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华夏、蛮、夷、戎、狄之间的文化差距和心理隔阂日益消弥,华夏与蛮夷戎狄一体同源的思想观念应运而生。这种观念的广泛流行,代表了当时“中国认同”的最高境界。

——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南宋统治者对南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了“权其酋长、使自镇抚”,建立土官统治,实行“以夷治夷”或“以夷治蛮”政策。辽、金建立政权后,逐步改变了对待异族掠夺与同化政策,承袭了“胡汉分治”与“因俗而治”,实行两种制度,“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金都实行了南北面官制、蕃律和汉律,还接受了先进的汉族文化和管理制度。元朝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制定了“吐蕃刑律”,极大地密切了吐蕃地区与中央的关系。继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后,元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在北、西北地区设立羁縻卫所和屯田,以当地民族首领充任卫所长官。南方和西南地区,在土官制度基础上,发展成更加严密的土司制度。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国家治理的新举措及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包括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由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制定的。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了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C.使得信息收集广泛决策高效D.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2024-05-28更新 | 34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讲到学习西方时呼吁“扩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时制宜,度势行法”,倡言“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与番人并雄”。这一主张(     
A.体现农民政权性质B.反映出民族忧患意识
C.顺应中体西用潮流D.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2024-05-13更新 | 92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历史试卷
4 . (唐)李华《中书政事堂记》载:“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人,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指黎民),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材料突出反映了政事堂制度(     
A.对君权一定程度的制约B.君臣上下皆有所制衡
C.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D.以儒学纲常约束臣僚
2024-04-28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孔子希望通过仁爱的方式恢复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秩序;自董仲舒始,儒学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为儒家伦理纲常赋予神秘色彩;宋明理学则将儒学提升到哲学的高度。由此,你认为如下观点中更为准确的是(     
A.儒学的演变与时代发展需求紧密相关
B.儒学的产生来源于中央集权相应需求
C.儒学的发展与人们认知进步紧密相关
D.儒学影响因自身内涵不断丰富而深远
2024-04-24更新 | 192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双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辽宁·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24年春,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开展。如图是其中的部分展出文物。由此可见(     

①龙文化的传统源远流长   ②龙的形象始终代表中国古代皇权
③龙文化的载体多样广泛   ④龙的形象逐步成为中华文明象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4-23更新 | 132次组卷 | 10卷引用:天津市双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7 . 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标志着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
B.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C.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原则制定
D.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精神基本一致
2024-04-19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以下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位于长江流域的有(     
①仰韶文化   ②河姆渡文化   ③龙山文化   ④良渚文化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日益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2024-04-08更新 | 88次组卷 | 64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荀子主张隆礼重教,以礼教为主;但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重。“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可以说是其学说的基本纲领。荀子的政治思想学说(     
A.完全继承了儒家思想B.丧失了儒家基本立场
C.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趋同于法家理论取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