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1 道试题
1 . 依据如表可知,新时代的中国(     
时间(2018年)名称主旋律主旨演讲
4月8日—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改革开放《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
6月9日—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弘扬“上海精神”《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
9月3日—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一带一路”《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
11月5日—10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市场开放《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B.重点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
C.彰显负责任的大国担当D.积极参与联合国为中心外交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旧唐书食货志》、《通典》等记载: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均田赋税法令,作每丁岁入租庸调若干;开元二十五年令:诸课户一丁租调,准武德二年之制。然而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时均田制尚未颁行。以上记载均未指明受田丁课役若干。据此可知(     
A.均田制是租庸调制顺利推行的基础B.租庸调制和均田制都以人丁为标准
C.均田制的瓦解导致租庸调制的衰落D.租庸调的负担者不一定是受田之人
2024-01-13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毛泽东立即领导根据地人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同时期“鄂豫皖,也贯彻六大的决议精神,制定土地纲领和政策”,“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有了很大发展,到1930年夏,分布在……等十多省的一百多个县。”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进革命,从而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革命战争获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正如毛泽东所说,才能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白竹林、胡克洋《抗日根据地与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之比较》

材料二 在重庆谈判和后来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间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疯狂地进攻解放区并抢占一些大城市和重要交通线。对于蒋介石所采取的这些行动,中共十分重视人民军队的兵源补给问题。在广大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以保证人民军队的兵力之源,为以后的战略决战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王金领《试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展的原因并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4 .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度。有关“猛安谋克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契丹族的民族管理系统B.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C.是金灭南宋的重要保障D.适用于金统治下的所有民族
5 . 二次革命失败后,为继续革命,孙中山先生改组同盟会,要求重新登记的国民党党员必须履行按手印的仪式,并向其宣誓绝对服从。但这一要求却遭到黄兴等部分老同盟会员的抵制,致使中华革命党最终影响有限。孙、黄这一分歧主要体现了(     
A.政党建设的理解差异B.革命党内部分歧已久
C.民主革命彻底性不同D.缺乏真正的民主意识
2024-01-0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清查人丁数字以征丁赋,顺治八年(1651),至康熙五十年(1711)已恢复到2460万。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五十五年(1790)突破3亿大关。道光二十年(1840),全国人口已达到4.1亿。……“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相当于固定和取消人头税,既刺激了人口生殖,对定居乃至流动人口的清查更加严密,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版图扩张和改土归流也增加了不少新注籍的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在清政府重农政策引导下,使客观上有可能养活更多的人。

——摘编自《清代的经济与社会》

材料二:乾隆中期,官方记载的全国耕地面积为7.8亿亩,通常认为实有耕地面积当在10亿亩左右。根据清人估计,人均占有耕地应达到4亩,方能维持温饱以此测算,到道光后期更降到2.5亩。自康熙后期起,粮价、地价直线上涨,并带动了其他商品物价的普遍上扬。人口过剩现象也逐步出现,无业流民数量日增。

——摘编自《清代的经济与社会》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影响。
2024-01-0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康有为认为,“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唔《六经》也。泰西所以强者”,他们意在(     
A.维护儒学地位B.调和中西文化
C.倡导变法图强D.抵制共和革命
2024-01-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     
A.秦末反封建农民战争的再继续
B.刘邦反抗项羽残酷统治的正义斗争
C.争夺全国最高封建政权的斗争
D.项羽为维护农民利益同刘邦的斗争
2024-01-0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我最喜欢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时代是思想之母”,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为了改良麦、棉品种,荣氏兄弟在20世纪20年代初设立了农事试验场,进行实验工作。荣氏兄弟接受爱国实业家张謇“用教育来创进实业”的主张,先后在无锡创办了公益第一、二、三、四小学,在上海申新一厂办子弟学校,为了培养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创办了公益工商中学,并设有商店、银行和工厂,供学生实习用。

经过五四爱国运动,荣家企业在抵制外货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22年,其中茂新有4个厂,福新有8个厂。其生产能力,拥有纱锭13万余枚,比创办时期增长了9.4倍。1921年,荣宗敬任总经理。这标志荣氏企业系统基本形成。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荣氏企业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荣氏兄弟的事迹。
2024-01-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