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2016-12-13更新 | 148次组卷 | 27卷引用:【校级联考】甘肃省宁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坚持抗战,才能使抗战胜利最终属于中国人民,才能实现民族复兴。

——摘编自黄文宏《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与中国革命》

材料二: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运用历史眼光分析指出:“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并纵论国际历史,作出“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的战略论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军与国民党彻底决裂、斗争到底、革命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摘编自路军陈嘉薇《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战略观》

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在党的领导下,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和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实现和巩固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大力推动经济建设,奋力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有力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的不同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的主要举措。
2024-05-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部分中国学者关于“晚明”的论述

论述出处
“‘晚’并不具有怎样特殊的意义所在,它只是一种时间的表述。‘晚明’的正式说法,就是‘明代晚期’,‘晚明’只不过是一种更为简略的称呼而已”刘晓东《“晚明”与晚明史研究》
“上起万历元年(1573年)下讫崇祯十七年(1644年)”,“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晚明时期的中国,会与以往传统史著中的晚明史视角大异其趣,会给今天的中国人带来更多新的启示”樊树志《晚明史(15731644年)》
“晚明与两个划时代意义的开端,即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和世界一体化的开端相联系”,“与以往朝代相比,白银货币化标志中国社会货币经济化的发展进程”,说明晚明社会“处于社会转型之中”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从其社会形态来说,它(晚明)与汉、唐、宋一脉相承,又不同于汉、唐、宋末世的是,在社会母胎内部不可遏制地涌现异己因素,形成社会性的浪潮,不断地侵蚀封建伦理关系的统治序列”刘志琴《晚明史论—重新认识末世衰变》

——摘编自李佳《君主政治的演进与权力关系格局——关于晚明政治史研究的范式、问题与线索的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晚明时期的中国”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项时代特征并予以说明。(要求:特征明确;说明须史实准确,逻辑严密,首尾呼应)。
2024-03-12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表“2003-2009年上海合作组织与联合国互动的大事摘编”,这些互动(       

年份

大事摘编

2003年

莫斯科峰会上,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们指出,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方面,联合国及联合国安理会发挥重要作用

2004年

在联合国大会第65次全体会议上,上合组织被赋予了作为观察员参与联合国大会的权利

2009年

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与上合组织之间的合作》,再次表明联合国与上合组织提升协调合作水平的必要性
A.反映出上合组织主导全球治理机制改革B.表明上合组织逐渐成为永久性政府间组织
C.增强了上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正当性D.体现上合组织替代了联合国大会部分职能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1930年间的上海:到处是人潮,在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在老式和新式汽车之间,在为争得人力车费而疯狂奔跑的苦力之间,冒险地挤来挤去;远处传来一阵阵清脆的打麻将牌声以及在回力球场和跑狗场里赌博的喧闹声;满街幽微地散发着甘甜而辛辣的鸦片烟气味;无数乞丐及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孩子们哀声乞讨;里弄里,家庭主妇们倒洗马桶的声音和生煤球炉子的青烟以及横跨弄堂的晾衣竹竿上挂着的“万国旗”,使里弄显得狭窄、杂乱和压抑。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二   19341月,毛泽东指出:“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1945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后在日记中写到:当地老百姓衣服整洁,乡村来的妇女不穿裙,皆是天足,没有发现绅士式的男子和涂脂抹粉、洒香水、高跟鞋等摩登装束的女子,没有褴褛污秽的流浪者,在街上没有看见过面带烟容而颓唐的人。

——摘编自黄炎培《八十年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上海社会生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延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024-01-29更新 | 332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4 主观题汇编 - 2024年1月“九省联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国古代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憬《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以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论语》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又主张统治者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孟子将孔子的仁爱理论发展为仁政的政治统治理念,主张将礼乐教化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认为统治者要在纷争的战乱中取得胜利,不能单纯地凭借武力征讨,最关键的是实现民心的归向和支持。统治者要想获得民心,则必使百姓有恒产。孟子提出了大农业的概念,将林、牧、副、渔都纳入民生的范畴进行综合发展。

材料二   管子将人民对粮食的依赖性上升到国家的层面,统治者要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治的巩固,那么就必须保证人民无口腹之忧。管子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将土壤及其产物分为九十种,建议当地生产者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商鞅大力实施其农战思想。在他看来,国家之强弱的关键在于粮食的多寡。商鞅将农业和战争紧密结合,以农养战,以战促农,把全国大部分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使其成为耕作者,从事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平时生产,战时则从戎打仗。为配合农战的顺利推行,他还提出限制人口流动,限制士大夫所养食客数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向德富、赵川《先秦儒法两家重农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和法家重农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家重农思想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3年的新感觉春天,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两岸穿越历史第一次握手的“汪辜会谈”,唤起人们不少旧记忆,带来兴意浓浓的新感觉。国家全面放开粮油购销价格,敞开供应粮油。最后一批粮票和油票,这年悄悄地从粮店、从户口本上消失了。再早几年,用了几十年的布票、豆腐票、副食本等许多象征经济短缺的票证,已先后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各种旧票证,也有新感觉,那就是成为人们的收藏品。还有件让人们从旧的记忆中做出新感觉的事情。12月,共青团中央发起青年志愿者行动。两万多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这项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在农村扶贫开发、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领域,都能看到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摘编自陈晋《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

结合材料,以“1993年的新感觉”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民政府兵工署于19377月至194010月,把原先分布在中东部的兵工单位陆续搬迁到抗战大后方。在此期间,兵工署署长俞大维签发了《兵工署更改各兵工厂名训令》,要求“查本署所属各兵工厂现多已择地迁移,原有名称与新迁之所在地多已不相符合”,“故拟重新厘定,按数字排列,并为对外秘密起见,不冠以地名,仅简称为军政部兵工署第几工厂”,“尤可使外人闻及厂名,对于兵工实力及厂址所在不能明了真相”。兵工署先后在长沙、重庆、昆明等地设立办事处,协助和解决内迁兵工单位搬迁过程中在这些地区勘察厂址、租赁场所、督饬复工等事宜。这次兵工单位的内迁,保住了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自主给养的生命线,为中国兵工事业壮大汇集了大批人才。

——摘编自熊杏林、李清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企业内迁组织与管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厂内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厂内迁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统一作出的努力。

时期对统一大业的追求
“开天辟地”之“革命救国”时期(1921—1949年)从照搬“苏联模式”以“民族自决”为核心理念的“联邦制”,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本原则的“单一制”之国家统一理念、战略和政策
“改天换地”之“建设兴国”时期(1949—1978年)全面执政的中共,对于“三大历史遗留问题”——港澳台问题,采用非常特殊的“过渡性方式”
“翻天覆地”之“改革富国”时期(1979—2012年)为适应“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形势,中共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方针政策
“惊天动地”之“复兴强国”时期(2012年至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将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大团圆,作为“中国梦”得圆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标志,不断推进港澳“人心回归”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平统一进程

——摘编自齐鹏飞《中共百年全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个时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