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唐朝食物的部分材料


序号内容
白居易在四川任职时作《寄胡饼与杨万州》诗云:"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刘禹锡嘉话》:“刘宴入朝,见卖蒸胡饼之处,买啗之。”
《旧唐书》:高力士“于京城西北截沣水作碾,并转五轮,日破麦三百斛。”
唐代小说《任氏传》:郑生在长安升平坊,天未亮,“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方张灯炽炉。”
杜佑《通典》:开元年间“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
《唐大和上东征传》:鉴真第二次东渡前在扬州购入的补给中有“干胡饼二车”
吐鲁番出土文献《唐于阗某寺支用簿》:“雇李□伍斗半面胡饼脚八十文,买果子二百卅五文,沽酒□。”
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
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直径19.5厘米的薄饼(甲);201号墓的彩绘劳作妇女泥俑群(乙),再现了舂粮、簸糠、推磨、擀面、烙饼的全过程
莫高窟第159窟的唐朝壁画(丙),胡饼位于供桌左上角

   

   

   

(1)根据材料,举例说明其体现的史料类型。
(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研究主题,并加以简要论证(至少运用三则史料)。
2023-09-02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中华民族奋发有为,自强不息。

材料一   孔子强调“学而不厌”,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孔子强调自立自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在立己的同时,注重立人,“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奔走于各国,传播自己的学说和主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到了晚年,孔子仍然勤做不息,整理六经,办私塾,广授门徒。

——摘编自郭继文《自强不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研究》

材料二


骆驼昂首挺立、高大英武,载数名胡、汉男子,一胡人跳舞,其余持琵琶等胡乐围坐演奏,神情生动。
②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唐代骑驼乐舞三彩俑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材料三

邓世昌

谭嗣同

林觉民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官兵英勇奋战,最终与舰同沉,壮烈殉国。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被捕后从容就义。1911年,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写下绝笔《与妻书》:“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在起义中,他身先士卒,英勇牺牲。

材料四

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部分)

精神内涵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特区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据新华社2020年9月29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正式发布》等制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哪些优良品质?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孔子的主要贡献。
(2)阅读材料二,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并概括材料反映的唐朝的精神风貌。
(3)依据材料三,概括以上历史人物表现出的家国情怀。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4)阅读材料四,任选一种精神,结合时代背景和具体实践,谈谈你对这一精神的认识。
2024-03-2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史料,得出的结论最恰当的是(     
史料结论
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商鞅变法限制贵族特权,实现富国强兵
B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诸侯王势力膨胀,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C隋氏……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赠赉勋庸,并出丰厚隋朝粮食和物资的积储以官方为主
D(唐)高祖尝幸国学,命徐文远讲《孝经》,僧惠乘讲《金刚经》,道士刘进嘉讲《老子》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A.AB.BC.CD.D
4 . 历史研究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利簋及其铭文拓片
利簋说明:出土于陕西临潼的西周青铜器,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33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右)事(史)利(利乃作篡者名)金,用作檀公宝尊彝(用以纪念先祖檀公)”。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专家采用碳14测年法,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框定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范围。天文学家依据利簋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星”(木星)在中天的天象,用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表》,参照《国语周语下》等文献记载的日月星辰位置的天象记录,结合文献、考古信息和天文的密合程度,在推算出的几个时间中,最终选定武王伐纣的最优时间在公元前1046120日(甲子日)。
②“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

——《尚书牧誓》

材料二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朝觐年班和联姻政策。

材料三   

   

材料四   1960年,石油工人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发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吃大苦,耐大劳,铸就了铁人精神,这反映了那个年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2018年,中国某大型企业实验室悬挂的标语写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这一标语弘扬了自主创新精神。

(1)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①②能得出什么结论。简述专家对“武王伐纣”时间界定研究的特点。
(2)依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蕴含的政治智慧。
(3)从材料的史事中提炼两个主题,每个主题运用材料中三则史事进行说明。
(4)分别简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出现的国内外时代背景。
2023-07-28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列两则史料能用来说明西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有自敦煌西至盐泽(今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汉书·西域传》)如图的简牍:20世纪90年代出土于甘肃敦煌的汉代悬泉置遗址,留下了该驿站与西域屯田官之间物资、文书传递的记载。(     

①护乌桓校尉的管理职责   ②加强对西域的治理和开发
③张骞探索西南丝绸之路   ④驿站和文书邮传制度运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07-15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社会

材料   下表是反映明朝中后期某些地区社会状况的史料

《名山藏 ·食货》当时人皆食力,市廛之民,布在田野,妇织男耕,儿女辈亦携筐拾路遗,挑野菜。而今人皆食人(指工资劳动者),田野之民,聚在市廛,奔竞无赖,张拳鼓舌,诡遇(用不正当手段追求)博货,诮胼胝(老茧,代指农民)为愚矣。
《云间据目抄》吾松(指松江府)素称奢淫,黠傲之俗,已无还淳挽朴之机,兼以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曹时聘的奏书(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坊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五杂俎》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山西)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福建通志》泉州枕山负海……负山之民,垦辟硗确(土地坚硬贫瘠),植蔗煮糖。地狭人稠,仰粟于外。
《嘉定县志》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选择三个角度,概况明朝中后期社会状况的特点并加以说明。
2023-07-07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某学生阅读《周恩来画传》,了解新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情况,摘录了如下史料,按时间先后排列以上史料,正确的是(     
①“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③“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④周恩来致函联合国秘书长赖伊指出,安理会的决议是“支持美国武装侵略、干涉朝鲜内政和破坏世界和平的,严重地破坏了联合国宪章”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④①③
2024-01-16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内容是现代中国学者(部分)对“焚书坑儒”的观点

学者观点
贾军喜从史书来看,焚书事件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决定的,李斯才是整件事情的策划者以及执行者,秦始皇只不过是对李斯提出的计划加以允许……因为秦始皇所在社会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就是秦始皇乃至国家的利益,因此当李斯提出有益于地主阶级利益的焚书要求时,秦始皇自然而然地就会同意李斯的要求,进而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邓旭焚书只是针对流传的家藏书,而对于坑儒,学界也普遍认为这只是朝堂上的法儒之争引发的一起政治事件,而不是秦始皇要将儒家思想整个绝灭的标志……所以从史料上看,“焚书坑儒”只是法儒两大思想学派斗争的个案,而不是对古代思想的一种毁灭打击,反而是项羽入城后,大肆焚烧了许多的文化史料
李开元秦国长期奉行法家路线,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时,就曾提出过焚书的建议。……李斯所建议的焚书政策,其思想和政策的渊源,正可以在商鞅那里找到。……这些年来,新出土的文物,也为秦始皇焚书一事提供了旁证。所以,《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的焚书记事,其史料来源于记录秦王朝大臣奏事和名山刻石文的史料集《奏事》,故秦始皇焚书这件事情,思想源流清楚,多种证据齐全,是确凿无疑的史实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位学者关于“焚书坑儒”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2023-06-21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龙山文化出土的黑陶,胎壁薄如蛋壳B.红山文化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C.尧年老时,根据推举,由舜继承其位D.龙山陶寺遗址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10 .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其统治时期先后多次对西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田。读下表可知,移民屯田(     
汉武帝在西北移民屯田情况表(节选)

时间

移民屯田

史料来源

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徒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初算缗钱

《汉书》卷六(武帝纪》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

①保证了边军戍卒的粮食所需             ②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
③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             ④为打败匈奴提供了主要物质准备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