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对华地图盗绘一览表(部分)

制图年月

地图名称

制图机构

1872

台湾南部之图

外务省

1874.4

台湾全岛之图

海军水路寮

1874.10

清国渤海地方图

陆军参谋局

1874.10

陆军上海地图

陆军文库

1875.10

北河总图:通州-北京

兵学寮、学课部

1876.4

辽东大连湾图

陆军文库

1877.7

清国沿海诸省

海军水路局

1879.1

直隶山东两省全图、福建省全图

参谋本部

1879.5

江苏省全图

参谋本部

1879.10

广东省全图

参谋本部

1894.9

满洲全图

参谋本部

——整理自许金生《盗测中国:近代日本在华秘密测量史概述》等

提取材料信息,得出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提取至少2条信息,推论合理,表述清晰。)
2024-02-22更新 | 16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

——摘自《史记·高祖本纪》

材料二   千年之后的司马光,在其《资治通鉴》中对萧何营造豪华未央宫的理由进行了批驳:“王者以仁义为丽,道德为威,未闻其以宫室镇服天下也。天下未定,当克己节用,以趋民之急。而顾以宫室为先,岂可谓之知所务哉!昔禹卑宫室,而桀为倾宫。创业垂统之君,躬行节俭,以训示子孙。其末流犹入于淫靡,况示之侈乎?孝武(汉武帝)卒以宫室罢敝天下,未必不由酂侯(萧何)启之也。”

——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高祖对萧何营作未央宫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司马光对萧何营作未央宫的看法。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戊戌维新运动在江淮大地兴起到辛亥革命胜利,安徽政论报刊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后,《皖报》以“开风气,拓见闻,联官民,达中外”为创办宗旨,大体上以发表政论、普及新学和传播新闻为主。

辛亥革命前夕,《安徽俗话报》发表了陈独秀的《亡国篇》《说国家》,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原来是一国人所公有的国,并不是皇帝一人所私有的国”。《安徽白话报》在《演说》栏目中讽刺象征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辫子为“猪尾巴”,并强烈谴责帝国主义列强侵夺中国主权的行径。

辛亥革命后,《安徽公报》主要刊载法令、法律等官方文件,如《临时大总统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同年出版的《均报》还树立了革命旗帜。

此后,随着袁世凯实行舆论控制,这些带有革命色彩的进步报刊纷纷停办。但是,报刊浸润宣传的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最终汇成推翻洪宪帝制的革命浪潮。

——摘编自王玉洁《辛亥革命前后安徽政论报刊舆论宣传转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胜利期间安徽政论报刊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1-26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

——张荆红《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

材料二

材料三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       2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

三中全会                           国代表大会

材料四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3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
(3)从材料三中,任取一幅图片,指出该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并作简要说明。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
2024-01-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庚子事变后,中国新思想界提出了建立国民政治的主张。

当时的中国尚缺乏建立多数人参与的国民政治的条件,但西方平民主义的影响,民主的平等逻辑,以及动员大众参与救亡的现实需要,却使部分中国人开始追求大众民主。这部分人认为,中国政治不但是专制政治,更是满人对汉人的“贵族政治”,必须以民族革命去除满人的贵族特权,才能建立国民政治,实现国民权利平等。他们将主权在民看作共和政治的本质特征。其中很多人信奉卢梭的人民主权说与国民公意说,戴季陶将“人民”“国民公意”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实际上是将“国民国家”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国家机关当作“国民公意”的化身。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人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调是治民,而非民治。由于缺乏“国民政治”的思想传统,国人在初接触近代西方政治思想时,能以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观念理解其议会制度与选举制度,却难以接受“民主”、人民自治的观念与制度。另外,受传统贤人政治论以及西方精英主义的影响,鉴于实际的国民程度,立宪派以及部分中间派人士则因恐惧“暴民政治”而鼓吹精英政治、贤人政治。

对于平民主义和精英主义的争论,陈独秀表示并不排斥少数精英的作用,但强调“多数人之觉悟,少数人可为先导,而不可代庖。 共和立宪之大业,少数人可主张,而未可实现”,真正国民政治的实现必须“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希冀政府立宪的开明专制论,主张由革命党创立共和的革命程序论,主张“中坚阶级”主持共和的贤人政治论,都不可能得真正的共和宪政。

——邹小站《清末民初思想界关于平民政治与精英政治的争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平民主义和精英主义的争论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6 . “统购统销”政策在我国曾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随后对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它们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5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三、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析“统购统销”政策。
2024-05-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选择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末”。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不仅有“末”,还有一个时段被定义为“晚”,这三个时段即晚唐、晚明和晚清,都尚有数十年时间的延续。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虽然出现颓势,但是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一般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摘编自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说明:可对该学者整体或部分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3-11-2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浙江人郑师道因调查盐政来湘,在长沙求见妇女运动领袖唐群英遭拒,遂捏造成婚广告毁唐名誉。1913年2月16日,《长沙日报》未经核实即刊载郑师道送来的结婚广告。广告登出后,唐群英要求报馆更正未果,当晚8时率男女30余人“直入排字房,将已排成之版及一切架上铅字、铅件、盆灯、玻璃窗等尽行捣碎”。事后,唐群英和女子参政同盟会通电,指责该报“有意污蔑唐君,摧残女界”。《长沙日报》因此停刊半月之久,报馆向法庭起诉唐群英。双方各延律师,法庭判唐群英败诉。报馆总经理文斐污蔑唐群英行为不端,唐群英表示将与郑、文二人辩个明白,要么给郑、文二人各一枪,要么自己手枪自击。后经人调解,法庭判决,文斐登报更正虚假结婚广告,更正攻击唐群英的不当之语,并赔偿《长沙日报》损失费大洋2000元。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三卷》102页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信息,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评析。(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论述合理。)
2023-11-23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苏杭地区的居民职业结构表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工人

工场主和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材料二   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重要经济指标统计表(部分)

糙米价格(每石)

棉布价格(每匹)

踹匠工资(每匹)

1665年

约400文

约30文

l1文

1724年

约1000文

约30~35文

约11文

18世纪末

约1500文

约100~200文

约14文

(注;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壮者每天可踹布5匹:苏州当时有踹匠约2万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苏杭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中新现象及产生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统计表中经济指标的变化趋势加以评析。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图是指以海洋及沿海陆地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地图。宋元时期,中国海上活动频繁,航海图的制作与使用也随之发展。这一时期的航海图,大多详细记录了航线和港口信息。明清时期,除航海图外,还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如明代的《筹海图编》,不仅详细描绘了沿海地区的山川地形、岛屿分布、潮汐水流等自然地理信息,还标注了军事要塞、烽火台、港口炮台等信息;又如清朝嘉庆时期的军事海图《台州府太平县海洋全图》,不仅详细记录了台州府沿海的地理信息,精确标注了地形、水文等,还明确划分了内洋与外洋的界限,尤其强调炮台和信号站的位置。

——摘编自朱鉴秋《中国古代航海图发展简史》等

材料二   1869年,福州船政局的干吏黄维煊绘制的《皇朝沿海图说》被认为是译自英国人的绘图。1874年,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了《大清一统海道总图》,其中的克来格岛、挨金可尔特岛等地名均来自英文音译。清政府还派遣留学生赴英国专习测绘海图技术。1895年后,程鹏、陈寿彭、朱正元、童世亨等晚清士人,自发地从英版航海图中汲取新知,编译海防图。程鹏绘制的《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大旨据英国海部图”但“命意不同,注重陆岸形势”。此后,中国传统航海图和海防图二分的局面逐渐消融。

——摘编自何国璠韩昭庆《明清时期中国海图方位的演变》

(1)结合材料一,简析宋元到明清时期海图编制的变化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对晚清时期编译海图增多的现象进行评析。
2024-05-15更新 | 33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