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
2023-08-14更新 | 178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纪,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设计,中国工匠精心修建的圆明园分园——长春园的欧式宫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

——摘编自田毅鹏《西式建筑进入中国的沧桑往事》

材料二   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让西方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到图像时代。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

——摘编自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大量传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式建筑风格东渐和中国园林艺术西传的不同。
昨日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九四九年建国之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我国举行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由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五年来有效地领导全国人民执行了共同纲领,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要通过的宪法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宪法。全国人民积极参加基层选举,选出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并且加倍努力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的计划,来迎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这就是我国人民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无限热爱的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评《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新阶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材料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概述
第一次会议(19549月)
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有关国家机构的重要基本法律
第二次会议(19557月)
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第三次会议(19566月)
通过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第四次会议(19576月)
通过了关于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议
第五次会议(19582月)
通过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批准《汉语拼音方案》

——摘自《上海人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条件。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历史贡献。
2024-05-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下·河南漯河·阶段练习
4 .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方青色,人通于肝,其类草木;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类火;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类土;西方白色,人通于肺,其类金;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类水。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

材料二   儒道两家的环保思想虽然都极其关怀自然环境,但儒家主张顺应自然,合理地可持续性地利用自然,其态度是积极的,而道家则一任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态度是消极的。儒家学说的核心范畴是“仁”,仁既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也是用来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范畴,道家的核心范畴是“道”,其特点就是自生自灭、自然而然、自由自在、无为而无不下为。正由于儒道两家的学说基础不同,导致了两种环保思想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儒家继续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而道家则发展成道教。儒家提出许多具体可行的环保思想,而且越来越具有实用性,而道家则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较少提出具体主张,其可操作性不强。

——摘编自方明星《中国古代环境立法略论——从儒道环保思想出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这部医学著作的理论特点和历史地位,并列举汉代在医药学方面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儒道两家环保思想在哪些方面存在区别,并列举荀子在天人关系方面的两个核心观点。
2024-04-19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江苏卷0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以西北作为大后方支援抗战,大批政府官员,学者前往青海实地考察,为青海垦殖事业建言献策。在全国开发西北的浪潮的推动下,青海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丈地清赋工作,耕地面积及农产产量在三十年代持续攀升。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关注程度逐渐冷却,青海省政府也逐渐放缓了对本省的农业开发,青海省的农垦活动演变为政府形式化、公式化的敛财手段。

——摘编自狄新昊《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青海农垦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宁夏农垦围绕“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管理体制、生产结构、经营方式、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财务包干,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和场(厂)负责制,打破了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特别是1983年中央提出“国营农场要办家庭农场”后,自治区农垦局下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一九八四年一号文件的若干政策规定》。1984年在垦区开始试办,职工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生产经营者,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到1986年底,农垦系统已建起6000多个家庭农场,基本上完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变革。19811988年累计实现利润6889.7万元,缴纳税金3929万元,利税合计1.08亿元。

——摘编自廖周《宁夏农垦改革初期问题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对青海农垦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宁夏农垦改革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疆开发建设的意义。
2024-04-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下·辽宁锦州·阶段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所谓“道”的划分,道之下是州统县的地方行政制度,唐太宗贞观初年,把全国分为十道,这时道只是一种监察巡视的区域,巡视道的官员都属临时派遣的性质,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又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常设的“采访处置史”管理,后来地方官吏的权利日益增大,节度使往往兼领道的长官,掌握军政大权,道也成为军事割据区或行政区,于是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摘编自王仲荦著《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在各级地方官的设置上,宋朝基本上是针对节度使的权力开刀的。宋统一后,起初是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在路之下,宋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州、县两级,与州平级并存的还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增设“监司”、“通判”等职,有力地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但也造成宋朝冗官多的弊病。

——摘编自周宝珠、陈振主编《中国历史·宋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唐到宋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两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产生的不同结果。
2024-05-06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12月23日广东女界联合会成立大会召开,提出:唤醒妇女们的意识,确保妇女在商业和工业改革中的经济独立。12月27日女界联合会草拟了题为《呈国会要求妇女参政权》的提案,提出女性生来具有和男性平等的天赋权利。1921年3月28日,广东省议会讨论“县议员选举条例”,女界联合会派以邓惠芳为首的10多名代表前往省议会请愿,要求在省宪中明定女子选举权,遭到保守派议员反对,双发爆发了冲突。第二天,数千名妇女向南方护法政府所在地进发,孙中山发表了讲话,指出妇女参政是《临时约法》的有机组成部分。4月1日省议会通过的县自治选举条例,规定“年龄在20岁以上之男子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妇女活动家们开始了长达数星期的游说。4月18日,广东省主席陈炯明发布命令:“凡本县住民年满20岁以上者为选民。”随后的选举中,黄碧魂当选为香山县议员。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广东的妇女运动进入了新阶段,全国形成妇女参政高潮。

       ——摘编自(澳)李木兰《性别、政治与民主——近代中国的妇女参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广东妇女参政运动兴起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广东妇女参政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4-05-0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学科基地大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知识分子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制定执行了相应的知识分子政策。

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吸收、教育”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教育、改造”
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再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摘编自丁俊萍、穆睿《百年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围绕“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自拟题目,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3-26更新 | 217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下·江西·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0年创办的汉阳铁厂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沿用衙门机构的职务称谓,管理机构以及运作方式也照同衙门。对于聘用的洋员,创办者张之洞让他们主要负责技术,行政管理则由中国人负责。对于数量较多的工人的管理,汉阳铁厂也采用了近代中国早期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工头制,即由工头(资深工匠)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工人,在外国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应付和完成本部门生产中所有最重要的技术操作工作。

——摘编自张忠民《汉阳铁厂早期(1890—1896)的企业制度特征》

材料二   18966月,郑观应任汉阳铁厂总办。当时汉阳铁厂问题众多,亏损严重。郑观应说,“铁厂要务,首在焦炭”,主张用机器采煤,同时建议修筑萍乡到株洲之间的铁路,如此“可望运费减,煤价廉,且不致小船装运迟滞,沿途偷卖,侵沙灌水等弊”。郑观应针对铁厂纪律松弛的现象,制定《汉阳铁厂厂规》30条。他在铁厂设立机器大学堂,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郑观应任期内的汉阳铁厂共产铁10432吨,超过了18931896年汉阳铁厂的总产量。

——摘编自杨华山《郑观应与汉阳铁厂》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阳铁厂早期管理模式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改革汉阳铁厂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适应在华贸易发展的需要,1864年,英商投资创立汇丰银行。1868年,该行已被公认为“在中国最为重要的公司”。19世纪七八年代以后,汇丰银行一家买卖的外汇数额,经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总额的60%-70%,其外汇买卖牌价成为中国外汇市场行情的准绳。从1874年到1890年,清政府共借外债26笔,汇丰银行一家贷了17笔,占70.04%,成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急先锋。1894年后,汇丰银行在承贷的外国银行中独占鳌头,并在每一笔对华贷款中,附加苛刻的条件,借此控制中国的税收存管等命脉。此外,汇丰银行营业即对外发行小额钞票,到1890年末,已达618万元,“与营业于东方各国之银行相比,则汇丰银行之兑换券流通数为最多”。

——摘编自姜建清、蒋立场《中国近代银行史》

材料二   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成立伊始,即大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经募公债、代收税款、稳定货币发行。1915年中国银行试办外汇业务,后又增加外币贷款、经理政府外债等业务,与外国银行相抗衡。1928年后,中国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帮助经营困难的张裕酿酒公司、无锡荣氏申新纱厂渡过难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银行斥巨资扶助铁道、公路、煤矿和水利建设,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支持内地经济振兴,率先发展农业贷款。抗战爆发后,恐慌蔓延,引发提存和抢购外汇风潮,中国银行为平衡汇市共投入英镑797万磅、美元1442万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银行积极为国纾难,每年经收侨汇占全国侨汇总数的50%以上,有力支援了前线。

——摘编自宗良、孙雨心《百年中行金融报国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汇丰银行在中国迅速扩张的表现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银行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