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氯气与碱溶液反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等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
C.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D.若在棉花球外沿滴一滴石蕊溶液,可根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2022-04-13更新 | 198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化学试题
2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对突发事件处理方法不恰当的是
A.不慎将强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
B.金属钠着火时,应立刻用泡沫灭火器灭火防止火势蔓延
C.温度计水银球打破可以用硫粉覆盖,防止其挥发引起中毒
D.氯气泄漏时可用浸有纯碱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2022-04-11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单项选择题1-5
3 .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装置①证明Cl2易被NaOH溶液吸收
B.利用装置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利用装置③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D.利用装置④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4 . 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d的水溶液中通入过量b可反应生成aB.a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
C.c均可由b与相应金属单质反应生成D.可存在f→a→d→e的转化关系
2022-03-01更新 | 48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化学试题
5 . 如图所示,在A处通入未经干燥的氯气。当关闭B阀时,C处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盛放的溶液可能是
①NaOH溶液     ②H2O ③浓硫酸     ④饱和NaCl溶液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如图所示,若关闭阀门I,打开阀门II,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阀门II,打开阀门I,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①浓硫酸       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7 . 水合肼(N2H4·H2O)及其衍生物在许多工业中被广泛的使用。利用NaClO氧化尿素制备水合肼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氯气与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高时,易生成NaClO3;②N2H4·H2O的沸点约为118℃,有强还原性,能与NaClO剧烈反应生成N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I、II反应过程中需控制好温度
B.步骤II中可将尿素水溶液逐滴滴入NaClO碱性溶液中
C.步骤II中生成水合肼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O(NH2)2+2OH=Cl+N2H4·H2O+CO
D.步骤III所得副产物Na2CO3溶液可用于工业上吸收SO2尾气
2021-12-30更新 | 4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化学试题
8 . 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A.X是氯气,Y是氢氧化钠溶液B.X是,Y是NaOH浓溶液
C.X是,Y是稀硫酸D.X是HCl,Y是稀溶液
9 . 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也能与水反应生成CB.图中B为碱性氧化物
C.图中D溶液可以杀菌消毒D.图中D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
2021-11-26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河东、平邑、费县四县区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10 .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将气体先通过(        ),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A.澄清石灰水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饱和食盐水D.苛性钠溶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