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秦朝创建了三公九卿的中央体制;汉承秦制,汉武帝内朝官的尚书为原九卿中少府的属官;东汉“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而已”;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体制逐步形成;三公九卿在以后历代仍然存在,职能已变。这些变化
①反映了专制皇权加强的历史趋势   ②说明贵族政治已经彻底消亡
③体现出政治制度在继承中的演变   ④体现中枢权力机制成熟完善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 . 民族意识和国家治理。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 “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秦统一中国以后,统一的国家机制更加规范及完善。在民族融合与同化中,华夏民族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并形成民族与国家的一种深沉的、绵延的文化心理与社会理想。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国家形态和民族意识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权力机构发展演变的趋势,并任选一图简述其运作机制。

材料三 建隆二年(961),(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019-11-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A卷)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战争连绵。“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相继出现表明(   
A.国君中央集权的趋势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C.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D.周王已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汉武帝提拔一些文人近臣,授予他们“侍中”等头衔,让其参与朝政;汉昭帝幼年即位时,中朝正式成为一个凌驾于三公九卿之上的朝政决策机构;东汉时尚书台参与政事决策,成为行政中枢的实权机构。以上现象说明(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B.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有效协调中枢各机构关系D.监察体系不断完善
2023-11-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A)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关键程序,由此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察举制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经试用考核再任官职
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
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通过者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
①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 ②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③重文轻武的风气日益浓厚 ④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机构设置统计表。关于古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县(道、邑、侯国)
唐后期、五代道(方镇)州(府)
府(州)县(州)
①割据势力是推动地方行政区划变动的主要原因②下稳上动是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变动的主要特征
③行政区划的变动受中央和地方权力博弈的影响④行政层级不断增多是行政区划变动的总体趋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虎溪三笑”原为晋代佛门传说,传高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故事本为虚构,却在唐宋时期受到推崇,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这说明唐宋时期
A.文学创作出现了全面繁荣局面B.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C.儒、道、佛三家出现融合趋势D.以形写神的绘画风格开始形成
8 . 武则天称帝前后,按照“上有依于古体,下有改于新文”的设想,亲自创造了十八个新文字(如下图所示),史称“武周新字”。“武周新字”的创造


A.推动了唐代文学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
B.为后代唐朝文物考证提供了历史信息
C.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字走向成熟
D.顺应了古汉字演变发展的趋势
2019-09-03更新 | 922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B卷)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①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②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9-11-13更新 | 199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B卷)试题
10 .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17-08-04更新 | 6864次组卷 | 125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A卷)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