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85 道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
1 . 默写
(1)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俶尔远逝,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4)《诗经·子衿》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思念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看似写远眺之景,实则为诗人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024-06-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
2 . 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师表》中体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赤胆忠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3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白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3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古人对竹子赞誉有加,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郑板桥一生爱竹画竹,也有不少咏竹的诗文流传于世,其中一首《竹石》极负盛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写出了竹子不惧磨难、yì lì挺拔的韧劲,读来使人力量倍增。诗人写竹,也是在表明心志,晚年的郑板桥让自己活成了一棵“冗繁削尽留清瘦”的竹子,令人敬佩。遥想他们的祖祖辈辈是何等荣耀,有的在典籍中yáo yè生姿,有的在诗句中拔节而生,有的在画纸上开枝散叶。眼前的这些竹子也绝非凡品,他们身上都有着与其先祖一样的风骨神韵。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①y ì lì _________挺拔     ②yáo yè _________生姿
(2)语段中三处使用引号,其作用是(     
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否定和讽刺

(3)下列与“东西南北”短语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咬定青山B.千磨万击C.开枝散叶D.风骨神韵

(4)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3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白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4 . 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为了了解这种文字,你校初三(1)班开展了“甲骨文知识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你作为此次活动的负责人,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辨认甲骨文】辨认下面图片中的文字,用简体楷书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2)【了解甲骨文】请按照示例策划两项“甲骨文知识进校园、进课堂”的具体活动内容。
活动一:邀请专家开展甲骨文知识讲座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诠释甲骨文】请参照材料中对“人”字的诠释,说说你对甲骨文中的“大”字(如下图)内涵的理解。

材料:

甲骨文,一些简单的符号或线条,记录着天地间的秘密、自然界的规律,记录着国家的兴衰、部族的争斗,记录着对苍天的崇敬、对大地的膜拜。看似简单的一横一竖,繁如丝带飘逸,妙如惊鸿之舞,暗藏玄机无数。就拿甲骨文的“人”字来说,形似人侧身而立的形状,笔画大略像一撇一捺。虽然“人”字只有一撇一捺,却包含着无尽的内涵。有人说一撇代表自己,一捺代表他人,互爱互助一家人;有人说一撇代表男人,一捺代表女人,一男一女结亲人;有人说一撇是阳,一捺是阴,懂得阴阳之道就是人;有人说一撇是德行,一捺是才能,有德有才才是完美的人;还有人说一撇是长处,一捺是短处,瑕瑜互见的是每个人。虽然这些说法都像王安石所说的“波者水之皮”一样,但恰恰展现了汉字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为后人“望文生义”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2024-05-3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白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5 . 某同学在阅读《儒林外史》后,运用组建微信群的方式将书中部分人物进行梳理归类。请你帮助他完善。   

(1)请你根据群成员特征为甲群拟一个群名称并说明理由。   
(2)该同学把严监生归到乙群里,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   
2024-05-3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6 . 202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上春山》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其歌词虽短而意趣无穷。请你结合歌词,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东风拂人面·学雅称】在古诗文中,不同季节的风都有雅称。下列与“东风”同为春风雅称的一项是(        
A.金风B.荷风C.朔风D.杨柳风

(2)【山上放纸鸢·学习俗】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春天放风筝有着美好的寓意。下面图画中的风筝与其寓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双喜临门        ②吉祥如意          ③连年有余        ④福寿双全
B.①双喜临门        ②连年有余          ③福寿双全        ④吉祥如意
C.①双喜临门        ②福寿双全          ③连年有余        ④吉祥如意
D.①双喜临门          ②福寿双全        ③吉祥如意          ④连年有余

(3)【春色美如画·学化用】《上春山》化用了许多古典诗词名句,比如“一江春水绿如蓝”就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下列歌词化用古典诗词名句的一项是(        
A.“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东方之珠》)
B.“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涛声依旧》)
C.“风雨带走黑夜,青草滴露水。大家一起来称赞,生活多么美。”(《一江水》)
D.“潺潺流水终于穿过了群山一座座,好像多年之后你依然执着。”(《一程山路》)

(4)【得意正少年·学精神】《上春山》的歌词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少年的你正当人生的春天,请以“春风得意正少年”为开头写一段话,用以激励自己。(80字左右)   
2024-05-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7 . 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同学们准备制作一本毕业纪念册,为这段宝贵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青春留言册】

(1)设计组的同学在封面上设计了一副对联,请你依据上联,选出最恰当的下联,并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A.故土有相逢   雅士同庆         B.逢太平盛世   健康第一
C.俊杰与英才   乐今相聚          D.忆春花秋叶   岁月尤馨

(2)某同学在留言册上以自画像和名字内涵给同学留言,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我名字中有一个“陟”字。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写作“”,由左侧的土山和右侧的双脚组合而成,本义是“登山”“登高”。父母为我取名“恒陟”,是希望我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大家记得你们有个同学叫“恒陟”呦!


【青春舞台剧】
(3)在舞台剧演出前后,你听到了一些对话,下列表达合理的一项是(     
A.班长看到一位同学要进入会场,张口就说:“你是哪班的?站住!”
B.同桌小明向朋友发出邀请:“欢迎惠顾我们学校的舞台剧演出!”
C.李叔叔鼓励你出色的表现,送你一件礼物,你说:“感谢您送我如此珍贵的礼物。”
D.李丽同学动情地说:“这次演出太有意义了,令尊经常告诫我,要珍惜青春年华。”

(4)下面是同学们演绎十年后相聚的舞台剧片段,请根据上下文情境,填写横线处的内容。
场景:十年后校园一角,老师和学生守约相聚。
班长:(兴奋地)时间似水,岁月如梭,转眼十年,我们如约而聚。欢歌笑语,祝福声声,让我们将内心的思念畅快表达。
同学们:(齐声地)感谢老师们谆谆教诲,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铸就了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根基。
老师:(A_________)(请仿照横线处,填写老师此时的情绪)十年奋斗,十年辉煌,看到你们取得的成绩,我备感骄傲!
……
班长:(激昂地)请各位同学站在今天的起点上,面向未来,许下我们的诺言:
B__________
2024-05-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延边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8 . 关于名著《经典常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五经指《诗》《书》《礼》《易》《大学》。
B.孟子“好辩”,和孔子的温润不同,故儒家称他为“亚圣”,次于孔子一等。
C.古代有小学和大学,小学教洒扫进退的规矩,大学教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
D.《史记》认为《中庸》的作者是子思,朱熹、程颐、程颢兄弟都认同这一说法。
2024-05-3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延边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
9 . 请在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比喻表明对未来充满信心,自己的远大理想终将实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感慨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正如(《论语·子罕》)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延边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10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在古今交汇的阅读里,宋韵文化已作为中华文化根深固的民族基因,正缓缓映入我们眼帘。我们不仅可以在点茶插花、书法绘画中(甲),体验风雅宋韵融入我们生活所带来的美好,还可以在宋朝史书、诗词歌赋中认识先贤,学习他们不惧谗言伤、一心为国、(乙)的高尚品质。正是由于宋韵文化代代传承的结果,我们才能在时隔千年后还能领略到如此精微的文化。让我们做一个梳理者,以岁月火端详时代;做一个思考者,凭包容之心发现新知;做一个传播者,用深入交流取智慧,照亮生活。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根深dì____            ②jí____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伤(A.zhōng   B.zhòng)          火(A.zhú   B.zú)
(3)请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只填序号。
甲:(A.增加品味   B.附庸风雅)          乙:(A.千锤百炼   B.百折不挠)
(4)文中的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在答题卡的横线上写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
2024-05-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延边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