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山高我为峰

高满航

①梁班长已经在祖国西北边陲的边防部队服役16年零8个月。

②这天早上,梁班长和往常的每个早上一样,不等初升的太阳完全跃出地平线,就带领巡边分队出发了。他们徒步在乱石林立的戈壁滩上走了1个多小时,才抵达山脚。大家歇息片刻,正要继续登山,却远远看到裹着沙砾的狂风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朝着他们横扫而来。残雪飞舞,碎石滚动。梁班长身后的上等兵小郑没能站稳,被吹得打了个趔趄,差点摔出去。

③梁班长眼疾手快,伸手紧抓住小郑,又大声朝后面喊:“大家都注意了,脚下踩实,保持平衡。”他的话刚出口,就被狂风掳掠而去,连他自己都听得不真切。身后刚站稳的小郑也听了个大概,旋即转过身,向紧跟其后的战友大喊着传达班长命令:“脚下踩实,不要摔倒。”

④风越来越大,枯草和沙砾飞上了天,石头也沿着山坡噼里啪啦地滚动。梁班长从背包里抽出绳子,先在自己腰上缠了一圈绑紧,拽了拽确定不会松开后,又转身传给身后的战友。每个人接过绳子后,都迅速穿过扎在腰间的武装带,再把绳头交到后面一个战友的手里。后面的战友如法操作,依次朝后面传去。很快,每个人都把自己系在了粗壮的绳子上。绳子最后传递到副班长手里,他和班长一样,把绳尾在腰间绑紧。

⑤十几个人迎风朝着山上爬去,远看像一条不断扭动着身体的大蛇。他们与风搏斗,也随风而舞,偶尔有战士被乱石绊倒。每当此时,腰间的绳子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有力地把他拽了回来。偶尔,有战士被风的阻力“定”住,后面的战友就弯下腰去,奋力推着他走。

⑥小郑入伍前是美术学院的大三学生,算是携画笔从戎,立志要用画笔记录壮美边防。所以从他跟着队伍巡边那天起,素描本就不离身。

⑦自从巡边那日起,小郑就被告知一条必须遵守的规矩——带去什么就必须带回什么——不能在边界遗留任何物品。

⑧见素描本被风越吹越远,小郑心中急切,慌乱中解开武装带,欲随风去追。这时候,他的迷彩服上衣被一只手紧紧抓住。他以为衣服被武装带挂住,努力挣脱,却挣不掉。他转头,见是梁班长。

⑨这时候,梁班长已经解开了腰间的绳子。他把绳头交给小郑,大喊着命令他:“你站着别动,我去追。”小郑看到,班长沿着风的方向奔跑着去追素描本。班长跑,素描本也“跑”。他终于追上,没等到伸手抓,素描本又飞到了空中。他又去追,却被一块。石头绊倒,滚了几圈,才被另一块石头挡住。这个时候,其他战友都注视着班长的一举一动。他们看到,班长似乎不知道疼痛,刚刚摔倒,又很快站了起来,再次朝素描本的方向飞奔追去。山风时急时缓,就在缓下来的一刹那,梁班长眼疾手快,稳稳地把素描本抓在了手里。

⑩他仔细掸掉本上的尘土,交还给小郑后,又从小郑手里接过绳头,再次绑紧自己。两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登上界山之顶。原地休息时,梁班长侧身看到,小郑正在画他们所在的这座界山。他仿佛有一支神笔,才寥寥几画,就生动勾勒出了山的轮廓;又寥寥几画,刺状植物、嶙峋山石,甚至无时不在的风都入了画。

⑪小郑画完后转头问道:“班长,咱们这座山的海拔是多少?”梁班长倒问起他来:“你的身高是多少?”小郑疑惑地回答:“1米78。”梁班长脱口而出:“那么这座界山的海拔就是5962.68米。”紧挨班长坐着的陈老兵听见了他俩的对话,皱眉沉默了片刻,还是忍不住纠正道:“班长,不对吧,这座山的海拔应该是5960.9米。”

⑫梁班长站起身来,眺望着山下的茫茫戈壁,对陈老兵说,同时也是对小郑说:“没错,这座山的自然海拔是5960.9米,但既然我们来了,山高我为峰,这个自然海拔就要加上我们的高度,就应该是5962.68米。”

⑬陈老兵若有所思地点着头,小郑也恍然大悟。他又俯下身子,在素描作品的一侧,庄严且认真地题记——山高我为峰,作于5962.68米高峰。

⑭风止了没多大一会儿,又呜呜地吹起来。战士们喝了几口军用水壶里的水,又吃了几块军用干粮。“同志们,出发。”梁班长第一个整理好随行装具。

⑮顾不得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战士们绑紧绳子后,又朝着另一座界山行进。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减)

【注】①“山高我为峰”这个题目化用的是林则徐幼年作为学童与先生和同学们一起登山的故事,先生出上联时,他第一个对出的下联。表达的是不断攀登,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
1.下列对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一开头的16年零8个月以及“他们徒步在乱石林立的戈壁滩上走了1个多小时”,这组数据一开头就非常让人震撼,让人感受到边防战士卫国报国非常不易!
B.“见素描本被风越吹越远,小郑心中急切,慌乱中解开武装带,欲随风去追。”小郑追素描本的原因是小郑舍不得素描本。
C.入伍前是美院大三学生的小郑让我们看到他正是现代部队中有知识有文化又有报国之志的青年的缩影。
D.第⑦段内容解释了后文为什么梁班长会不顾个人安危地将被风吹走的素描本找回来。
E.追逐素描本的班长刚刚摔倒,又很快站了起来,“似乎不知道疼痛”,是因为班长常年驻守边疆,练就了铁板身躯,确实不知道疼痛。
2.请赏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
他的话刚出口,就被狂风掳掠而去,连他自己都听得不真切。
3.小麓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认为第②段中“大家歇息片刻,正要继续登山,却远远看到裹着沙砾的狂风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朝着他们横扫过来”这句话写得非常好,请从修辞的角度谈谈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请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说说你对标题“山高我为峰”的理解。文中的小郑做出了携笔从戎的选择,请联系选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以小郑为代表的大学生参军入伍这一选择的看法。
【链接材料】

2017年,大学生应征报名参军人数突破了100万。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22万。2022年入伍新兵中,大学生士兵的比例超过80%,其中大学毕业生的比例超过50%。

7日内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男生峨(guān)博带、衣袂飘飘,女生云鬓高挽、裙裾飞扬、一群华服盛装的才子佳人“穿越”踏上潮宗街的麻石板路,拉开“潮起星城·锦绣潇湘”国风盛典维幕。②来自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华服爱好者、青年创业者、青年音乐人齐聚潮宗街,以霓裳华服和国风民乐,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国潮盛宴。引得大家争相(mó)仿。③青年舞者以群舞再现了长沙上元夜的烟火尽繁华,让华服、民乐和老街情景交融……④在潮宗街古老的楠木厅巷,沙坪湘绣、彩带编织、剪纸、长鼓等22个非遗文化展位一字排开,还设置吟诗作对、蒙眼摸谷物、制作香囊、剪纸窗花、百索子祈福……等体验游戏邀市民游客参与。

有关这段文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中的“峨”和“冕堂皇”的“冠”读音一样,都读“guān”。“仿”和“样”的“模”读音不一样。
B.“锦绣潇湘”正确的写法应为“绵锈潇湘”。“维幕”不能写成“帷幕”。
C.第②句中的前三个顿号,属于误用,应该改为逗号;第③句和第④句中的两处省略号的用法都是正确的。
D.“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国潮盛宴”是病句,应改为“为市民游客掀起一场国潮盛宴”。
2024-05-2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3 . 却说太宗与魏征在便殿对弈,一递一着,摆开阵势。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魏征忽然踏伏在案边,鼾鼾盹睡。太宗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之力倦,所以不觉盹睡。太宗任他睡着,更不呼唤,不多时,魏征醒来,俯伏在地道:臣该万死!臣该万死!却才晕困,不知所为,望陛下赦臣慢君之罪。太宗道:卿有何慢罪?且起来,拂退残棋,与卿从新更着。

魏征谢了恩,却才拈子在手,只听得朝门外大呼小叫。原来是秦叔宝、徐茂功等,将着一个血淋的龙头,掷在帝前,启奏道:陛下,海浅河枯曾有见,这般异事却无闻。太宗与魏征起身道:此物何来?叔宝、茂功道:千步廊南,十字街头,云端里落下这颗龙头,微臣不敢不奏。

唐王惊问魏征:此是何说?魏征转身叩头道:是臣才一梦斩的。唐王闻言,大惊道:贤卿盹睡之时,又不曾见动身动手,又无刀剑,如何却斩此龙?魏征奏道:主公,臣身在君前,梦离陛下。身在君前对残局,合眼朦胧;梦离陛下乘瑞云,出神抖擞。那条龙,在剐龙台上,被天兵将绑缚其中。是臣道:你犯天条,合当死罪。我奉天命,斩汝残生。’龙闻哀苦,臣抖精神。龙闻哀苦,伏爪收鳞甘受死;臣抖精神,撩衣进步举霜锋。扢扠(gē zhā,形容东西折断的声音)一声刀过处,龙头因此落虚空。

太宗闻言,心中悲喜不一。喜者夸奖魏征好臣,朝中有此豪杰,愁甚江山不稳?悲者谓梦中曾许救龙,不期竟致遭诛。只得强打精神,传旨着叔宝将龙头悬挂市曹,晓谕长安黎庶,一壁厢赏了魏征,众官散讫。

当晚回宫,心中只是忧闷,想那梦中之龙,哭啼啼哀告求生,岂知无常,难免此患。思念多时,渐觉神魂倦怠,身体不安。当夜二更时分,只听得宫门外有号泣之声,太宗愈加惊恐。正朦胧睡间,又见那泾河龙王,手提着一颗血淋淋的首级,高叫: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你昨夜满口许诺救我,怎么天明时反宣人曹官来斩我?你出来,你出来!我与你到阎君处折辨折辨!他扯住太宗,再三嚷闹不放,太宗箝口难言,只挣得汗流遍体。正在那难分难解之时,只见正南上香云缭绕,彩雾飘飘,有一个女真人上前,将杨柳枝用手一摆,那没头的龙,悲悲啼啼,径往西北而去。原来这是观音菩萨,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此住长安城都土地庙里,夜闻鬼泣神号,特来喝退业龙,救脱皇帝。那龙径到阴司地狱具告不题。

(节选自《西游记》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却说太宗与魏征在便殿对弈(下棋)
B.正下到午时三刻(约当日12点)
C.晓谕长安黎庶(民众)
D.岂知无常,难免此患(变化不定)
2.下列句子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之力倦
B.臣该万死!臣该万死!
C.千步廊南,十字街头
D.身在君前对残局,合眼朦胧;梦离陛下乘瑞云,出神抖擞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想亲眼看看魏征是怎样斩杀泾河龙王的,所以让他进宫对弈。
B.《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虚构了很多神奇人物,如魏征、秦叔宝、袁守诚等。
C.文中的太宗传旨魏征斩杀了泾河龙王,所以被梦中索命。
D.最后太宗被观音菩萨救脱,说明佛法广大,为下文选派取经人作铺垫。
4.梦,是古今中外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而且可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甚至与小说主题密切相关。请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仿照示例,完成下表。
名著故事情节作用
《西游记》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推动情节发展,增加神奇色彩
《水浒传》晁盖夜梦“七星聚义”______
______贾宝玉梦游仙境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命运
《三国演义》______体现曹操多疑的性格
2024-05-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新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①魏野(960~1019年),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宋代陕州(今属河南陕州区)人。一生没有出仕,所居之处“清泉环绕,旁对云山,景趣幽绝”。其诗意味闲雅。②派:水的分流,这里泛指水流。③泾河:即泾水,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东南流入渭水。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站在边城高处极目远眺,一览无余的边地景色最能牵动客子心中之愁。诗歌首联运用反问手法寓情于景,引人共鸣。
B.首联既为下文抒写展开了宏伟的画卷,又设定了“愁”这一主体旋律,颇有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咸阳城东楼》)式的开头风格。
C.尾联以贫官、异客之离恨作结,内容上强调了对方身份情感与自己的不同,结构上呼应了开头的“愁”,点明了主旨。
D.这首边塞羁旅行役律诗景象萧瑟,感情悲怆,和盛唐许多边塞诗有霄壤之别,情感差异的原因只是时代之不同。
2.小郡在对比此诗与《渔家傲·秋思》这几句时发现它们有许多的异同,请帮助他完成下列表格。
诗(词)句表现手法表达情感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二者都选取“塞角”“落日”“孤城”等意象,运用___的手法描绘塞外风光。魏野笔下塞外的角声先“高”昂后呜“咽”,是因为诗人的“愁”中,既有___,又有___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范仲淹笔下的角声带“起”了其余的边地之声,悲凉之中却又含有____之感。
2024-05-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看社戏

刘 辉

①在家乡,童年时每年的正月,喜欢热闹的乡亲们都会请一些在坊间比较有名气的戏班子来村里唱戏。

②社戏台是用十几个大方桌拼接起来的,高低不平就在桌腿下垫些砖块瓦砾,然后再将所有相邻的桌腿用麻绳捆牢。为了防止武生在翻滚打斗时摔伤,在上面还铺了层厚厚的稻草。而幕布则是由一块块床单缝起来,花花绿绿煞是惹眼。透过五颜六色的床单,影影绰绰地看到戏台上那些演员们卸装换装的身影。

③唱社戏一般在午饭后,戏还没开场,戏台下早已挤满了从十里八乡赶来的乡亲。人们三五一群地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所演戏目的剧情。随着一阵紧锣密鼓,预示着社戏要开场了。台下闹哄哄的人群一下子鸦雀无声,人们都各自咽下话题,一齐把目光转向了戏台。

④虽然只是社戏,但戏台上那些角儿们却唱念做打一招一式决不含糊。该怒的时候声色俱厉,动情处又潸然泪下,该武斗时翻滚腾挪,戏台都被他们踩得咚咚作响,打斗到高潮时,戏台上稻草飞扬,腿软的桌子更是颤颤巍巍晃晃悠悠。此时,人们早已沉浸在凄婉的剧情里,全然忽略了那一张张抹着厚厚粉黛后面的面孔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扮角儿。

⑤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台下的人也跟着戏里的主人公悲欢离合,或哭笑怒骂,或为他们的命运嗟叹唏嘘,动情处,台下竟然啜泣声一片。

⑥戏台的下面,那些赶场的小贩就着从戏台上洒下的丝缕微弱的灯光做起了买卖,此时,才是我们这些孩童最兴奋的时候。平时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现在轻而易举地实现了,拿着还带有大人们体温的毛票,凑在昏暗的杂货摊前,瞪大眼睛算计着捏在手心里的那点钱,到底买什么最划算或买哪样更解馋。

⑦社戏,终于在人们的意犹未尽中暂时落幕。次第亮起的手电,在茫茫黑夜里晃动着笔直的光柱,向不同方向分散开去。父亲背着睡意正浓的我,在紧握在母亲手里的那束光柱的指引下,踏着昏黄色的光圈,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家走去。朦胧中,我抬头回望一下那正收卷货摊的小贩,又趴在父亲那温暖的肩头,沉沉地睡去。

⑧现在老家已没有社戏了,好想再看一场社戏,哪怕,只是在梦里……

(原文有删改)

1.本文围绕“看社戏”写了哪些内容?
依次写了演社戏的时间、社戏台的搭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赏析句子。
(1)台下闹哄哄的人群一下子鸦雀无声,人们都各自咽下话题,一齐把目光转向了戏台。(品析句子中的加点词)
(2)拿着还带有大人们体温的毛票,凑在昏暗的杂货摊前,瞪大眼睛算计着捏在手心里的那点钱,到底买什么最划算或买哪样更解馋。(从描写角度赏析)
3.分析第⑤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何特点。
4.本文最后一段言已尽而意无穷,作者在对社戏的渴望与期待中蕴含了什么情感?
2024-04-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所谓浅阅读,重点和新奇不在于阅读,而在于

②陶潜有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东晋时的陶渊明便是浅阅读的推崇者。因此,浅阅读并非是快节奏现代生活的产物,但不得不承认,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速,浅阅读也逐渐流行开来,成为一股时尚新潮流。

③浅阅读是一种带有功利性的阅读。

④所谓阅读便是知识的输入,浅阅读并不是把重点放在输入,反而更看重知识的产出。诸葛亮识天文懂地理,夜能观星,又通音律,这样一个奇才定然喜好读书,涉猎广泛。而诸葛亮的阅读便是浅阅读,凡文者,观其大略即可。读书,不正是为了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吗?浅阅读,正是让读者抓住书中大意,取其精华,化为己用。而人们所怀念的深层次阅读则不完全是一种阅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能深阅读的人,往往并不在乎得到的知识能有多少产出。他们反而是在享受读书本身,将灵魂从物质中剥离,与书页融为一体,以谋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带有不同目的之人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各取所需,无可厚非。只要清楚何时选择何种适当的阅读方式即可。

(摘编自网文《漫谈浅阅读》)

【材料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的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当牢记这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与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②书是久旱后的甘霖,滋润干涸的心田。或许年少的我们会被世事困扰,在人群中会迷失方向,忘记初衷。但是在书里我们会找到曾经的自己,继而从跌倒的地方爬起,勇往直前。

③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心灵的家园,是理想的归宿。读《楚辞》,在屈原的笔下明白爱国的意义,爱国是一种情怀,爱国让我们的心连在一起,爱国是心底的情意,是千百万人心的共鸣。读《东坡传》,在苏轼的诗文里明白旷达乐观是一种胸怀;读诸子百家,领略到的是古人的智慧,明白的是永恒的真理……

④少年强则国强,读书是少年成长的知识源泉,读书是一种境界,读书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在指尖翻过的书页间遇见不一样的真理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读书改变自己,读书亦可改变世界,不论是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还是浩渺的大千世界。少年,从今天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摘编自梁东《最是书香能致远》)

【材料三】

①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同是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体会呢?吾曰:心境不同。

②读书亦是如此。不爱读书的人,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读书时,只知其苦,不知其乐。爱读书的人,如同会品咖啡的人,读书时,能够品出书的韵味,能够进入乐之境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读书的乐之境界呢?

③首先,要忘记苦境。当今的学生,大都说读书苦。固然,考试与升学的压力,扼杀了学生们读书的兴趣,不过,一些学生们不会从读书中找到乐趣和价值,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古人读书,大多摇头晃脑,乐此不疲;今人读书,大多愁眉苦脸,见书生厌。古今之人读书时的心境为何会有如此的差异?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无法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久而久之,看到书就心烦气躁。我认为,这不是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这批新新人类的心境出了问题。

④心不静,则难成事。不是读书苦,而是我们无法抑制那颗动荡不安的心。当今丰富多彩的生活,早已俘虏了不少同学的心。读书与娱乐相比,读书当然是苦的。此外,读书之悲苦,是因为我们太强调功利性。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读书的本旨湮没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读书本是无功利的,带着功利之心读书,读书还会有趣吗?还是林语堂先生说得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看来,快乐读书的前提,就是安顿好那颗动荡不安的心。

(摘编自运城日报《用心去阅读》)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浅阅读”的内涵。
B.材料二以周恩来的名言为切入,引出中心论点“青少年要多阅读多读书”。
C.材料三开篇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说明不同的心境会影响读书的感受。
D.材料一中,作者认为浅阅读是一种带有功利性的阅读,是不恰当的阅读方式。
2.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2024-04-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桂花飘香

刘心武

①天刚麻麻亮,曹大爷就起身了。校园里弥漫着乳白色的晨雾。绿色的矮松墙,红色的美人蕉,灰色的小楼房,在雾里显得朦朦胧胧的,像是还没睡醒。曹大爷操起笤帚,扫起校园里的石子甬道来。其实,昨天晚上他就扫过了,可是,夜里刮了阵风,他担心落叶把甬道弄脏了,于是再扫一遍。不让孩子们生活的环境里有一丁点不干净、不整洁的地方,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了,何况今天又是开学的日子呢!

②他沿着甬道慢慢扫去,心里嘱咐自己:轻一点,老师们还没睡醒呢,今天他们又要走上课堂,可不能把他们吵醒啊!可是,当他扫到教学楼后柳树林边时,不禁怔住了。是谁在柳树林里轻声地朗读?他眯起眼睛一瞅,原来是新来的王老师,正在准备讲课呢!今天就要讲第一课了,心里怎么能平静?曹大爷想到这里,提起笤帚,蹑手蹑脚地走了开去。来到大门口,猛然嗅到一股甜香,啊,原来是放在那里的两盆桂花长骨朵了,米黄色的小花缀满酱紫色的枝丫。他停下脚步,猛吸着这醉人的香气,心里甜滋滋的。是啊,又有一批孩子走进这个大门了。

③忽然大门外有人叫曹大爷开门。门一开,孩子们就蹦到了他跟前,这个送他一张假期里画的画,那个递给他一架飞机模型……二年级的王纪明牵着弟弟,指着弟弟身上背的新书包,告诉曹大爷说:这是我给弟弟缝的,从今天起,他是一年级小学生啦!曹大爷乐得合不拢嘴巴。不一会儿,孩子们的欢笑声、招呼声就把晨雾冲散了,初升的阳光给楼房和美人蕉镀上了金边,学校又恢复了暑假前的热闹……

④一年级的新生大都是爸爸、妈妈送来的,他们有的活活泼泼,一点不认生,见了曹大爷就叫大爷;有的却很腼腆,牵着妈妈的手不放,两只眼睛不住地眨巴。碰见这样的孩子,曹大爷就走过去,弯下腰,和气地说:不怕,这就是你的家啦,瞧,你自己长大了,这里的东西比起托儿所的来,也长大啦,对吗?”孩子睁大眼睛望望四周,可不,操场大了,滑梯高了,秋千也长了。于是,他们感到自己确实长大了,就放开妈妈或爸爸,大方地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起来。

⑤一个年轻的阿姨走进校门,手里没牵孩子。大爷问她:找孩子吗?阿姨脸上泛红,不好意思地说:我是托儿所的阿姨,上班路过这儿,顺便来看看;今天新来的孩子,有好多是我带过的……曹大爷点点头说:不放心?是吗?也难免,我们不会亏待孩子们的,瞧,他们玩得多欢畅啊!阿姨顺着曹大爷指着的方向望过去,可不,到处是欢乐的人群,高年级的同学带着低年级的小朋友,老师、辅导员在孩子们中间讲着什么。她深深地吸了一口花香,两只眼睛闪闪地望了曹大爷一眼,喊了声:再见!就走了。她心里感到像接力赛跑跑完了那样轻松。

⑥曹大爷听着小学校里特有的孩子们的喧腾声,感到特别亲切。也许有人嫌这声音太吵人,但是,在这所小学校里工作了二十年的曹大爷,却觉得没有这样的声音就会寂寞。

⑦上课了,校园又恢复了平静。曹大爷从传达室出来,操起笤帚,又扫起甬道来。那黄米一般的桂花,飘起更加浓郁的香气。

(有删改)

[注释]①甬道:指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或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天刚麻麻亮”到“初升的阳光”再到“上课了”,暗示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B.文中两次写到曹大爷扫校园里的石子甬道,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曹大爷对学校的热爱。
C.年轻的阿姨看到孩子们后感到轻松,是因为这些孩子已从她那里毕业,她不用再操心了。
D.本文借一位普通岗位上的平凡人物,赞美了像曹大爷这样一类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人。
2.文中三处提到“桂花香”,请你简要分析每一处所蕴含的意义。
3.阅读要有思考。请阅读下列句子,按要求完成读书批注。
(1)绿色的矮松墙,红色的美人蕉,灰色的小楼房,在雾里显得朦朦胧胧胧的,像是还没睡醒。(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孩子们的欢笑声、招呼声就把晨雾冲散了。(赏析加点词语)
4.文中的曹大爷令人印象深刻,请根据提示,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与曹大爷相关的事形象特点
曹大爷每天都把校园打扫得干净整洁____

____善解人意


孩子们主动和曹大爷打招呼,并送他礼物____

5.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你从语言风格的角度为本文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2024-04-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中国传统文化是同学们关注与热议的对象,近期1班开展了一次“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认识非遗】以下是小沙收集的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横线上。
A.湖南花鼓戏                           B.火宫殿八大传统小吃                    C.屈子祠祭典
D.醴陵瓷器烧制技艺                    E.浏阳皮影                                        F.湘绣刺绣技术
名称特色
火宫殿八大传统小吃中外驰名臭豆腐,火宫百岁溯乾元。
湖南花鼓戏霓裳一曲舞云动,花鼓声声绕梁飞。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九歌万古离骚韵,天问千秋楚汉风。

(2)【宣传非遗】央视元宵晚会上,来自湖南铜官窑的青釉褐彩诗文执壶精彩亮相,请你根据下列图表文字为其写一段介绍文字。
要求:①明确说明对象,不遗漏信息;②说明顺序合理,条理清晰;③符合说明文语言要求;④不超过140个字。

名称青釉褐彩诗文扶壶
朝代唐代
特征高19厘米,壶口外翻,粗颈短流,背部有一执手,以褐彩在流下腹部题写诗歌:“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仗春酒。春鸟哢春声。”
用途饮酒、饮茶
意义造型质朴生动。就像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平和、朴实、憨厚的湖湘人。
【注】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2024-04-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杜甫途经株洲时,夜宿凿石浦庆霞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宿凿石浦》(凿石浦:今株洲市天元区湘江段边)

唐杜甫

早宿宾从劳,仲春江山丽。

飘风过无时,舟楫敢不系。

回塘澹暮色,日没众星呓

缺月殊未生,青灯死分翳

穷途多俊异,乱世少恩惠。

鄙夫亦放荡,草草频卒岁。

斯文忧患馀,圣哲垂彖系

【注释】①澹:淡,水波纡缓的样子。②呓:形容微小。③翳:作形容词时,意为晦暗不明。④俊异:杰出异常的人。⑤馀:本意为吃剩的饭菜,这里意指剩下的。⑥彖系:周文王蒙难演《周易》,“彖系”是《周易》中《彖传》与《系辞》的并称。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个人身世之悲、时岁艰难之苦融于仲春暮色中,使人读来,抑郁愤懑之情油然而生。
B.一个“宾”字,一个“劳”字,道尽了客居漂泊之苦。
C.诗歌三四句通过一系列晦涩黯淡的意象,构造了一幅冰冷惨淡的仲春暮色图。
D.一个“穷”字,一个“乱”字,突出了时局的艰难,人生的不易,体现了作者的绝望。
2.请你说说对“斯文忧患馀,圣哲垂彖系”的理解?
2024-04-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20231212日,一篇新华社日语版报道,让千年瓷都醴陵火到了海外。这篇报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日本读者介绍了有两千年陶瓷生产历史的醴陵现在正在流行的捡陶瓷活动,还实名圈点了几个很火的捡瓷宝地,为醴陵又吸了一波海外友人粉。

绝不让人空手从醴陵离开。自去年8月起,来醴陵捡瓷器话题从网友偶然的凑趣之举登上微博热搜开始,瓷博会期间进一步发酵,一次次火出圈,最终成为一场喜闻乐见的全民休闲娱乐活动,成为醴陵一张响亮的文旅新名片。

(节选自《株洲日报》)

(1)请为上面的新闻材料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
(2)千年瓷都无人问,一朝“捡瓷”天下闻。“捡瓷器”这一活动将醴陵的特色瓷文化和旅游文化相结合,紧握“流量”密码,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重启了醴陵的这座文化小城的春天。市文化局想借此春风,用特色活动为醴陵的其他文化名片(烟花、美食、风景名胜、古建筑、名人故里)“造势”。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设计活动,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活动名称或活动内容:
设计理由:
(3)学校决定组织以“五彩醴陵耀神州”为主题的瓷文化活动。小文向老师提出,他爸爸有位姓陈的朋友,是本市知名的釉下五彩陶艺大师。曾老师请小文回家咨询她爸爸,能否邀请到该大师参加学校1月24日9点开始的主题活动,并现场讲座。以下是小文转述的话,哪一句最准确?(     
A.爸爸:我们学校将于1月24日9点举行“五彩醴陵耀神州”的瓷文化主题活动,曾老师要我问问您,能否来参加活动,并给我们开展一个讲座?
B.爸爸:我们学校将于1月24日9点举行“五彩醴陵耀神州”的瓷文化主题活动,我想问问您,能否请我爸爸的朋友陈叔叔来参加,并给我们开展一个讲座?
C.爸爸:我校将于1月24日9点举行“五彩醴陵耀神州”的瓷文化主题活动,曾老师要我问问您,能否请您的朋友陈叔叔来参加,并给我们开展一个讲座呢?
D.爸爸:我校将于1月24日9点举行“五彩醴陵耀神州”的瓷文化主题活动,请你咨询一下你爸爸,能否邀请他的朋友陈大师来参加,并给我们开展一个讲座?
2024-04-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