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从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得出,近代后期的中国

①民国政府的外交取得了一定成果
②取消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一切特权
③在抗争中国际地位逐步得到提高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完全胜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史书记载“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蹈。”材料描述的是
A.秦国的抑商政策B.西汉实施均输平准
C.北魏实行俸禄制D.隋朝设立粮仓义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某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位于如图中

A.①B.②C.③D.④
2022-05-15更新 | 462次组卷 | 1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图为中国古代两个历史时期的中枢机构位置分布示意图(局部),据此信息,判断图1与图2处于

                         图1                                                                                                    图2
①东汉                    ②南北朝             ③南宋                 ④清朝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4-02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图是2021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的镂空有銎(qióng)铜戈,造型精美,但与此地已出土的大量铜戈样式不同。其中三角形的刃与巴蜀地区出土的刃有联系,镂空纹饰与长江中游地区出土文物的纹饰有关联,封顶管銎结构与北方草原地区的武器相类似。材料信息说明当时

镂空有銎铜戈
①铸铜工艺高超②分封制度瓦解
③华夏文化认同④多地文化交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02更新 | 32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两次会议公报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两次会议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决不允许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应该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A.开始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公报论述我国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C.目标是要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均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2-04-02更新 | 399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申纪兰的提案

材料一申纪兰是新中国唯一一位出席了第一届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她一生扎根农村,初心不改,书写“纪兰精神”,见证时代巨变。

材料二申纪兰的部分提案摘编如下:

1954年,时任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的申纪兰,骑着毛驴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倡导并推进男女同工同酬;1960年,第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决议时,申纪兰提出:“把农业搞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没粮就乱、没粮就慌,没粮就没了主张。”发出了基层代表的声音。

1984年开始,申纪兰和西沟村的村干部一起探索乡镇企业建设问题。2000年,她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关于“农村小康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发言;2002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申纪兰主要针对农民减负增收、学校教育、医疗卫生、农村交通及水利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议案。

2012年,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申纪兰的提案主要结合我国农村新修建公路与侵占耕地的问题,强调管理好土地也是经济建设;关于村干部选举任期,她认为干部三年任期短一些,建议改为五年一任;2013年,申纪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就“贫困地区如何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自己的建议。


(1)结合所学,概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政治基础。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申纪兰的提案内容与所学,说明新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04-01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经济变革

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11月,颁农田水利条约。次年,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材料二1861111日,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开展。19世纪60年代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大力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效仿西方进行军工生产。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洋务派共创建了二十一家军工企业,机器局遍及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台湾等省。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18939月建成投产,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材料三190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4月,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成立,筹划推行新政。1903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人通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经营工商业的顾虑,也有利于约束地方官府的勒索。1905年后,每年新投资的商办企业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


(1)对比材料一、二中两次经济变革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三中的经济变革。
2022-04-01更新 | 53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19世纪40年代,清政府设五口通商大臣,由地方总督兼任,钦办与西方各国通商事务,无专设衙门。其握有驭夷之权,“相机妥办”,化解各种交涉事端。可见,清政府
A.因与外国通商专设正式外交官B.天朝上国的观念已被完全摒弃
C.尚未接受近代外交观念和制度D.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赋役制度与户籍制度简表,结合所学,可知
朝代赋役制度(名称或内容)户籍制度
隋朝征收租调役为主“大索貌阅”
唐朝租庸调制   唐承隋制,三年一造
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
明朝一条鞭法“黄册”
清朝摊丁入亩“永停编审”
A.古代赋役征收的名目逐渐增多B.中国古代户籍的管理日益严格
C.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始终结合D.户籍制度服务于政府赋役征发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