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Ⅰ.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来的NaOH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
化学式:NaOH
相对分子质量:40
密度:
质量分数:20%
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现在要配制480mL该浓度的NaOH溶液,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配制上述溶液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缺少的必要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若取5mL该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4)下列操作能使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
b.NaOH溶解后未恢复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中
c.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容量瓶未烘干
Ⅱ.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盖瓶塞。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该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1】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5)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___________产生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2】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
(6)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
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___________
该同学探究该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准备了两种试剂:①酚酞试液,②足量的溶液(溶液为中性溶液),若加入顺序为②①,当出现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NaOH溶液已完全变质,其中加入②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4-01-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2 .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装置可制备H2S气体
B.图2装置可准确测定醋酸溶液的浓度
C.图3装置可验证碳酸氢钠与柠檬酸反应的热效应
D.图4装置可验证非金属性Cl>C>Si
3 .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但毒性较强,食品中添加亚硝酸钠必须严格控制用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的性质。
(1)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根据的化合价,推测具有_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氧化性和还原性”)。
(2)该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推测的结果,设计实验操作如下表所示,请完善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已知遇淀粉变蓝)。
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或结果结论
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具有_____
溶液(先酸化好)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溶液,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具有还原性
固体与70%硫酸反应生成了两种气体具有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可知,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
(4)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亚硝酸钠在肉制品中的最大使用量是;则溶液最多可生产的肉制品的质量为_____kg。
4 . 某实验小组对Cu与的反应进行研究,实验如下。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已知绿色是棕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绿色溶液变蓝是因为与水生成了_______
(3)对比③和⑤中现象,为探究③中立即产生气泡的原因,实验小组提出如下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
假设1: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3: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3向④中溶液加入少量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后,加入铜片溶液蓝色加深,无其他明显现象假设1不成立
4_______(填实验操作)铜片表面立即产生气泡假设2成立
5向②中溶液通入少量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后,加入铜片无明显变化
6向④中溶液加入少量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再加入铜片铜片表面立即产生气泡假设3成立
(4)得出实验结论后,有同学认为还应补充对比实验:向④溶液加入几滴较浓的硝酸后加入铜片。补充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5)某工厂用硝酸溶解废铜屑制备,为避免的生成,实验小组提出还应加入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消耗含铜元素80%的废铜屑240 kg固体时,得到653.4 kg产品,产率为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实验小组利用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探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与浓盐酸反应,HCl只体现还原性
B.浸有淀粉KI溶液的脱脂棉变蓝,说明氧化性
C.新鲜花瓣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
D.浸有NaOH溶液的脱脂棉可吸收过量氯气
6 . 某实验小组要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将5 g铁粉和2 g碳粉加入三颈烧瓶,时刻,加入2 mL饱和氯化钠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5 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发生锈蚀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温度降低是因为反应速率减慢了
C.BC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和氧气直接反应生成了氧化铁
D.压强变大是因为发生了铁的析氢腐蚀
7 . 实验室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溶液的反应(实验前先通入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产生
B.装置乙中无明显现象,则未发生反应
C.装置丙中注入,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装置乙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装置丁吸收尾气并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丙
8 . 为探究铁和铁的化合物的一些化学性质,某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1)往A、B溶液中分别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的颜色:A_________,B_________
(2)写出上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_________,A→B_________
(3)向B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得到C,此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4)将A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不断加热,可制得_________胶体;当光束通过该胶体时,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
9 .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量制取少量溴苯并证明该反应是取代反应。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冷凝水的进水口为_________,(填“m”或“n”)。
(2)制取溴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锥形瓶中足量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
(4)从实验安全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缺陷请指出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后向三颈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然后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分离出溴苯(仍含有少量苯)。
(6)设计实验证明制取溴苯的反应是取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