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初,面对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政令难以得到顺利贯彻的问题,每遇到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到了开元十一年,并在政事堂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包括皇帝诏命在内的一切政令,方能生效颁行。随着盛唐时代政事堂工作重心向分理行政倾斜,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正式在皇宫内设立了翰林学士院,不计官阶品秩,主要负责起草任命将相大臣、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宋辽夏金元明清各朝都设有翰林学士或学士,在政治权力结构中居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的发生的变化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调整的作用。
2024-01-0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文物“直行铭文夔(kuí)凤镜”出土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在洛阳西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铜镜出土。对上述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B.丝绸之路沟通中外交流
C.手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各地D.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当时流行“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争霸”战争的需要,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表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西汉、唐、九宋南北方人口分布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公作”、“分地”的含义,并概括说明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中经济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汉唐以来中国人口变迁信息,并分析变迁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和全国连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023-12-13更新 | 271次组卷 | 72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191110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202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编自[]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

材料三

为什么民国初年的军队不尽忠于民国,不拥护民国的宪法呢?我们老百姓的国民程度是很低的,他们当兵原来不是要保御国家,而是要解决个人生计问题。如不加以训练,他们不知道大忠就是忠于国家和忠于主义,只知道小忠,忠于给他们衣食的官长和忠于他们同乡或同族的领袖。野心家知道我国人民乡族观念很深,从而利用之以达到他们的割据企图。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2)概括材料二、三中费正清、蒋廷黻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
6 . 孔子在《论语》中对尧舜极尽溢美之词;孟子则言“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墨子笔下的舜是个农夫、陶工、渔民,因贤能受到尧的赏识推举;庄子则称尧杀害长子,舜流放母弟,“不足以为德”。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彼此之间攻讦不断B.迎合统治阶级需要
C.追求理想化的政治D.秉持不同政治立场
2023-12-02更新 | 38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主题是(     
学派主张
儒家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墨家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以法为工具,控制臣民
A.构建官僚政治且B.变革选官制度C.加强中央集权D.重建政治秩序
2023-11-28更新 | 64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27年,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提出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要求“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据此可知,上述思想和原则(     
A.有利于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加强了党在军队中的基层组织建设D.为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9 . 司马光曾盛赞某位先代大儒:“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司马光的诗句盛赞的大儒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
10 . 议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下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护乌桓校尉②宜政院③伊犁将军
B.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
C.①护乌桓校尉②北庭都元帅府③理藩院
D.①安西都护府②宣政院③理藩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