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近期,共青团中央不断发声,力挺岳飞、文天祥等数位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这是因为他们
A.率军抗争并完成了统一B.参与反抗元朝民族压迫的斗争
C.符合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D.是宋元时期反侵略的民族英雄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都认识到竞争现象的存在,并有深入思考。他们都认为,好的竞争能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坏的竞争则会造成冲突和杀戮,导致社会的崩溃。在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符合“礼”“义”标准的“君子之争”和只顾谋求一已之私利的“小人之争”。古希腊人认为,战争这样的竞争是坏的竞争,而各种和平的竞赛活动则是好的竞争。古希腊发展出体育赛会制度,在古代中国则有作为“射礼”的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都带有仪式表演和道德教化的功能。古代中国通过比赛来学习礼仪和培育“君子”,古希腊的竞赛活动则承担着培育合格公民的责任。

——摘编自王大庆《试比较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竞争观念》

材料二   梁启超把“竞争”分为两种——“内竞”和“外竞”,他最关心中国同其它民族特别是帝国主义者的竞争,“循物竞天择之公例,则人与人不能不冲突,国与国不能不冲突,国家之名,立之以应群者也。”《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把“合群”竞争看成是近代以来竞争的根本特征,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充满着民族国家之间激烈“竞争”的世界……梁说:“盖人类进化云者,一群之进化也,非一人之进化也。如以一人也,则今人必无以远过于古人。”

——摘编自王中江《进化主义原理、价值及世界秩序观》

材料三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所有社会生活和交往中都存在着竞争行为,而且形成了竞争文化。从竞争的角度认识现代社会,是一个重要视角,对于理解这一社会的性质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然而,竞争文化只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工业社会这一阶段的文化,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一种合作文化正在生成,并将取代竞争文化。

——摘编自张康之《论竞争文化的终结以及合作文化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竞争”观念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梁启超“竞争”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谈谈你对当前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看法。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朝廷大力推广儒教的同时,一种生动的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城市中逐渐成型了。大部分城市居民没受过高等教育,不太了解孔子、朱熹或其他学问大家。但是他们中大多数是识字的商人,他们更喜欢一些比在茶馆酒楼里消遣更需要智力的娱乐,通俗小说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儒家学者看不起通俗小说,认为它们是拙劣的虚构,于现实毫无意义。但是,印刷术的发展使得图书可以大批量低成本印制,明清时期,城镇居民们就热衷于购买这种充斥于中国各个城市的快节奏的小说。很多小说几乎没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甚至还有隐晦色情的内容,非常吸引读者。

材料二:除了有意识地从古代汲取灵感,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思想也反映了欧洲对东半球事务的参与日益增加。随着商人们把欧洲与更广大的半球经济体联系在一起,欧洲各民族也日渐富足,使他们能够在艺术创作和学术支持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他们的画布上画上了新近引起欧洲人注目的各种东西,如丝制外套、陶瓷器皿、漆木、香料罐、外族人以及来自异域的动物等。王公和富庶的庇护人委托制作了数以百计的这类绘画,使他们的皇宫、住所和商业场所呈现出世界性的风貌。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16世纪前后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等。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东学西渐”对于欧洲而言,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此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盾,为了争霸,欧洲诸国就必须加强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即设法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突破天主教的专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愿意接受中国文明、封建统治者(包括教会)对中国是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主张引进并改造、吸收中国文明的,主要是代表新兴资本势力的变革者。

——摘编自刘永拮《“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东西方文学和绘画艺术呈现出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前后至18世纪欧洲出现的“东学西渐”与近代前期中国出现的“西学东渐”现象的异同。
2020-08-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有的人回答“子孙满堂”。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主要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2016-11-21更新 | 334次组卷 | 48卷引用:湖北省黄冈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变法的出发点是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立足,并最终实现国富兵强,这体现了他“务实功利”的价值追求。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发,传统的道德伦理准则已难以支配社会生活,强权主宰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次变革在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秦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该变法的积极一面在于用爵禄和刑罚将人们追求利益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到国家需要的道路上来,把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思想都引入一种轨道式的模范。但此次变法对法律过度的依赖,比如鼓励亲属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却也撕裂了人伦亲情;“轻罪重刑”使司法行为恐怖化;“不赦不宥”使“犯罪分子”一旦获罪则走上绝路,这些繁密的法令使秦人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的道德水平也渐渐降至仅仅遵循法律规定的最低线。

——摘编自许鸿基《商鞅变法的法治思想与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践行“务实功利”价值追求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务实功利”的价值追求。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新青年》第5卷第1号)

材料二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只有一个主张——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新青年》第7卷第1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胡适不同于陈独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胡适不同于陈独秀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评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国的戏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在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它呈现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衰的艺术感染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戏曲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时代带有巫术色彩的歌舞活动。周朝开始由职业演员“优伶”代替巫师。汉代出现了“百戏”的繁荣局面。宋代适应市民口味的文化娱乐形式获得长足发展,戏曲步入了它的形成期。北宋灭亡后,宋杂剧南下北上一分为二。南下杂剧与南方地方音乐、民间小戏融合而成我国戏曲史上最早的正式戏曲形式——南戏。而在北方,以金院本和北方音乐为基础的一种戏曲形式也迅速成熟起来,在金末元初之际已发展定型,这就是元杂剧,或称北曲杂剧。元杂剧是一种融合艺术,它把文学、表演、宾白、舞蹈、演奏、歌唱等融为一体,开创了我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到了明代,在吸收了元杂剧北曲基础上形成的新戏曲形式——传奇,取代了杂剧在剧坛的主导地位。清康熙年间,由“南洪(洪昇)北孔(孔尚任)”创作的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都是在爱情和国难之间寻觅历史的兴亡之感和人生之慨,引起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沉思考,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摘编自《中国戏曲史钩沉》

材料二   钱玄同说“要中国有真戏,非把中国现在的戏馆全数封闭不可”“如其要中国有真戏,这真戏自然是西洋派的戏”。傅斯年曾声明自己“对于社会上所谓旧戏、新戏,都是门外汉”,他声称“中国旧戏,实在毫无美学的价值”“现在流行的旧戏,颇难当得起文学两字”。同样自称“门外汉”的周作人,断言中国旧戏该废的理由是“从世界戏曲发达上看来,不能不说中国戏是野蛮”和中国旧戏“有害于‘世道人心’”“至于建设一面,也只有兴行欧洲式的新戏一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学者谈“旧戏”的社会背景并对其观点加以评价。
8 . “明清之际,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导致材料中“碰撞”“转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黄宗羲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B.理学思想日益走向僵化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
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2017-10-11更新 | 252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历史上,士人阶层自身的演化与历史的演进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材料一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旗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关系而结成的友谊。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过程。……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其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于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自觉的、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得以产生的思想契机,也是他们区别于社会其他阶层的明显特征。“仁义礼智”被“奇技淫巧”打得落花流水,明智的知识阶层开始检讨传统学术的价值,摒弃了偏见与无知,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中国古代士人素来以治国平天下为自己的学术成就与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最终唯有通过政治的实践和检验来确证它的价值。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一方面他们继承并发扬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萌生与政治决裂、向知识回归的自我意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时期新型士人阶层的历史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推动这一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认为现代知识分子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