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诚能大小增修,讵非军国交便?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火器亦不徒配战舰也,战舰用攻炮,城垒用守炮,况各省绿营之鸟铳、火箭、火药,皆可于此造之。此外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以前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

——《海国图志》

材料二……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何至坐视彼族越九万里而群逞披猖,肆其非分之请,要以无礼之求,事无大小,一有龃龉动辄称戈,显违公法哉!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材料四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是故变之途有四,其一如日本,自变者也。其二如突厥,他人执其权而代变者也,埃及高丽等国皆是。其三如印度,见并于一国而代变者,越南缅甸等国皆是。其四如波兰,见分于诸国而代变者也。……彼犹太之种,迫逐于欧东;非洲之奴,充斥于大地,呜呼!夫非犹是人类也欤!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的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什么?在此种思想指导下,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们提出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郑观应的说法对吗?在当时的中国能设立议院吗?为什么?

(4)材料四与材料一、二的观点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2 . “今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既已具矣,大人肃然奏而独听之,将何乐得焉哉?其悦将必与贱人,不与君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上述观点的提出者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韩非子C.庄子D.墨子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贽《焚书》卷三

材料二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材料一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感染着时人及后世?
2019-08-1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智能测评与辅导-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以乏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

——王夫之《黄书》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
(3)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4)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材料四,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5 . 对洋务运动存在不同的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仇视的,是我们的政府形式。满大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如果自由的原则籍着我们的榜样的力量进入这个帝国,接踵而至的将是这个“奉天承运”的王朝的末日,以及他们借助盘剥和暴政而自肥的寄生生涯的终结……由于没有现代海军军衔制度,进而导致集体凝聚力的缺乏……一旦发生战事,这些武器就会轻而易举地成为第一支开来的欧洲军队的战利品。

——美·薛斐尔(时任美国驻华海军武官)《致萨金特公开信》(1882年)

材料二   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材料三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吴永(曾任李鸿章幕僚)《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四   (李鸿章)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梁启超《李鸿章传》(1901年)


(1)根据材料分析,对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材料分别作了怎样的阐述以及作者有什么主观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形成不同的见解?你认为对历史事件的进行解释和评价应坚持哪些原则?
6 . 1919年,针对林琴南对北大的质疑,蔡元培回答:“尊孔者多矣,宁曰覆孔?”并认为五常“则伦理学中之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而一切科学皆为增进知识之需,宁有铲之之理欤?”据此可知蔡元培(     
A.强调自由民主推动科学进步B.肯定了中华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C.兼容并包思想曾发生过动摇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7 . 文明交流是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类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文明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自然科学是其主要部分。这些西洋学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新鲜的:欧几里得几何及其演绎推论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世界舆图使中国人获得了新的世界概念。对此,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明代科学文化界的先进人士,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徐光启在其著述中多次谈到,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多所未闻”;从其学习与钻研中,他感到有一种“得所未有”的“心悦意满”;在驳斥反对派的诘难时,他更鲜明地指出,外来文化“苟利于中国,远近何论焉”。李之藻也说,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物理、几何等科学,“有中国累世发明未晰者”。方以智在《考古通论》中指出,西洋学术能“补开辟所未有”。这种对外域学术的开明态度,反映了中国早期启蒙学者的宽阔胸怀。

——摘编自张明《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西学中源说最初是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方以智、王锡阐等人提出的,依据孔子的“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可说明晚明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学术流传到西方后,由他们(西方人)发扬光大了的。康熙帝在《御制三角形》中提出,“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康熙帝的说法立即被士人所理解,天文学家梅文鼎也积极响应,御制“《三角形》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于是,西学中源说成为清代文化思想中对待西学态度的主流。

——摘编自张西平《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徐光启等人对待中西文化“较为清醒的认识”。结合所学,指出明末两部译介到中国的西方科技著作。
(2)根据所学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认识。
2023-04-16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是20世纪初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     
内容出处
世界进化,骎骎未有已焉,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保守云乎哉陈独秀《敬告青年》
自15世纪末,印度航路和美洲发现后,墨西哥和秘鲁的金子流入欧洲……由此遂开一近世的大革命和阶级争斗的新纪元蔡和森《社会进化史》
(房龙《人类的故事》)差不多完全以白种人为中心……倒不如把原书的书名,改为《西洋史大纲》较为近于实际张闻天《〈西洋史大纲〉译序》
A.具有广阔的历史视野B.反对西方文明中心论
C.增强民众的民族自信D.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9 . 国歌是代表国家和人民意志的歌曲,极大地提振了民族精神和激发了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北京政府教育部曾对我国音乐发达很早、却一直没有国歌表示遗憾“盖吾国古时,不以国视国,而以天下视国。……于是吾国人之思想及学说,几若吾国外无他国焉。……所以,自唐禹以来,中国几至于无国号、无国徽、无国旗、无国歌”。

——摘编自《世界各国国歌译意及原文》

材料二:1920年,中华民国国务会议确定重新谱曲的《卿云歌》(歌词从《尚书·大传》中截取)为正式国歌,并于192171日正式施行。歌词如下:“卿云灿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但这首国歌引来众多的批评与质疑:章太炎认为民国国歌应该直面当时的国际形势,强调竞争存亡,以“发扬民气”、“亟思经武”为主旋律。而《卿云歌》却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历史与文化,其“品性”,似乎过于“中正平和”了;吴研因在1919年发表《国歌的研究》一文认为国歌应该是“有韵的白话歌!古曲文章是不行的”;萧友梅作为一个“名士”,对选用《卿云歌》作国歌同样不以为然,“因为这首歌词头两句的意思,太不明了……把他念出来给小孩女仆听听,他们实在莫名其妙。”

——摘编自《民国国歌<卿云歌>的诞生与争论》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新中国成立前,《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战斗号角;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向诞生《《义勇军进行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时人对《卿云歌》所持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勇军进行曲》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国歌及其演变历程的认识。
2022-03-25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过关0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人笔下的美国形象(节选)

人物著作观点主张
徐继畲(17951873,晚清名臣、学者)《瀛寰志略》(1848带有“夷族”色彩的“兀兴腾”统一改译为“华盛顿"。认为“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陈胜、吴广..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郑观应(18421921,近代启蒙思想家、实业家、教育家。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易信》(1875认为“美国秉性守礼,风俗庞厚,与中国素无猜嫌”,积极主张与美国发展友好关系。
崔国因(1831~?仕同治、光绪两朝,曾出使美、日、秘鲁等国,后辞官从商)《出使美日秘日记》(18891893对美国议院制度赞赏有加,认为“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焉耳”。
邹容(18851905,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军》(19021903以美国《独立宣言》为蓝本,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的方案。

——摘编自贺昌盛、黄云霞《被塑造的“他者”一近代中国的美国形象》等


依据材料及相关史实,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说明:提炼的论题,可以是基于材料观点和史实的新观点新认识,也可以是对材料观点的质疑或肯定。要求:观点贴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6-12更新 | 552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西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