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数字源于印度,起源时间相当于中国汉代,之后流传于印度周边国家,唐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入亚洲、非洲、欧洲部分地区。阿拉伯数字包括东、西两种形式,亚洲用东式,非洲、欧洲用西式。“至北宋则西式字渐传于欧罗巴洲诸国,于是名阿拉伯数目字也。历世微加变体,于今犹未废坠,故市井及数学中咸重之,其法与中华算术字码同类。”

——据《中西闻见录》

材料二

下图为1957年陕西西安出土的元代安西王府铁板幻方及上面的数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两种形式的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的路径,并说明原因和结果。

(2)以上两则史料的类型分别是什么?若探究阿拉伯西式字何时传入中国,还需收集哪些材料?

2 . 秦汉时期治国理念的转变

材料一 左图为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家族墓)中出土帛画《非衣图》的一部分。该部分描绘的是“天界”景象,人首蛇身的女娲居中,周围有目月、扶桑、升龙、神仙、怪兽等,寓意死者可以成仙,像鸟一样飞升上天。该墓还出土了大量帛书和简牍,包括《脉法》《阴阳十一脉柩经》等养生类书籍。


材料二 左图为《西汉成都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画像石。刻画了汉景帝末期蜀地太守文翁在成都办学讲经的情形。


材料三 文翁通《春秋》,“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修学堂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汉书.循吏传》


1)上述材料中包含了哪些史料类型,依据材料举例说明。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前期治国理念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3 . 在西周燕都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陶器有簋(guǐ)鬲(lì)小口瓮等,其中侈口厚唇簋、联裆鬲分别体现了商朝和西周的文化风格,小口瓮则呈现燕地文化的特点。这些出土文物
①是研究燕地制陶技术的实物史料 ②全面反映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
③有利于研究燕地的社会生活状况 ④体现了燕地多样文化融合的特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4-20更新 | 611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乙巳

A.太平天国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5 .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020-12-02更新 | 4403次组卷 | 76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他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大范围地流行。裤褶(xi)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祭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

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董晔《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产生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汉代传承儒家经典出现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学派。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政治家,六经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古文经学家视孔子为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主要原因是它
A.反映了儒生改变地位的愿望B.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
C.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D.提倡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料记载:“世祖章皇帝(顺治帝)亲政之初,即日至票本房,使大学士在御前票拟。康熙中虽有     拟旨之例,而机事仍属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     承旨……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矣。”其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
A.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B.南书房——宰相——军机大臣
C.中书省——南书房——参知政事D.南书房——内阁——军机大臣
9 . 历史评价和史料辨析

材料一   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主张宋朝是“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支持),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造极之世说”飞速崛起,大有取代“积贫积弱说”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积贫积弱说”与“造极之世说”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

材料二   关于“杯酒释兵权”的记载

《丁晋公谈录》(北宋丁谓所著笔记)【赵普】忽一日奏太祖曰:“石守信、王审琦皆不可令主兵”。上曰:“此二人岂肯作罪过。”赵曰:“然此二人必不肯为过,臣熟观其非才,但虑其不能制伏于下……其间军伍忽有作孽者,临时不自由(身不由己)耳。”太祖又谓曰:“此户人受国家如此擢用,岂负得朕?”赵曰:“只如陛下岂负得世宗?”太祖方悟而从之。
《王文正公笔录》(北宋王曾所著笔记)石守信、王审琦等犹分典禁兵如故,相国赵普屡以为言,上力保庇之。普又密启请授以他任,于是不得已,召守信等曲宴,道旧相乐,因谕之曰:“朕与公等,义同骨肉……而言事者进说不已,今莫若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守信等咸顿首称谢。
《涑水纪闻》(北宋司马光所著笔记)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酒酣,上屏左右,谓曰:“……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郡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守信等皆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于孙立永久之业……”守信等皆再拜谢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上许之,皆以散就第(担任闲散官职)。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观点加以论证。
(2)对照阅读以上三段史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杯酒释兵权”可信性的看法。
10 .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材料一

史料

说明史料①:《穆天子传》,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三千年前周穆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并有周穆王送给西王母“锦组百纯(匹)”的记录。史料②: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兵马俑的砖瓦窑址,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本中,有一个属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史料③:俄国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
(1)指出上述材料①②③的史料类型。

材料二   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学界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第二种观点认为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丝绸之路。

(2)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以上史料和所学说明。
2021-05-01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