年中秋国庆热门旅游城市排行榜位列前三的依次是北京、重庆、西安。
C.随着Citywalk等的出现,深度游、舒适游、文化游成了全民的游玩新方向。
D.“反向旅游”走红对促进旅游业态向多元生长,带动三四线城市发展是机遇。
2.“Citywalk”、“反向旅游”为何能吸引年轻游客的关注?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括。
3.阅读车本村简介,结合三则材料,对车本村的旅游升级发展提两条具体建议。

车本村位于漳浦县石榴镇的大山深处。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车本村曾是靖和浦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素有“闽南井冈山”之称。车本村坐拥近4万亩的山林,绿水青山,风景宜人,是天然“氧吧”,火龙果一路飘香,野生古茶树、药材野果资源丰富。车本村修缮建设了红军之家、红军井、红军广场、红军烈士纪念园、红色旅游道路等。

2024-04-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福”字和春联粘贴有讲究。

特别是大门上的“福”字,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纳福”之意,且大门是庄重之地,讲究对称、方正。

古代的牌匾从右往左读,包括书籍也是,所以为了顺应当时人的习惯,春联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习惯发生了变化,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人民日报》

贴“福”字,有讲究

什么地方可倒贴“福”字?   

倒贴“福”字,取其“倒”和“到”的谐音,意为“福到”了

民俗传统中,倒贴“福”宇主要在

水缸和垃圾箱上

这两处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巧用“倒”的谐音字“到”,倒贴福字。

屋内的柜子上

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财气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人民日报》

“福”字与春联

如何区分春联的上下联?   

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结尾。

即按发声来区别,普通话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

需注意一些古联是用“古声”创作,有些字现在是平声宇,古代是仄声字。

如果遇到这些字结尾的春联,需要多留心。

《人民日报》

“福”字与春联

春联应该怎么贴?

根据古人习俗

上联要贴在上方位,即当你面对家门时,上联贴在你的右手方向,下联反之。

随着习俗的演变,现在则可以看横批

横批从右向左念,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从左向右念,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材料二:

2024农历龙年春节,家家户户也都忙着写春联贴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以撰书对联形式,营造节日气氛、祈福吉祥的重要习俗。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联习俗可追溯到公元964年的春节,孟昶写下了目前已知的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春的气息】

春联要有春的节令气息,有美好寓意的祝愿,有鲜明的地域风情和个人特色。传统春联以描写春光和节日祝福为主,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千百年来流传至今,长盛不衰。与传统春联不同,现代社会的春联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有单位联,如机关企事业学校社区春联;有景点联,如广场城门公园联;有媒体联,各种纸媒新媒体文字视频的春联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家居联,其数量最多、内容最广,也最具风采。家居联以五言和七言居多,展现了家风家训家文化,突出了喜庆吉祥福安康的色彩。总之,春联要有春的节令气息,有美好寓意的祝愿,有鲜明的地域风情和个人特色。

【立意积极】

春联的构思与写作,要求切人切事切景切情。春联的立意积极向上,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精神鼓舞。

春联展现新中国取得的新成就、新成果,彰显中华崭新气象。

春联描绘中国人民在新时代的幸福美好新生活、新志趣、新追求。

春联促进乡村振兴,讴歌广大乡村的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

春联书写胜景春光,寄情锦绣山河,大美风光,彰显中华各地的名胜古迹和城市乡村的新气象。

春联展示新时代中华儿女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精神面貌。

【与时俱进】

春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增加春联艺术魅力,给人以审美享受。

在词法上,突出时代性。除了诗词骈赋文的运用,新词、科学名词、外来词等均可入联。如2023年新春联“快递亲情,抖音拍出全家福;思归故里,微信翻开百姓年”(李小杰),将一些已流行社会的日常新词入联,写出了时代的特点和社会新生活。

在句法上,增加文学性。春联的句式结构多样、变化多端,广泛吸收了诗词骈赋文等各种文体的形式,突破了以诗联为主要形式的藩篱。如文学修辞的排比、拆字、顶针、设问、拟人,以及典故的运用,也拓宽了春联创作思维,提供了新的创新思路。

在声韵上,平仄的新旧声均可使用。

《春联文化时代中国》(有删改)(光明日报2024-02-09作者:李培隽)

1.小龙要给坚持在老家务农的父亲挑选并粘贴对联、“福”字,请你根据材料一给小龙推荐一副对联,并指导他站在大门外(面对着大门)准确地粘贴。下列四个选项,最恰当的是(       
A.B.
C.D.
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孟昶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一幅寓意美好的春联,可以说是春联的始祖。
B.传统春联流传至今,长盛不衰;现代社会的春联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两者各具特色。
C.媒体联,各种纸媒新媒体文字视频的春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最具风采。
D.春联“北斗领航,十四五别开生面;南湖筑梦,双百年大展宏图”符合“展现新中国取得的新成就、新成果,彰显中华崭新气象”的立意。
3.戚万丰抒写创业感慨的春联“新时代,新征程,谁开步快如脱兔;大目标,大变局,我争春勤似耕牛”,体现了春联句法上与时俱进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品析。
2024-04-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作为厦门奥体中心的核心项目,2023811日,厦门白鹭体育场顺利通过工程预验收。近日,记者走进白鹭体育场,探寻其中的设计巧思。

②外形线形流畅,西高东低。厦门白鹭体育场建筑面积8.06万平方米,高度达86.25米,绝对的“身高”优势让它在“一场两馆”中格外醒目。驾车由本岛通过翔安大桥,往厦门奥体中心方向地平线望去,率先“冒头”的就是白鹭体育场。与传统“古厝”严整对称的形象不同,从岛内经翔安大桥远眺白鹭体育场,其形态呈“西高东低”,这并非“近大远小”的观感错觉——实际上,场馆西侧顶点要比东侧高出近8米。

③场馆国内首创“田足转换”。走进白鹭体育场,白、蓝、红53443个观众席座椅组成的“白鹭破浪图”映入眼帘,烘托出“白鹭于飞”设计主题。据悉,“53443”仅仅是白鹭体育场作为综合田径场时观众席的座位数,转换为足球场模式后,其座位数可提升至60592个,这也是国内首座、世界第三座可实现综合田径场与专业足球场自由转换的体育场。

④巨拱超大跨度,分段拼接。白鹭体育场双巨拱长度约360米。体育场内,一对白色“钢铁脊梁”横跨场区,这是场馆建筑结构的重要支撑构件——巨拱。“拱”是建筑学中一种经典结构形式,除了用于桥梁等大跨度建筑,其承载力强、形态优美的固有属性,也给予建筑师们丰富的创意空间。拱形体育场形态各异,但像厦门白鹭体育场这般拥有超大跨度且将巨拱“藏”在建筑中的随形拱形态,放眼全国亦属罕见。

⑤草坪严选草种,精心养护。足球场往往是体育场场芯的焦点。据悉,白鹭体育场足球场尺寸约105×68米,依国际足联标准场地建设,草坪面积约为7763平方米。作为未来将用于承办国内、国际顶级足球赛事的专用场地,白鹭体育场在草坪选种和养护工作上大有讲究。

⑥白鹭体育场选用了适合本地条件的“兰引3号”专业草种。该草种不仅具有耐磨、耐践踏的特性,也很“耐阴”,即使一段时间未能有充足光照,也可保持青葱。

⑦完成建设只是第一步,精心养护才是保持足球场长期使用的关键。据了解,除了加强人工养护,在足球场地下,项目部还根据本地气候特点,提前设计了一套真空排水系统兼地下通风系统,让草场能够“呼吸”。

⑧屋盖强韧“皮肤”,透光抗风。傍晚时分,晚霞中的白鹭体育场越发亮眼,阳光透过云层倾泻而下,在屋面上留下“游龙银鳞”般的独特纹理。这种奇妙景象源于建筑结构的独特设计——看似平滑的屋面,实际上是由近万块不规则的屋面单元拼接而成。它们透光率高达86%,抗风、抗污、易清洗,有良好的抗撕裂能力;耐候性能也极佳,在长时间暴晒下其力学性能基本无变化,构成白鹭体育场的强韧“皮肤”。

(摘编自2023年8月14日《厦门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白鹭体育场足球场尺寸约为105米×68米”句中的“约”字去掉后表达更为简洁准确。
B.从翔安大桥上远眺白鹭体育场,形态“西高东低”,但场馆东侧顶点要比西侧高出近8米。
C.2023年8月11日,作为厦门奥体中心的核心项目,厦门白鹭体育场顺利通过工程验收。
D.文中画横线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屋面纹理独特,屋盖透光又美观。
2.白鹭体育场有哪些设计巧思?请简要概括。
3.下面这段文字是从文章里抽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在原文哪一段后面最合适呢?请说说理由。

“为了应对草坪积水的情况,我们在场芯地下预埋了排水兼通风管道,积水时,连接管线的高功率风机将持续‘吸气’,使管道内形成负压,将草坪中的积水吸入管线内,加快渗水排放;反之,风机还能通过‘呼气’的方式,通过管线将草坪氧气含量、温度及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值内,促进绿草生长。”厦门路桥公司工作人员许柏麟表示,该系统的排水效率极佳,大雨时草坪上几乎看不到积水。

2024-04-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8 . 亲爱的弹片

齐闯

我是一个烟台姑娘,名字叫杨柳。

我爷爷是一等伤残军人,生命停止在了七十八岁,也就是五年前。在我近三十年的记忆里,爷爷背上一直鼓着一个鸡蛋大小的包。

爷爷是十三岁参加的儿童团。太爷爷抽大烟,死得早;太姥姥改嫁了,爷爷六岁成孤儿。爷爷生活在莱州湾一个小渔村,也就是我现在探亲陪父亲偶尔回去的老家。成了孤儿,爷爷靠吃村里的百家饭活命,后来就跟着一个船老大讨生活。

1946年11月初的一天,爷爷正帮船老大起鲅鱼,著名的粉子山阻击战打响了。粉子山,莱州城西海拔最高的山岭,濒临烟潍公路,也紧紧地挨着我们可爱的小渔村。战役的双方是解放军与国民党部队,在码头上作业的渔民拼命往村子里跑,饱受船老大奴役的十三岁的爷爷却向粉子山跑,他说:“反正我是一个孤儿,就一个人,我要上队伍打仗,死了算球。”爷爷参军了。

后来在我们老家一个叫邓家村南头的地方建起一座烈士陵园,墓碑上刻了不少解放军战士的名字,他们都是在那天牺牲的。据载,此役我军毙伤敌军4080人,缴获武器和弹药若干,还击落了两架飞机,在战术上粉碎了敌人打通烟潍路的企图。

爷爷穿上军装后,打仗不要命。在此后的解放战争中,他参加过大小战斗三百多次,后来又踊跃地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在出生入死的战场上,先后有百十来个与爷爷相熟的战友倒在了战场上。他曾亲眼看见自己的班长被炮弹炸烂了身体,曾用手卸下同班机枪手李大个被炸上树梢的半挂小肠,还曾藏在四十多具尸体中一整天而躲过敌人的战场“清扫”。这些琐细的情节是我小时候耐着性子听的——作为爱臭美又爱做梦的小姑娘,我实在不喜欢爷爷的絮絮叨叨。但他总是爱给我讲,讲多了我就噘起小嘴不高兴,这时他就会自觉地闭嘴。

多亏有“死里逃生”这个好词的保佑,爷爷在枪林弹雨中受了很多次伤,最终保住了性命。解放战争结束时,爷爷已是一连之长,后来在装甲师当了副师长。我听爸爸说起,他对爷爷记忆深刻的事有两件。一件是爷爷当团长时,有一战士家长给他送了一副猪肝,爷爷追出好几里地,给人家退了回去。另一件是爷爷当副师长时,爸爸把师里办公室里的凳子拿出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被爷爷给暴揍了一顿。

爷爷离休后,又回到了小渔村。他是个闲不住的人,经常到老家的小学给大家讲打仗的故事。他还长期拿自己的退休金资助六个“五保”老人,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

爷爷回到渔村,我随爸爸进了城市。

此后,我们很少回去。

爷爷的老战友一个又一个地去世。晚年,他患了肺癌,医生检查后说他体内的弹片距离肺部太近,年龄偏大风险高,于是就放弃了手术治疗。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爷爷老想一些过去的事,想老战友,常常说胡话,有时把自己的脸憋得通红,焦急地喊叫:“哎呀,枪咋卡住了!”“救我,我掉大坑里啦!”都与炮火连天的战场有关。

走完人生旅程的爷爷最终是被火化的。清理爷爷骨灰时,清出了几块黑黑的硬物质,经辨认是弹片。那是爷爷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的热血岁月,那是信念凝结着的初心与使命。

此刻,我流着眼泪,轻轻触摸那几块曾与爷爷朝夕相处的弹片,忽然好想好想听他絮絮叨叨地讲那些战斗的故事。

弹片,亲爱的弹片!

求求你,给我讲讲爷爷的故事吧。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子山阻击战打响了,爷爷与码头上作业的渔民的表现形成对比。
B.第五段运用环境描写,为下文发现爷爷身上黑黑的弹片设置悬念。
C.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描绘出爷爷人生最后阶段的状态。
D.小说以“我”为叙述视角,增强故事真实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2.根据小说情节,概括爷爷的生平经历。

六岁

十三岁

穿上军装后

离休后

生病时

(1)

参加儿童团

(2)

(3)

常回忆过往


3.同样是爷爷的“絮絮叨叨”,“我”从“实在不喜欢”到“好想好想听”,请简要分析原因。
4.文末“弹片,亲爱的弹片!”一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文中的爷爷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诗以“信念”为关键词,结合小说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要求:不少于60字)
2024-04-0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枇杷树

孙道荣

①宿舍楼北临围墙,围墙外是一幢居民楼。

②宿舍楼与居民楼一墙之隔。居民嫌学生宿舍太吵,经常半夜三更,还有学生在宿舍里唱歌、喧哗,居民不胜其烦,屡屡向学校告状。

③居民楼一楼103家的院子里,种着一棵枇杷树,树冠散开,与宿舍楼二楼、三楼齐平了。树上结的枇杷,一窝窝,一挂挂,圆圆的,黄黄的,散发着果香。关键是,宿舍楼二楼和三楼有几个宿舍,推开窗户,伸出手,哎呀,竟然能够触碰到那些迷人的果子。枇杷还没熟透,就有人从窗户里伸出贼手,偷摘。有点酸,也有点涩,但是,新鲜啊,刚从树上摘下来呢,哪里吃到过这么新鲜的枇杷啊。一颗颗脑袋,一只只手,从窗户里伸出来,远远地、努力地、不懈地,探向枝头的枇杷。摘下来,全宿舍分享,比水果店里买来的水果,新鲜多了,好吃多了。

④103的住户报告给学校,学校一通严厉批评,但过不了几日,还是有贼手忍不住,在黑夜伸出来。住户没辙,索性将临近宿舍楼的枝条给锯了,断了这些娃娃的念想。手是够不着了,但又伸出来了晾衣杆,杆头还套着个网兜,对着树冠噼里啪啦一阵敲打,像打枣一样。枇杷是打下来了,但大多落在了院子里,落在网兜里的,也许只有一两颗。

⑤每年春末夏初,这棵枇杷树结一次果,住户就会与宿舍楼的学生们生出一次次嫌隙,年复一年。宿舍楼里的娃,换了一茬又一茬,枇杷树上的果,也结了一年又一年。

⑥一天,103院子里,忽然出现一位老太太。老太太每天都会从外面带回来一些旧书报和硬纸板,或者几个矿泉水瓶啥的,堆积在院子的一隅。宿舍楼里的娃,从窗户探出身,问老太太,您老是新搬来的?老太太笑眯眯地点点头,说,岁数大了,爬不动楼了,便换了这个带院子的房子。

⑦到了四月末,院子里的枇杷树,如期开花,结果。

⑧星期天,老太太搬了个小梯子,摘树上的枇杷。宿舍楼的窗户里,探出一颗颗好奇的脑袋,张着馋兮兮的嘴巴,看老太太摘枇杷。

⑨老太太摘了一大碗枇杷,黄澄澄的,看着就香甜。老太太端着碗,走到院墙下,仰起头,对挂在窗户上的脑袋们说,给你们也尝尝。挂在窗户上的脑袋们惊愕不已。以前这户人家,一到枇杷成熟,就开始跟学校告他们的状,说树上的枇杷都被他们偷摘了。今天,这个老太太这是怎么啦?

⑩“谢谢老人家!”有人先喊了一声。老太太端着碗,笑眯眯的,一脸诚恳。

⑪可是,怎么才能拿到这些枇杷呢?老太太又不可能像瓦工抛砖那样,从一楼的院子里徒手将一颗颗枇杷准确地扔到楼上人的手里。还是有人聪明,用绳子拴住饭盒子,从楼上的窗户放下来,正好落在103的院子里。老太太将碗里的枇杷,一颗一颗地放进饭盒里。绳子往上拉,饭盒子歪歪扭扭地回到了宿舍里。宿舍楼响起一阵欢呼声。

⑫又一根绳子,拴着一个刷牙的缸子,从三楼的窗户,晃晃悠悠地垂了下来。

⑬宿舍楼临墙的这面,热闹极了。

⑭此后的一个多星期,每天都有枇杷成熟,每天老太太都会架起小梯子,摘树上的枇杷,然后,从宿舍楼二楼、三楼、四楼的窗户里,伸出一根根绳子,绳子一头,拴着饭盒子、刷牙缸、带把的茶杯,晃晃悠悠,像小猫钓鱼一样。老太太会在每一个盒子或者杯子里,放几颗刚刚摘下来的枇杷。那些绳子又晃悠悠拽回去,紧接着,会从楼上不同的窗户里,落下雨点般的欢呼声和感谢声。

⑮老太太一直笑眯眯的,脸上舒展开的皱纹,像那些从天而降的细绳子一样,在半空晃悠,舒展。

⑯今年的枇杷树,挂果似乎特别多,这样快乐的日子,也一直持续了十多天。

⑰到了六月,宿舍楼里的娃,也到了毕业季。他们开始收拾行囊了。

⑱清晨,老太太打开院门,走进院子,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院子里,散落着厚厚一层旧书报,难怪昨天夜里,院子里噼里啪啦一阵乱响,老太太还以为下暴雨呢,原来是这些从天而降的旧书报。

老太太将这些旧书报收拾好,一捆一捆,与从大街上捡回来的旧书报和纸盒子,整齐地码在一起。她看了一眼对面的宿舍楼,已经空了,她有点失落……

(选自《小说月刊》2023.11.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词准确鲜明生动,“好奇的脑袋”“馋兮兮的嘴巴”等描述让人忍俊不禁。
B.③④两段重复出现“贼手”,表达作者对学生盗窃枇杷这一恶劣行为的强烈不满。
C.第段画线句不仅暗示老婆婆身份,也解释上文学生将旧书报扔到院子的原因。
D.结尾老婆婆“有点失落”,包含了她对与学生相处的这段美好日子的不舍与留恋。
2.按要求赏析。
(1)树上结的枇杷,一窝窝一挂挂圆圆的,黄黄的,散发着果香。(赏析加点词)
(2)老太太一直笑眯眯的,脸上舒展开的皱纹,像那些从天而降的细绳子一样,在半空晃悠,舒展。(赏析句子)
3.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4.文章以“一棵枇杷树”为题有什么作用?
2024-03-1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落叶

章蕾

①几年前一个秋天的早晨,那天是我的生日,我照常走到家附近的一个小树林去拣落叶。树林里很静,静得只听见落叶簌簌下落的声音,踏着满地的金黄,我远远地看见树林里有个小女孩蹲在地上。

②她也在捡落叶?我兴奋地走过去问她。

③这是个年龄比我小的女孩。她没有看我,仍然低头看落叶:“习惯了,每年生日我都要拣一片叶子留念。”声音低低的。“真的?”我特别兴奋,说:“有这样巧的事!我也是这天出生,今天来拣落叶的。”

④小女孩闪着她那双似乎带水的大眼睛说:“我曾听父亲说,我出生的那天,好大的一场风雨,满地落叶,他就拣了一片替我藏起来,他觉得,我可能是哪片树叶投胎转世的呢!这片落叶就成了我的第一张生日卡。”

⑤“就这样,后来的岁月里,一片片新的落叶伴我度过一个个新的生日。”

⑥说着说着她的眼神黯淡了下去,头也低了下去,又喃喃地低语:“多希望我永远这样拣下去,拣下去,可是……”

⑦忽然,她又抬起头说:“小姐姐,明年的今天你还来拣落叶吗?”我看着她,点点头说:“会的,每年的这一天我都要捡落叶的。”

⑧“那么,小姐姐,明年的今天,你等着我,好不好?”

⑨“好啊!”我十分兴奋地说,简直被这个纯洁天真的小女孩感动了。

⑩“来,拉勾上吊……”她伸出右手小拇指说,“拉勾上吊,一百年不变。”我也伸出手说:“一百年不变!

⑪树林里很静,只有落叶飘落的声音,我们两个就这样静静地看落叶飘零,捡起它……

⑫“小姐姐,其实落叶是刚刚结束的生命,它以变化了的色泽,正在失去的柔软,以及开始蜷曲的形体,向你展示着一个生命那最后阶段的依恋与惆怅。”

⑬我惊讶于这些话是从这样一个纯得如水的小女孩口中说出的。正当我还沉思于她的这番落叶哲学的时候,远处传来一声叫唤,小女孩已带着落叶跑了过去,她一边跑,一边回过头对我喊道:“小姐姐,别忘了我们的承诺!”

⑭当我从沉思中醒悟过来看远方时,小女孩和她妈妈的背影已消失不见了。在这一年里,我始终没有再见到那位小女孩,我一直在寻找她,甚至后悔那时没有问她姓名及通讯地址,因为我真的很想和她一起探讨落叶哲学和人生哲学。

⑯阳光渐渐拉长树的荫影,月光渐渐浇凉人的身影,又一个秋天迈着蹒跚的步履而来。我照例去捡落叶,但这年不同的是,我带着一个小女孩的承诺。

⑯树林里一切和前一年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只是一片落叶声,我仍是我,但落叶却再也不是前一年的落叶了。

⑰那一天我等了好久好久,也没等到那个只和我见过一面的女孩,只等到了她的妈妈。她妈妈是流着泪来到我面前的,带着那个小女孩的信和一首诗。这是我万万也没有料到的。

⑱“我女儿在一个月前离开我们了。她患的是白血病,其实她早已知道她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不长了,虽然大家都瞒着她。临死前,她嘴里一直喃喃地说,下个月她的生日就要到了,她和你有一个承诺,她要失信了……”我的泪水怎么也止不住,早已随落叶一齐落下。

⑲“出生是最明确的一次旅行/死亡难道不是另一场出发/出发后,我又成了一片秋天的落叶/因为爸爸说过/我就是落叶的化身……”

⑳我默默思索着小女孩留在落叶上的“哲学观”。一年来,我总也忘不了我今生今世只见过一面的小女孩。

㉑“落叶跌在我们的肩上,就像在拍抚提醒我们:‘请珍惜’!”在生命的次次轮回中,我愿意如落叶般留下密密的一行行沧桑,祭那我只和她见过一面却永远忘不了的早逝的小女孩。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真的?”表现我发现小女孩与我同生日同习惯而感到意外和惊喜。
B.文章多处使用叠词,不仅富有韵律感,而且使描写对象更加形象和生动。
C.文章多处写到树林环境很静,是为了引出小女孩,转承文意和渲染悲凉气氛。
D.小女孩的落叶哲学观,与严文井《永久的生命》的生命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2.文章第⑥段语言简净又细致,请加以赏析。
说着说着她的眼神黯淡了下去,头也低了下去,又喃喃地低语:“多希望我永远这样拣下去,拣下去,可是……”
3.语气的不同可以感知人物情感的不同,第⑩段画线的两个句子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4.落叶在文中有几层寓意?请分析。
2024-03-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