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21-22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1 .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酸性物质不稳定___
2021-08-2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1.3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10分钟课前预习练(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 . 某化学学习小组欲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请你协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实验设计及仪器:FeCl2 溶液、FeCl3 溶液、氯水、KSCN 溶液、铁粉、锌片、铜片、稀硫酸、胶头滴管、试管
(1). 实验记录(仿照①实验作答,填写划线部分)
序号实验设计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解释与结论
在铁粉中滴入稀硫酸铁粉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生成无色无味气体Fe+2H+=Fe2++ H2Fe 具有还原性
FeCl2 溶液中滴入 KSCN 溶液再加氯水滴入KSCN 溶液无明显变化,加入氯水立即变成血红色I__ 、II___III___
FeCl2 溶液中加入锌片锌片溶解,溶液的浅绿色逐渐褪去Zn+Fe2+= Zn2++ FeIV___
V__铜片溶解且溶液的血红色逐渐褪去2Fe3++Cu=Cu2++2Fe2+Fe3+具有氧化性

(2). 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从本实验中获得的知识推广到其他类物质的学习,请判断下列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 (填写选项字母)
A.Cl2       B.Na       C.Mg2+       D.H2O2
(3). 在实验②中,有部分同学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溶液后出现血红色,你认为是什么原因____,你对实验员在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提出的建议是_____
(4). 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含有少量 Fe2+,为检验少量 Fe2+的存在,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试剂_______ (填写选项字母)
A.AgNO3溶液       B.稀盐酸       C.KMnO4 溶液       D.NaOH溶液
2021-08-04更新 | 372次组卷 | 3卷引用:3.1.2 铁盐和亚铁盐-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 . 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已知:乙醛可被氧化为乙酸。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进一步研究表明,鼓入空气的速率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试解释出现图中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3)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______。要除去该物质,可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填写字母)。
A.氯化钠溶液B.苯
C.碳酸氢钠溶液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4 . 某化学小组采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并探究其化学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入药品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对装置C和E中的产物分析,可判断温度对Cl2与碱溶液反应的影响
C.装置D中的现象为溶液逐渐变成浅黄绿色
D.装置B中NaOH溶液的作用为吸收挥发出来的HCl
2021-07-14更新 | 628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章第二节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课中)——课前、课中、课后同步专题精编(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5 . 应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某小同学通过实验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探究过程,并回答问题。
[观察]
(1)Na2CO3和 NaHCO3均为_______色的固体,
(2)从物质的类别来看, Na2CO3和NaHCO3均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类,能溶于水,可与部分______________、盐等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
[实验过程]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数据或者现象
实验I利用传感器探究两种物质分别溶水时的温度变化
实验II探究两种物质得到热稳定性
一段时间后,A中无明显现象,B中…
实验III探究两种物质分别与盐酸反应
A中开始无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产生大量气泡;B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3)实验II试管B中的现象为_______
[分析与解释]
(4)实验I所得实验数据证明,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是_______
(5)实验II中的现象证明,Na2CO3的热稳定性_______(填“强”或“弱”)于NaHCO3
(6)实验III中的现象证明,Na2CO3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第一步:CO+ H+=HCO;第二步:_______
6 . 某小组同学为验证NaHCO3受热分解的产物,设计如图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1)实验Ⅰ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HCO3受热分解的产物中含有___
(2)实验Ⅰ中,加热试管a至不再产生气体,观察到内壁有无色液滴生成,有白色固体剩余。为验证剩余白色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实验Ⅱ,观察到有大量无色气体生成,证明白色固体为Na2CO3。试剂X是___
(3)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
(4)依据上述实验,除去Na2CO3固体中的少量NaHCO3,可采用的方法是__
2021-06-28更新 | 787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2.1.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7 . 乙醇氧化制乙醛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均未画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中所盛放的固体可以是
B.c中乙醇可用沸水浴加热
C.b中具支试管中有无色液体产生
D.b中具支试管可换成带塞的普通试管
2021-06-06更新 | 992次组卷 | 14卷引用:课时1 乙醇——A学习区 夯实基础(人教版(2019)第二册)
20-21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8 . 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黑色和红色交替的现象。
①红色变成黑色的反应是2Cu+O22CuO;
②黑色变为红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填“加热”或“冷却”,下同);乙的作用是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能收集到多种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任写两种即可)。
2021-05-07更新 | 489次组卷 | 1卷引用:7.3.1 乙醇(练好题)(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新教材新理念新设计同步课堂(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
9 . 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现采用Na2SO3与70%的硫酸为原料制取SO2,采用MnO2和浓盐酸(12mol/L)为原料制取Cl2,在此实验中,F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气体发生装置B应选择以上三种装置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2)装置D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为验证通入装置D中的气体是Cl2过量还是SO2过量,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以下试剂:
①氯化铁溶液②氯化亚铁溶液③硫氰化钾溶液④品红溶液
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_____(填一个序号)的试管内,再加入___________(填一个序号)。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
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_____(填一个序号)的试管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021-04-21更新 | 900次组卷 | 6卷引用: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硫和二氧化硫
10 . 某学习小组设计制取SO2并验证其部分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如图(夹持装置省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取反应后D中溶液少许,滴加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就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A装置中比较理想的反应物质是Na2SO3固体和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
C.B装置溶液变为红色,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C装置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为:BaCl2+SO2+H2OBaSO3↓+2HCl
D.关闭弹簧夹a,打开弹簧夹b,用酒精灯在三颈烧瓶下微热,若能观察到C中长导管口有明显气泡现象,冷却后液体倒吸,就能判断装置A、B部分气密性良好
2021-04-06更新 | 956次组卷 | 12卷引用:课后-5.1.1 硫和二氧化硫-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