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同学们准备制作一本毕业纪念册,为这段宝贵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青春留言册】

(1)设计组的同学在封面上设计了一副对联,请你依据上联,选出最恰当的下联,并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A.故土有相逢   雅士同庆         B.逢太平盛世   健康第一
C.俊杰与英才   乐今相聚          D.忆春花秋叶   岁月尤馨

(2)某同学在留言册上以自画像和名字内涵给同学留言,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我名字中有一个“陟”字。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写作“”,由左侧的土山和右侧的双脚组合而成,本义是“登山”“登高”。父母为我取名“恒陟”,是希望我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大家记得你们有个同学叫“恒陟”呦!


【青春舞台剧】
(3)在舞台剧演出前后,你听到了一些对话,下列表达合理的一项是(     
A.班长看到一位同学要进入会场,张口就说:“你是哪班的?站住!”
B.同桌小明向朋友发出邀请:“欢迎惠顾我们学校的舞台剧演出!”
C.李叔叔鼓励你出色的表现,送你一件礼物,你说:“感谢您送我如此珍贵的礼物。”
D.李丽同学动情地说:“这次演出太有意义了,令尊经常告诫我,要珍惜青春年华。”

(4)下面是同学们演绎十年后相聚的舞台剧片段,请根据上下文情境,填写横线处的内容。
场景:十年后校园一角,老师和学生守约相聚。
班长:(兴奋地)时间似水,岁月如梭,转眼十年,我们如约而聚。欢歌笑语,祝福声声,让我们将内心的思念畅快表达。
同学们:(齐声地)感谢老师们谆谆教诲,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铸就了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根基。
老师:(A_________)(请仿照横线处,填写老师此时的情绪)十年奋斗,十年辉煌,看到你们取得的成绩,我备感骄傲!
……
班长:(激昂地)请各位同学站在今天的起点上,面向未来,许下我们的诺言:
B__________
2024-05-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延边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 . 关于名著《经典常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五经指《诗》《书》《礼》《易》《大学》。
B.孟子“好辩”,和孔子的温润不同,故儒家称他为“亚圣”,次于孔子一等。
C.古代有小学和大学,小学教洒扫进退的规矩,大学教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
D.《史记》认为《中庸》的作者是子思,朱熹、程颐、程颢兄弟都认同这一说法。
2024-05-3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延边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
3 . 请在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比喻表明对未来充满信心,自己的远大理想终将实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感慨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正如(《论语·子罕》)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延边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在古今交汇的阅读里,宋韵文化已作为中华文化根深固的民族基因,正缓缓映入我们眼帘。我们不仅可以在点茶插花、书法绘画中(甲),体验风雅宋韵融入我们生活所带来的美好,还可以在宋朝史书、诗词歌赋中认识先贤,学习他们不惧谗言伤、一心为国、(乙)的高尚品质。正是由于宋韵文化代代传承的结果,我们才能在时隔千年后还能领略到如此精微的文化。让我们做一个梳理者,以岁月火端详时代;做一个思考者,凭包容之心发现新知;做一个传播者,用深入交流取智慧,照亮生活。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根深dì____            ②jí____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伤(A.zhōng   B.zhòng)          火(A.zhú   B.zú)
(3)请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只填序号。
甲:(A.增加品味   B.附庸风雅)          乙:(A.千锤百炼   B.百折不挠)
(4)文中的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在答题卡的横线上写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
2024-05-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延边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     )是双脚,(     )是未来。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向双脚而是要问向志向;人能攀多高? 这事不是要问向双手而是要问向意志。即使命运从不发芽,不要wǎn惜千百次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不要遗憾千百次凋零。信念告诉我们的人生: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     )   ②wǎn(     )
(2)语段“□”处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B.:C.?D.;
(3)结合语境,请为语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     
A.如果 那么B.虽然 但是C.无论 都D.不仅 还
(4)结合语段内容,仿照画线语句,续写一句话。
2024-04-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名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容易(0.94) |
6 .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诗经·子衿》中,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你的朋友身处异乡倍感孤寂时,你可以借用唐朝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劝慰他。
2024-03-3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名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根据《经典常谈》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经典常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本书共十二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把文学经典《说文解字》放在首篇。
C.《经典常谈》对知识的讲解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D.读《经典常谈》不要死记硬背“书籍名,作者名,书籍卷数”等,要注重了解“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等,要“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
(2)老师推荐采用选择性阅读方法阅读《经典常谈》,小丽想要了解屈原的相关作品。那么他可以选择下面哪一篇进行阅读?请说明理由。
《〈诗经〉第四》 《“四书”第七》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2024-03-31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名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2024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是一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盛宴,让观众领略了千年华夏的璀璨文明。开学后班级以“盛世龙年话春晚”为主题召开班会活动,请你一同参与,探究春晚中的传统文化。
【拟迎春对联】
(1)今年央视春晚以“龙行龘龘(dá dá),欣欣家国”为主题。“矗”古同“鱲”,意为龙腾飞的样子。该主题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也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美好愿景。请根据主题,为央视春晚拟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春回九州万家庆;
下联:___________
【赏传统纹样】
(2)创意节目《年锦》亮点颇多。四位演唱者分别身着汉代庄重大气的深衣、唐代富贵华丽的襦裙、宋代简洁柔美的裙子和明代端庄典雅的袄裙,并通过每套服饰上的典型纹样,演绎着历朝历代的流行经典,让观众们领略到不同朝代的纹样所蕴含的吉祥寓意和审美情趣。请选择下面任意一个朝代的纹样,参照示例解读其寓意。
①唐代有翼瑞狮纹——勇敢祥瑞
②宋代莲花纹——吉祥清廉
③明代大吉葫芦纹——福禄绵长
示例:汉代穗云纹——步步高升
寓意解读:穗云纹,指的是带有像花卉或花穗般云朵的云气。云纹常常被视为天与人之间的桥梁,因此汉代云纹不仅是成仙得道的象征,也具有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
【品长安诗韵】
(3)今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表演深受观众喜爱。该节目将陕派说唱、创意水袖、古乐交响、戏曲表演、诗歌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再现大唐不夜城灯火满长安的恢弘景象,其中运用VR技术将《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请入”央视春晚现场的形式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请结合上面文字分析该节目爆火的原因。
2024-03-3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名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陶渊明,________(朝代)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下面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欲其林(尽)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C.便还家(同“邀”,邀请)D.处处之(写作)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精练、多用短句,文中有些语句逐渐固定为成语,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等。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用借代手法,用“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小孩。
C.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短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文章讲述了一个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借此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试分析渔人“具言”的是什么?
5.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亦真亦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2024-03-3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名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小说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设计】
(1)作为活动的负责人,请仿照下面的形式再设计两项活动。
A.看图猜书,走进小说世界
B.
C.
D.表演情景,再现精彩瞬间
【集册命名】
(2)小说阅读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语文老师拟将大家创作的微型小说整理成册。请你给小说集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名字,并说明命名的用意。
名字:
命名用意:
【舞台表演】
(3)在课本剧展演准备中,一位同学对“孔乙己第二次进店被短衣帮嘲笑,辩解时表现出颓唐不安的神情”这一情节,进行了如下舞台表演设计,请找出不合理的一处,并作具体分析。
形象设计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乱蓬蓬的胡子,脸上满是深陷的皱纹,伤疤清晰可见。
动作设计左手端着酒碗,右手重重地拍在柜台上,抬头望向店外。
语言设计(语调高傲)“君子固穷!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读书人的事,你们不懂,不懂……”

【阅读探讨】
(4)在探讨初中生应该阅读什么样的小说时,同学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小说,因为它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小说,因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对此,你更赞同哪一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2024-01-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