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8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华夏民族深感异族内迁给华夏文明带来的危机,因此强调“夷夏之辨”。至战国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内迁民族已被华夏所吸收、融合,出现了华夏居中、“戎夷”分布四方的“五方之民”的观念。这一变化(     
A.为大一统政治格局奠定了思想基础
B.说明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基本上消失
C.加速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D.维系了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和谐关系
2023-07-13更新 | 292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秦朝在控制了桂林那、南海郡、象郡和黄河至阴山间的地区后,陆续从内地迁移有罪官吏、囚徒和普通民众前往开发、成边。这一举措(     
A.有利于边地与腹地的融合B.稳定了中原地区社会秩序
C.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D.缓解了北方地区人地矛盾
2023-07-05更新 | 25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6年,陈云提出:在城市经济中,国家和集体等公有形式是城市经济的主体,但可以保留一定的个体经济作为补充。国家市场作为市场的主体,但可以以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上述主张(     
A.总结了“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作经验B.对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有借鉴作用
C.指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向D.有助于我国成功克服经济困难局面
2023-06-23更新 | 19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
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
2023-06-10更新 | 9476次组卷 | 64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中医药是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大特色和亮点,面对疫情,我国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下列关于汉代医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医圣张仲景著《千金方》
B.《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C.《伤寒杂病论》莫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D.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的药典
2023-10-20更新 | 309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2022年12月,中国与沙特联合举办“中国——阿拉伯国家”“中国——海合会”“中国一——沙特”元首“三环峰会”。2023年2月,伊朗总统莱希访华,3月10日,中国成功协调伊朗和沙特两国达成北京协议,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各领域合作。材料表明(     
A.古代中国与伊朗、阿拉伯地区有密切的文化交流
B.中、沙、伊三国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C.中国倡导全球安全倡议,重视发展与周边的关系
D.中国外交体现了“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理念
2023-05-28更新 | 884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代李时珍将《本草纲目》中对近两千种药物的探察视为“吾儒格物之学”,但在书中仍将木材的“坚脆美恶”归因于“各具太极”。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将颜料制备视为源于易经八卦中的“依坎附离”。这反映出,当时(       
A.科学研究深受传统文化束缚B.儒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C.格物致知观念促进社会转型D.西学东渐影响国人观念
2023-05-19更新 | 608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皇帝都喜欢饮茶,并常将北苑(属福建)进贡的建茶赏赐给皇亲贵族、近臣与功臣。这一时期,比试茶品高低的斗茶风气盛行,经过丁谓、蔡襄等士大夫的倡导,逐渐传播到上层社会,最终成为一种清新雅致的茶道艺术。当时以福建建州为中心烧制出的各种瓷器称“建盏”。宋初,当地一些窑工技师在黑釉盏中有意加点白釉烧造而成的“鹧鸪斑”,是当时生产工艺中的新技术,“点试茶家珍之”。此外还有兔毫盏、油滴盏等种类,仅宋代建阳水吉一带就有龙窑99条,其窑炉的长度短则几十米,长则百余米,一窑的装烧量最高可达十万余件。

——摘编自杨静《宋代建茶的崛起与茶文化兴盛关系探论》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福建建盏制造业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项推动宋代建盏制造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燕后裔冯宝任南梁商凉郡(岭南南越地区)太守,娶当地俚人冼氏女为妻。他在当地办理词讼,教民耕织,开设士林学馆,吸纳俚人子弟入学读书。这些举措(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维护了岭南地区的安定
C.推动当地农耕文明发展D.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历史记载:明代松江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植棉,当不止百万亩”;清代太仓、海门等地“务本种稻者,不过十之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分之七八”。这反映明清时期(     
A.传统的经济结构开始解体B.经济作物在南方的广泛种植
C.重农抑商的政策出现松动D.江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