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铁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新型高效无毒的多功能水处理剂。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K2FeO4

①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除杂装置B中的试剂为____
③C为制备K2FeO4装置,KOH溶液过量的原因是____
④D为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2)探究K2FeO4的性质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Cl2。为证明K2FeO4能否氧化Cl而产生Cl2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Ⅰ取少量溶液a,滴加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方案Ⅱ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将K2FeO4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Cl2产生

①由方案Ⅰ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____。该离子的产生__(填“能”或“不能”)判断一定是由K2FeO4被Cl还原而形成的。
②方案Ⅱ用K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方案Ⅱ得出氧化性:Cl2___FeO42−(填“”或“”)。
2 .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黑木耳中含铁量,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ⅰ黑木耳富含蛋白质、糖类、卵磷脂、铁及一些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等。每100克黑木耳含铁量高达185mg。
ⅱFe2+与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ⅲ紫色的KMn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是无色的Mn2+
Ⅰ为确定黑木耳中含有铁元素,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

(1)得到滤液A的操作是___
(2)步骤④检验Fe3+所用试剂是___溶液。
(3)下列有关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填字母序号)。
a.黑木耳中一定含二价铁和三价铁
b.滤液A中一定含Fe2+和Fe3+
c.黑木耳中一定含二价铁,不一定含有三价铁
Ⅱ为测定黑木耳中铁元素的含量,乙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

(4)可选为试剂B的物质是___(填字母序号)。
a.Na            b.Zn            c.Fe             d.Cu
(5)步骤⑥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6)若乙同学实验操作规范,但测得的含铁量远大于实际的含量,其可能的原因是___
2021-06-05更新 | 345次组卷 | 1卷引用:(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专题9 金属与人类文明 B 素养拓展区
3 . 某小组同学根据的氧化性推出溶液中可能先后发生两个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试剂现象
溶液、过量锌粉黄色溶液很快变浅,接着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中未检出铁
溶液、过量锌粉片刻后有大量气体产生,出现红褐色浑浊,约半小时后,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产生少量铁
(1)取实验Ⅰ反应后的少量溶液,滴加几滴溶液,生成_______,证明有
(2)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Ⅱ中产生红褐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3)实验Ⅲ,用溶液和溶液替代实验Ⅱ中的溶液:
实验试剂现象
溶液、过量锌粉约半小时后,溶液变为深棕色且浑浊,无铁产生
溶液、过量锌粉约半小时后,溶液呈浅绿色且浑浊,有少量铁产生
资料:在溶液中呈棕色。
①a=_______
②有人认为Ⅰ中深棕色溶液中存在,设计实验证明。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
③对照实验Ⅱ和Ⅲ,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没有生成铁的原因是_______
(4)实验Ⅳ:将实验Ⅱ中水溶液换成无水乙醇溶液,加入足量锌粉,刻后,反应放热,有大量铁产生。由实验Ⅰ~Ⅳ可知:锌能否与反应得到单质铁,与的物质的量、的浓度、______________等有关。
2021-04-09更新 | 67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
4 . 为探究的性质,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向制得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其目的是_______
(2)预测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你认为预测的依据是_______
(3)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试剂:溶液、溶液、新制氯水、KSCN溶液、锌片、铜片。
①向溶液中滴入新制氯水,探究的是_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在实验中,甲同学发现现象不太明显,老师分析可能是反应产物的含量太低,建议通过检验反应产物的存在以获取证据。可选_______滴入甲同学所得的混合溶液中,并通过溶液出现_______的现象证明具有还原性,能被氯水氧化。
③设计实验证明具有氧化性: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5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

(1)①检查气体发生装置A的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D装置中:溶液变红
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
Cl2、Br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Ⅰ.(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SCN)2
Ⅱ.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它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 ℃,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Ⅲ.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①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化学用语)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______________
②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少量BrCl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018-09-11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定性探究-【微专题·大素养】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核心突破(实验综合大题)
6 . 绿矾(FeSO4·7H2O)在不同温度下可分解得到各种铁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已知SO3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16.8℃,沸点44.8℃,氧化性及脱水性较浓硫酸强,能漂白某些有机染料,如品红等。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按右图所示装置实验检验绿矾的分解产物。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出绿矾的分解产物中含有SO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
(2)同学乙认为同学甲的实验结论不严谨。乙对甲做完实验的B装置试管进行加热,发现褪色的品红溶液未恢复红色,则可证明绿矾分解的产物中_____。(选填字母)
A.不含SO2 B.可能含SO2 C.一定含有SO3
(3)同学丙查阅资料发现绿矾受热分解还可能有O2放出,为此,丙选用甲的部分装置和下图部分装置设计出了一套检验绿矾分解气态产物的装置:

①同学丙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_____
②能证明绿矾分解产物中有O2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
(4)为证明绿矾分解产物中含有三价铁,选用的实验仪器有试管、药匙、_____;选用的试剂为_____
2018-01-25更新 | 769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1 定性设计-【微专题·大素养】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核心突破(实验综合大题)
7 . 某实验小组对Na2S2O3分别与FeCl3、Fe2(SO4)3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药品:0.1mol/LNa2S2O3溶液(pH=7);0.1mol/LFeCl3溶液(pH=1);0.05mol/LFe2(SO4)3溶液(pH=1)。
实验过程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溶液呈紫色,
静置后紫色迅速褪去,
久置后出现淡黄色浑浊
溶液呈紫色,
静置后紫色褪去,
久置后不出现淡黄色浑浊
溶液呈紫色,
静置后紫色缓慢褪去,
久置后不出现淡黄色浑浊
资料:ⅰ.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ⅱ.Fe3++Fe(S2O3)+(暗紫色),Fe2+无明显现象
(1)配制FeCl3溶液时,需要用盐酸酸化,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
(2)对实验Ⅰ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探究如下:
①证明有Fe2+生成:取实验Ⅰ中褪色后溶液,加入1~2滴K3[Fe(CN)6]溶液,观察到_______
②实验I中紫色褪去时被氧化成,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③实验I和Ⅱ对比,Ⅰ中出现淡黄色浑浊,而Ⅱ中不出现淡黄色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
(3)为探究实验Ⅱ和Ⅲ中紫色褪去快慢不同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紫色褪去时间a>b紫色褪去时间c<d
①试剂X是_______
②由实验Ⅳ和实验Ⅴ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021-01-20更新 | 1043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化学试题
8 . 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操作,对应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离子方程式
A溶液中加入浅绿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中有黑色固体生成具有还原性
B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浅绿色溶液变为棕黄色具有还原性
C溶液中加入铁粉棕黄色溶液变为浅绿色具有还原性
D溶液中加入铜粉蓝色溶液变为棕黄色具有氧化性
A.AB.BC.CD.D
2021-06-05更新 | 1079次组卷 | 8卷引用:(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专题9 金属与人类文明 第二单元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9 . 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符合实验要求且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离子反应实验结论
A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浅绿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具有还原性
B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浅绿色溶液变成无色溶液具有还原性
C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棕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铁单质具有还原性
D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蓝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具有氧化性
A.AB.BC.CD.D
2021-01-27更新 | 59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10 . 甘氨酸亚铁[(H2NCH2COO)2Fe]可有效改善缺铁性贫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装置1制备碳酸亚铁晶体;装置2制备甘氨酸亚铁。已知:柠檬酸易溶于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和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I.碳酸亚铁晶体(FeCO3·nH2O)的制备
(1)实验操作如下:关闭f,打开e,然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c,加入适量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b、c,打开活塞a,以上操作的目的为_______并使A产生的硫酸亚铁压入到B装置中发生反应;实验结束后,若装置B中没有出现碳酸亚铁晶体,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2)反应结束后,对装置B中的反应液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亚铁晶体。过滤操作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干燥过程中可能有少量碳酸亚铁晶体被氧化为FeOOH,检验该氧化产物中阳离子所用的化学试剂为_______
II.甘氨酸亚铁[(H2NCH2COO)2Fe]的制备
实验操作如下:将装置1制取的碳酸亚铁晶体与甘氨酸的水溶液混合加入C中,关闭e,打开f,然后利用E中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接着滴入柠檬酸溶液并加热。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经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甘氨酸亚铁。
(3)仪器h的名称为_______;试剂g为_______
(4)为了提高(H2NCH2COO)2Fe的产率,需要控制C中反应溶液的pH在5.6~6.0之间。若pH过低,(H2NCH2COO)2Fe的产率将降低,其原因为_______,滴入柠檬酸溶液的作用除了促进FeCO3的溶解,调节溶液的pH外,还有_______
(5)(H2NCH2COO)2Fe中Fe2+含量的测定: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3.440g产品,用蒸馏水配制成100mL溶液。取出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酸化,用0.05000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已知滴定过程中只有Fe2+被氧化),消耗KMnO4标准溶液的体积为17.20mL。则产品中Fe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021-06-12更新 | 589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