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是浓盐酸,⑥是高锰酸钾,②至⑤是滤纸条,依次滴有氢氧化钠溶液、石蕊溶液、淀粉-KI溶液、含KSCN的FeCl2溶液,实验时滴几滴浓盐酸。已知:16H++10Cl-+2=2Mn2++5Cl2↑+8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处先变红后褪色,是因为氯水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
B.④处变蓝色
C.⑤处变红色
D.本实验可推知氧化性:KMnO4>Cl2>Fe3+>I2
2022-12-11更新 | 751次组卷 | 4卷引用:作业(十一)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2 . 含氯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1774年,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气体。1810年,戴维确认这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并命名为chlorine(中文命名“氯气”)。
(1)实验室沿用舍勒的方法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干燥时,净化与收集所需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

(3)某氯水久置后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推测氯水中_______已分解。检验此久置氯水中存在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
(4)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①实验任务   通过测定溶液电导率,探究温度对AgCl溶解度的影响。
②查阅资料   电导率是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温度一定时,强电解质稀溶液的电导率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离子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③提出猜想   猜想a:较高温度的AgCl饱和溶液的电导率较大。
猜想b: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
④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取试样Ⅰ、Ⅱ、Ⅲ(不同温度下配制的AgCl饱和溶液),在设定的测试温度下,进行表1中实验1~3,记录数据。
表1
实验序号试样测试温度/℃电导率/()
1Ⅰ:25℃的AgCl饱和溶液25A1
2Ⅱ:35℃的AgCl饱和溶液35A2
3Ⅲ:45℃的AgCl饱和溶液45A3
⑤数据分析、交流讨论
实验结果为。小组同学认为,此结果可以证明③中的猜想a成立,但不足以证明猜想b成立。结合②中信息,猜想b不足以成立的理由有_______
⑥优化实验   小组同学为进一步验证猜想b,在实验1~3的基础上完善方案,进行实验4和5,请完成表2中内容。
表2
实验序号试样测试温度/℃电导率/()
4_______B1
5______________B2
⑦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1~5的结果,并结合②中信息,小组同学认为猜想b也成立。猜想b成立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
3 . 某同学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管
实验现象溶液仍为无色,有白雾、白色固体产生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无明显现象品红溶液褪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白色沉淀是BaSO3
B.①中观察到的白雾中含有硫酸小液滴
C.为了确定①中白色固体是否为硫酸铜,可向冷却后的试管中注入水,振荡
D.实验时若先往装置内通入足量N2,再加热试管①,实验现象不变
2021-02-08更新 | 10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
20-21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4 . 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B(氢硫酸)C(溴化亚铁溶液)D(碘化钾淀粉溶液)E(混有二氧化硫的氯化钡溶液)F(水)H(紫色石蕊试液)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Ⅰ中b瓶内宜加入的液体一般是________。关闭Ⅰ中的活塞,在选取试剂正确且适量的前提下,制取氯气时c中的液面不明显上升,估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检查原因的简单方法是______;怎样检验这一部分装置的气密性______
(3)用图示的Ⅱ或Ⅲ代替Ⅰ是否可行?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

(4)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G处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怎样证明氯气已充满了整个装置_______
②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5)G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写出G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
(6)在H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_______
(7)若将H处的烧杯中的溶液改为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选填标号)
A.有白色沉淀              B.无现象              C.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消失
(8)G处反应完毕后关闭分液漏斗旋塞,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氯气产生,此时应该怎样操作_______;装置Ⅰ中的现象是_______;装置Ⅰ的作用是________
(9)实验完毕后如将F中的溶液逐滴滴入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①是由于_________。②是由于_________。简述怎样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红色褪去原因是①或是②________
2020-08-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2.2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练习(2)——《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氨的催化氧化。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将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气体通过B装置片刻后,撤去C处酒精灯。部分实验现象如下:C处铂丝继续保持红热,F处铜片逐渐溶解。

(1)装置A中使用的药品是NH4HCO3固体,则A需要的仪器有试管、导管橡胶塞和__(填选项序号)。
a.锥形瓶        b.酒精灯        c.烧瓶        d.蒸发皿
(2)装置B的作用是___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4)该装置存在的主要缺陷是__
(5)如图所示的E装置可防止F中溶液倒吸进入D中,请在图中画出装置E中的导气管。___
(6)若进入F装置的物质成分和质量一定,可向F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填字母)使铜片溶解的质量增多。
A.Na2CO3 B.NaCl C.CuSO4 D.H2SO4
(7)乙小组认为可将甲小组的装置中A、B部分换成如图2所示装置(其余部分相同)进行实验。烧瓶中加入的是过氧化钠固体,则分液漏斗中加入的最佳试剂是__,U形管中加入的试剂是__
6 .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反应: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7-11更新 | 673次组卷 | 4卷引用:(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7 . 某化学小组同学在学习Cl2的实验室制法后,发现用加热浓盐酸与MnO2合物的方法制Cl2既浪费能源又不易控制温度,他们现欲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并验证Cl2的部分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KMnO4和KClO3的氧化性都比MnO2强,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均可与浓盐酸发生反应,从而实现制取Cl2的目的。
(1)确定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实验装置:现有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选择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进行实验。

(3)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小写字母序号表示)。
(4)①实验时C中所装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制氯气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D中所装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5)将产生的氯气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小组内有甲、乙两种意见。
甲:氯气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中和了NaOH,使溶液褪色。
乙:氯气溶于水生成漂白性物质,使溶液褪色。
某同学在褪色后的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溶液一直未显红色,说明_________(填“甲”或“乙”)正确。
2020-04-09更新 | 34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1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A学习区 夯实基础(鲁科版必修2)
8 .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快速制备氨气与验证氨气性质的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

(1)连接好装置后,若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先关闭____________,打开______,在中装入水后,用酒精灯微热,观察到中有气泡产生,移开酒精灯,中导管有水柱形成,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请解释中制取氨气的原理:_____________
(3)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4)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1,从分液漏斗中放出浓氨水至浸没烧瓶中的生石灰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点燃处酒精灯,装置中黑包固体逐渐变红,装置______(填实验现象);从装置中逸出的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中,请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后,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残余气体进入装置中,很快发现装置中产生白烟,同时发现装置中溶液发生倒吸流入装置中,写出装置中产生白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装置G中溶液发生倒吸的原因是_______
9 . 为探究H2O2、SO2、Br2的性质,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
ⅱ.取C中沉淀加入盐酸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ⅲ.打开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1)在滴入浓硫酸之前要通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可以证明SO2具有_________性;H2O2的氧化性_________Br2(填“强于”“弱于”)。
(3)B中红棕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重新变成红棕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C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
(5)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SO2能与BaCl2反应产生沉淀。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在B和C之间增加盛放_________的洗气瓶。再次进行实验时,则C中未产生沉淀。
(6)为进一步研究SO2的性质,分别用煮沸和未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Ba(NO3)2和BaCl2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实验A中,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但pH传感器显示溶液呈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实验C中出现白色沉淀比实验B快很多。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B、C中通入足量的SO2后,溶液酸性:B_________C(填“强于”“弱于”“等于”)。
(7)Na2SO3固体因贮放不慎发生变质。现取样品1.8克溶于水得溶液A,在A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得沉淀B,将沉淀B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沉淀不仅不消失,反而增加了0.16g(假如沉淀完全转化)。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19-20高二上·浙江金华·期中
10 . 如图所示分别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用氨气进行喷泉实验的三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用A图所示的装置可制备干燥的NH3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装置中收集NH3的试管口放置棉花团的作用是___
②干燥管中干燥剂能否改用无水CaCl2__(填“能”或“不能”)。
(2)用B图所示的装置可快速制取较大量NH3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浓氨水滴入CaO中有大量NH3逸出的过程:___
②检验NH3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方法是__
2019-11-21更新 | 608次组卷 | 4卷引用:3.3.2 氨的转化与生成练习(2)——《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鲁科版 必修第一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