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0 道试题
1 .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七年级某班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
[语文兴趣我激发]
(1)有同学根据下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歌咏诗词,弘扬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______________
[语文活动我安排]
(2)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分成不同专题活动小组搜集资料。请你帮第二和第三小组安排任务。
第一小组:搜集巧用成语的广告。
第二小组: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小组: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栏目我来拟]
(3)根据文章分类,拟写栏目名。

文章栏目名
第一类《秋天的怀念》《回忆鲁迅先生》《老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_______
第二类《春》《夏雨》《秋天》《济南的冬天》_______

[语文广告我来赏]
(4)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赏评广告。(任选一则)

示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语意含蓄,“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分别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则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①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②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班级开展《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在阅读《海底两万里》这部名著后,晓文同学绘制出了一张思维导图。请你根据这张思维导图填写小说情节。

2.活动中,班级拟开设“读名著,树榜样,学美德”专栏,晓文同学拟推荐《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为榜样人物,请你结合作品内容,围绕专栏主题选取典型事件,帮忙写一段推荐语。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责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________(朝代)哲学家,道州营道人。
2.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方法词义
勾连成语法[事不宜迟]→[乎众矣](1)宜:___
课内迁移法[不闻机杼声]→[陶后鲜有](2)闻:_____
查阅字典法《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植”的常用释义: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亭亭净](3)植: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请梳理《爱莲说》的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结构图。
《爱莲说》菊花(衬托)→隐逸者
生长环境→洁身自好
体态香气→(1)___ 气质风度→清高庄重
牡丹(衬托)→(2)____

5.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这里的瀑布多姿多彩,变幻不定。有时,它像一阵风,岩壑间轻轻流转呼唤;有时它如漫天大雨,尽情地润湿山峦草木;有时,它是三两个隐者,躲在密密的丛林里轻歌曼舞;而更多的时候,它们成群结队从高高的山崖上呼而下,天地为之动容,草木因之失色。但是,你便明白了,大山的呐喊,原来是这样zhèn人心魄。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        zhèn(     )人心魄
2.下列关于语段中画横线字词词性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是代词,“在”是介词,“地”是助词,“有时”是副词。
B.“这里”是代词,“在”是动词,“地”是助词,“有时”是名词。
C.“这里”是介词,“在”是动词,“地”是助词,“有时”是副词。
D.“这里”是代词,“在”是介词,“地”是助词,“有时”是名词。
3.语段中“多姿多彩”是________短语。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
5 . 晓语同学发现古诗文中处处闪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辉,有感而发写下了以下这段话。请你帮忙补充完整。

中华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诗文的精髓。《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是刘禹锡高洁傲岸的情操的表现;《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甫决心勇攀人生高峰,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吟唱;《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是王安石战斗的宣言;《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龚自珍借“花”自喻,是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体现;《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则透露出杜牧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古诗文中的中华美德饱含着情感的因子,诵以修身,习以养德,愿古诗文中的中华美德打动你我他。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浓浓敬老情传承好家风”重阳节活动近日在东关社区活动室举办。活动中,孩子们与家里老人                ,在孝道传承中                文明新风。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讲解,孩子们了解了重阳节的由来和                ,以此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感受传统文化的                和魅力。

A.联系       倡导       习惯       博大
B.联动       倡导       习俗       博大
C.联系       提倡       习俗       广大
D.联动       提倡       习惯       广大
2024-05-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中学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以“节能降碳,你我同行”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地球一小时活动,通过熄灯一小时等实际行动引领低碳生活,推进节能减排。该活动在全球128个国家的4600多座城市同步进行。

(1)【任务一】我国古代就有了环境保护意识,请在下列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句,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管仲在《管子》中说:“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2)【任务二】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什么叫“低碳生活”。
(3)【任务三】请你为此次主题活动,拟写两条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传标语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务四】活动中,校学生会准备向全校师生发出“低碳校园”的倡议,请你完善倡议提纲。
倡议背景:全球变暖,污染加剧,校园浪费等。

倡议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出号召: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联合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龙年春节年味浓,传承之中见古意。洛阳街头汉服衣袂飘飘,西安城墙宫灯红彤彤,山东孔府乐舞翩翩,各地的庙会精彩纷呈、xī xī        攘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个春节的年味更浓厚、更持久。过年,①是辞旧迎新的岁月更替,②是意蕴丰富的文化生活。从包饺子□贴春联,到祭祖先□拜大年,春节的各种传统仪式里,包含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年味从历史深处传承而来,弦歌不绝,生生不息,熏染着每一个中国人。这正是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所在。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今天战胜风风雨雨的自信之基,也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之源。

(选自《新华网》2024 年 2 月 20 日,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
xī xī ________攘攘
(2)语段方框内应填入标点符号,下列选项全部正确的是(       
A.逗号   逗号B.逗号   顿号
C.顿号   顿号D.顿号   逗号

(3)“辞旧迎新”的短语类型是:__________
(4)请提取语段中画线句的宾语:_________.,
(5)在语段①②处填写关联词语,下列恰当的选项是(       
A.既……更……B.因为……所以……
C.如果……就……D.无论……还……
2024-05-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联合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
9 . 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2)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子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主人公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4)假如你收到了朋友赠送的“友谊长久”的书签,请你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选择两句诗回赠,以表达不管相隔多远,友情常在的情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联合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他二十来岁的人,个子很大很高。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下面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品围绕着祥子最大的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曹先生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自暴自弃。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