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0 道试题
22-23高二下·安徽蚌埠·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为宣传画《赤脚医生颂》(1972年)。这幅画作(     
       
       赤脚医生颂(诗配画)
       宋贤邦
革命青春似火红,身背药箱采百草。
毛主席教导记心中,广阔天地为工农。
A.具备了史料与艺术的双重价值
B.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审美情趣
C.展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
D.宣扬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2023-06-13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新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展现了“汉武帝(前131年—前87年在位)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不知祭天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


《张骞出使西域图》

材料二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时外交往的史实

朝代史实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
唐朝日本、朝鲜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
宋朝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
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184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幅壁画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各朝代对外政策变化趋势的理解。
3 . 《新青年》在部分省份和城市销售状况统计表
地区销售状况
湖南全省1919年8月长沙文化书社成立,半年之内销售2000本。此前销行极少。
四川成都1916年底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3个月后,销数才超过30份。到1919年下半年,销售顿然改观。
浙江杭州新文化刊物在杭州的集中出现是1919年夏秋以后。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表中的现象,最合理的是( )
A.南方社会比北方更加保守B.爱国浪潮激发民众关注时事
C.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D.《新青年》主流价值发生转变
4 . 有同学为研究宋代科举制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科举出身人数占当年全国总人口比例

时间科举出身人数占全国当年总人口比
公元1100356000.036%
公元1200645000.101%

——摘编自余保中《宋代科举制对社会分层和垂直流动的作用探析》

材料二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

——摘编自【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   是时天下学者,杨(忆)、刘(筠)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愈)文者。

——摘编自【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宋代科举制度的价值。
(2)简述宋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科举制度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徐继畲《瀛寰志略》所载地球图(局部)

材料二   康有为曾说,见《瀛寰志略》后才“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梁启超也称:“当时中国士大夫之稍有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摘编自岳亮《 <瀛寰志略>:在中国发现世界》

材料三   1861年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理因条约而产生的各种事务。又设同文馆,教授外国语言,不久其他类似的学馆也开设于各通商口岸。轮船招商局设立于1872年。开平煤矿始于1876年。……自强运动表示着一种意志单简的目的:中国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军事力量而已。纵有对他们的批评,也并不苛刻,可是运动本身范围如是窄狭,也就无从达到预期效果。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瀛寰志略》的创作背景并说明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自强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指出“无从达到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
6 . 阅读某同学的读书卡,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书名摘编内容
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1922年)中学国文的理想标准是:人人能以国语自由发表思想;人人能看平易的古书;人人能做文法通顺的古文;人人有懂得古文文学的机会。
徐复观《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1961年)胡适由过分的自卑心理,发而为狂悖的言论,想用诬蔑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方法,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向西方人卖俏,因而得点残羹冷炙,来维持早已掉到厕所里去了的招牌。这未免太脸厚心黑了。
唐德刚《胡适杂忆》(1996年)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开风气之先,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吴根友《简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胡适的“历史观”》(2013年)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来,学术界对胡适的整体评价逐渐由负面转向正面,进而更加全面,对其“历史观”学术价值与产生的问题分析,也趋于客观。

(1)指出《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的史料类型并评析其价值。
(2)指出徐复观、唐德刚、吴根友三位学者对胡适评价的倾向,结合史实简述各自的依据。
2023-07-06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图像史料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用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美术作品时,要经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前图像志描述”,即观者眼中直接看到的事物;第二层次“图像志分析”,即注重人物和故事的识别,需要确认图像中的内容与主题,并将其中的象征物加以阐释与简单联系;第三层次“图像学阐述”,则需要辨认出艺术家在作品中传达的深意,深入了解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挖掘艺术家表达的更深层次内涵。

—摘编自《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经典美术作品节选

   

图:李琦《农民和拖拉机》(年画)1950年创作。1950年5月,政务院在中南海举办农机展览会; 1951年,国家开始推广新农具。

       


图:邓澍《和平签名》(年画)1950年创作。1950 年3月至11月,中国各界积极响应“斯德哥尔摩世界拥护和平大会”运动。

一选自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官网


根据材料一中的图像学研究方法,从以上两幅美术作品中任选一幅进行探究。
(要求:对画作由浅入深进行描述、分析、阐述,并得出一个结论;注重历史信息的运用,分析逻辑严密,表达条理清晰。)
2023-07-01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服饰作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幂篱。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徽之后,皆用帏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帏帽大行。中宗后(女子)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开元末,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衣胡服。

——摘编自《旧唐书·舆服志》

材料二   图是唐代张萱所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

材料三   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升平,而玄宗以声色犬马为羁縻诸王之策,重以蕃将大盛,异族人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

——摘编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阐述三则材料对研究唐代服饰的价值。
(2)依据三则材料,概括唐代服饰发展呈现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时代风貌。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唐代服饰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
2023-06-28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42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灌制了一套中国革命歌曲的唱片,片名叫《起来:新中国之歌》,收录了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在内的一组进步歌曲。宋庆龄欣然为唱片作序,出售唱片所得也汇到国内支援抗战。一时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代表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被译成多种语言,传遍全世界。以上史料最能反映出(     
A.爱国华侨的巨大贡献B.抗日战争的时代价值
C.东西文化的剧烈碰撞D.革命歌曲的发展历程
2023-06-24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上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陆上丝绸之路衰败的原因。

材料二:关于汉唐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



汉西域诸国图(南宋绘)

注:图中部分文字为: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部刺史,以酒泉诸郡为凉部



敦煌莫高窟第 45 窟(盛唐)“胡商遇盗图”

注:图中文字为:……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赉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 若称名者,於此冤贼当解脱。重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

材料三:习近平提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路国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一个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中国,可以更直接细致地感知和了解优秀的中华文明,进而接纳甚至吸收其优秀的成分。

——摘编自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基础和时代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