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铜的其他化合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为了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某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X中只含有CuB.试剂B是稀硫酸
C.溶液Z中的溶质为FeSO4和CuSO4D.操作I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2021-11-02更新 | 1372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向CuS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很快有大量气体逸出,同时放热,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变为红色浑浊(Cu2O),继续加入H2O2溶液,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这个反应可以反复多次。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B.Cu2+将H2O2还原为O2
C.H2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D.发生了反应:Cu2O+H2O2+4H+=2Cu2++3H2O
2021-06-23更新 | 3180次组卷 | 39卷引用:【2023】【高一下】【其他】【杭二中-期中复习卷】【高中化学】【邵威宏收集】
20-21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碱式碳酸铜),“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二氧化碳和水。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铜铜绿Cu(OH)Cu,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绿属于碱B.乙为氧化铜C.④为分解反应D.⑤为置换反应
2021-01-01更新 | 333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某废催化剂含、ZnS、CuS及少量的某实验小组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锌和铜。设计实验流程如下:已知:CuS既不溶于稀硫酸,也不与稀硫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1中是否含有,可以选用KSCN和新制的氯水检验
B.步骤②操作中,先加 ,在不断搅拌下,再加入
C.滤渣1成分是和CuS,滤渣2成分一定是
D.步骤①操作中,生成的气体需用NaOH溶液或溶液吸收
19-20高一·浙江·阶段练习
单选题 | 较易(0.85) |
5 . 歌曲《青花瓷》,唱道“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其中的“铜绿”即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为Cu2(OH)2CO3(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字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2Cu+O2+CO2+H2O= Cu2(OH)2C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氧元素和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C.该反应中铜是氧化剂
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只有两种元素
2020-11-08更新 | 50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的记载,如《梦溪笔谈》中的“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等,上述描述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离子反应B.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
13-14高三上·福建泉州·期末
7 . 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 mol·L-1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③溶液呈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了
B.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或氨气
C.该反应中NH4CuS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该反应中硫酸既表现为酸性又表现氧化性
2020-10-07更新 | 1337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
A.BaCl2→BaSO4B.CuO→Cu(OH)2C.NaOH→Na2SO3D.MgSO4→Mg(OH)2
2020-09-10更新 | 2535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9 .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下列有关描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
B.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0 . 我国谚语与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化学变化的记载。例如,谚语“雷雨发庄稼”;《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以上例子不涉及的反应是
A.N2+O22NOB.Zn+Fe2+=Zn2++Fe
C.Fe+Cu2+=Fe2++CuD.3NO2+H2O=2HNO3+NO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