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升华,①中固体汇集到“封管”上部
B.加热时,②中“封管”中的溶液变红,冷却后又变为无色
C.加热时,③中“封管”中的溶液变为无色,冷却后又变红
D.三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024-05-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2 . 硫酸亚铁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可生成,反应方程式为:,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硫酸亚铁装入如图所示的装置a中,打开,缓缓通入,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管中残留固体红色粉末是
B.装置b中的试剂为溶液,反应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C.装置c中的试剂为酸性溶液,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D.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应该先检验
3 . 为探究木炭与浓硝酸的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如下四组实验,发现所有实验过程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不考虑空气对反应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实验产生的气体均为混合物
B.③和④中生成的气体成分可能相同
C.②中红棕色气体全部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产生
D.①说明浓硝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4 . 的配位化合物较稳定且运用广泛。它可与等形成配离子使溶液显色。如:显浅紫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无色的。某同学按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已知在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红色);(无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中溶液呈黄色可能是由水解产物的颜色引起的
B.的配位能力强于
C.为了能观察到溶液Ⅰ中的颜色,可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向溶液Ⅲ中加入足量的KSCN固体,溶液可能再次变为红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实验室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溶液的反应(实验前先通入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产生
B.装置乙中无明显现象,则未发生反应
C.装置丙中注入,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装置乙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装置丁吸收尾气并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丙
201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SO2气体还原Fe3的反应,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023-02-21更新 | 960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
7 . 向溶液中滴加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到明显产生浑浊时,停止滴加;取少量所得浑浊液加热,记录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滴加溶液时的实验现象加热浑浊液时的实验现象
溶液0.05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有较多气泡生成
0.005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有少量气泡生成
0.0005未见浑浊
A.①中产生浑浊的原因是
B.未加热前①和②中发生了反应:
C.加热浊液产生气泡主要是因为受热分解产生了更多的
D.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可能同时产生浑浊和气泡
8 . 如下图所示的“化学多米诺实验”装置中分别盛放的物质为①稀硫酸;②锌粒;装置③、④、⑤、⑥中的试剂及反应现象见下表,其中设计合理且实验现象符合预测的是
③中试剂④中固体逐渐消失⑤中溶液褪色⑥中尾气处理
A浓盐酸KMnO4石蕊试液NaOH溶液
B浓HNO3CuFeSO4溶液
C浓H2SO4木炭品红溶液饱和NaHSO3溶液
D浓NaOH溶液NH4Cl固体少量CuSO4溶液CCl4和水
A.AB.BC.CD.D
9 .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先点燃酒精喷灯再点燃酒精灯
B.反应中H2O作氧化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H2O=Fe2O3+3H2
C.干燥管中加入的固体干燥剂可以是无水氯化钙
D.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选用装置②
2022-07-18更新 | 1167次组卷 | 13卷引用:吉林省磐石一中、伊通一中、梅河口五中、四平一中等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10 . 室温下,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实验现象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NO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B.试管中剩余的无色气体是未溶解的NO2
C.取试管中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是因为NO2与H2O反应生成了酸
D.向试管中再缓缓通入一定量的O2,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