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实验基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锡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已知:Sn的熔点为231 ℃;Sn2易水解、易被氧化;SnCl4极易水解、熔点为-33 ℃、沸点为114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元素锡比同主族碳的周期数大3,锡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
(2)用于微电子器件生产的锡粉纯度测定:
①取1.19 g试样溶于稀硫酸中(杂质不参与反应),使Sn完全转化为Sn2
②加入过量的Fe2(SO4)3
③用0.1 000 mol/L K2Cr2O7溶液滴定(产物中Cr呈+3价),消耗20.00 mL。步骤②中加入Fe2(SO4)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此锡粉样品中锡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3)用于镀锡工业的硫酸亚锡(SnSO4)的制备路线如下:
   
①步骤Ⅰ加入Sn粉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及调节溶液pH。
②步骤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Ⅲ生成SnO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步骤Ⅳ中检验SnO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已洗净。
⑤步骤Ⅴ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4)SnCl4蒸气遇氨及水汽呈浓烟状,因而可制作烟幕弹,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实验室欲用下图装置制备少量SnCl4(夹持装置略),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5)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开始装置C中收集到有SnCl4时即可熄灭B处酒精灯,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测定Na2CO3与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甲方案:
实验步骤为:①称量空坩埚的质量为A g;②称量装有试样的坩埚质量为B g;③加热;④冷却;⑤称量坩埚和残余物的质量为C g;⑥重复③至⑤操作,直至恒重,质量为D g。
(1)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Na2CO3质量分数必须用到的测定数据为           
乙方案:
在天平上准确称取 0.300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水溶解,滴入2滴酚酞试液,用0.1000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粉红色刚好变为无色,达到滴定终点时产物为NaHCO3,即HCl+Na2CO3 ="=" NaHCO3+NaCl。重复上述操作两次。
(3)配制上述盐酸标准溶液100ml,若用2.0mol/LHCl进行配制,需用量筒量取­­该HCl溶液       ml;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将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           。(填“偏高”、“偏低”或“没有影响”)
(4)根据下表数据,样品中w(Na2CO3)=          。(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滴定次数
样品的质量/g
稀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0.3000
1.02
21.03
2
0.3000
2.00
21.99
3
0.3000
0.20
20.20
丙方案:
称取m g样品,选用下图部分装置测定样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

(5)某同学按以下方法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如图连接好装置,关闭止水夹a,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c,打开活塞b。若分液漏斗中的水无法持续滴下,试判断装置A是否漏气?          (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实验时,装置A中c的作用                       
(6)为了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应选用装置A和           (填写字母标号)进行实验。
2016-12-09更新 | 3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3 .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的反应原理并验证产物,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将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一定温度下充分反应至不产生气泡为止,
过滤、冷水洗涤、低温干燥,得到蓝绿色固体。该小组同学猜想此固体为xCuCO3·yCu(OH)2
(1)为了验证猜想,先进行定性实验。
实验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Ⅱ取适量蓝绿色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__________蓝绿色固体中含有CO32-
(2)为进一步确定蓝绿色固体的组成,使用如下装置再进行定量实验。

实验Ⅲ:称取5.190g样品,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C和D中。
①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时要通入适量的空气,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C增重0.270g,装置D增重1.320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若x=y=1,写出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已知20℃时溶解度数据:S[Ca(OH)2] =" 0.16" g,S[Ba(OH)2] =" 3.89" g。有同学据此提出可将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等体积的饱和Ba(OH)2溶液,其可能的依据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为了降低实验误差,提出如下建议,其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热装置B前,先通空气一段时间后再称量C、D的初始质量
B.将D换为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
C.将C、D颠倒并省去E装置
2016-12-09更新 | 5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云南省高三第一次(3月)统一检测理综化学试卷
2014高三·四川·专题练习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困难(0.15) |
4 . 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2)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
(1)实验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______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______
②称取Mg(NO3)2固体3.7 g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______,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 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②根据D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______(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褪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______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探究。
2016-12-09更新 | 1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四川配套训练 第13讲实验方案的设计练习卷
13-14高三上·安徽·阶段练习
填空题 | 困难(0.15) |
5 . 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已知KNO3、Cu(NO3)2、AgNO3三种硝酸盐的热分解反应方程式如下:
I.2KNO32KNO2+O2
II.2Cu(NO3) 22CuO+4NO2↑+O2
III.2AgNO32Ag+2NO2↑+O2
(1)某固体可能由KNO3、Cu(NO3)2、AgNO3三种硝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适量该固体充分加热,得到一定量气体。若该气体经水充分吸收后,剩余气体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为吸收前的1/6. (忽略氧在水中的溶解)
①若该固体只是由一种盐组成,则该盐为___________
②若该固体是混合物,则该混合物的可能组成为___________
(2)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实验步骤】
a.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
b.称取Mg(NO3)2固体3.7g置于A中,先通入一段时间N2,再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A。
c.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
①步骤a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依据已知的三个方程式,再根据剩余固体的质量写出Mg(NO3)2热分解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若A中固体为AgNO3,用以上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D 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④从实验安全的角度判断该实验装置有无缺陷?若有,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
2016-12-08更新 | 4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三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6 . 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组成,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图中所列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常用的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到右流向,所选择的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
(2)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3)若准确称取7.2g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A管质量增加22g,B管质量增加10.8g,则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____
(4)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则_____(是或不)需要测定其他数据;若能确定其分子式,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3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6月月考化学试卷
7 . CuSO4溶液与K2C2O4溶液混合反应,产物之一是只含一种阴离子的蓝色钾盐水合物。通过下述实验确定该晶体的组成。
步骤a:称取0.672 0 g样品,放入锥形瓶,加入适量2 mol·L-1稀硫酸,微热使样品溶解。再加入30 mL水加热,用0.200 0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8.00 mL。
步骤b:接着将溶液充分加热,使淡紫红色消失,溶液最终呈现蓝色。冷却后,调节pH并加入过量的KI固体,溶液变为棕色并产生白色沉淀CuI。用0.250 0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8.00 mL。
已知涉及的部分离子方程式如下:
步骤a:2 MnO+5C2O+16H+= 2Mn2++8H2O+10CO2
步骤b:2Cu2++4I-= 2CuI↓+I2 I2+2S2O= 2I-+S4O
(1)已知室温下CuI的Ksp=1.27×10-12,欲使溶液中c(Cu+)≤1.0×10-6 mol·L-1,应保持溶液中
c(I-)≥________mol·L-1
(2)MnO4-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能分解为O2;同时生成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若无该操作,则测定的Cu2+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步骤b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则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计算确定样品晶体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