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3 道试题
1 . 民族一统是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致力实行包括政治、文化、思想、民族在内的真正大一统。对大一统理论体系的构建,董仲舒可谓居功至伟,董仲舒曾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司马迁的《史记》中也阐释了圣王同祖”“华夷共祖的社会理想,注重华夏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有了理论依据后,汉武帝就以实际行动外事四夷。

——摘编自邹国力李禹阶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源:以西汉武帝时期族群整合为研究对象》

材料二 四守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威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

——(汉武帝泰山封禅)泰山石刻文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大一统”理论体系的内涵并简述汉武帝“外事四夷”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外事四夷”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自北宋始,部分儒生对苏轼就多有批评,如王觌斥责苏轼“喜怒任情”以及“习为轻浮”,及至南宋,朱熹对苏轼的批判更加全面,“苏氏学术不正,其险谲慢易之习入人心深”“好放肆”“东坡则杂以佛老,到急处,便添以佛老相合。”这表明(     
A.儒学道德自觉意识强化B.儒佛道三教矛盾尖锐化
C.朋党之争影响人物评价D.理学重视思辨认识全面
3 . 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王氏当权,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七族相继掌权。材料反映了(     
A.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形成B.上族是东晋特有的阶层
C.魏晋庶族丧失政治地位D.东晋时期皇权相对削弱
4 . 下表为春秋时期《管子》书中农学思想的摘录。据此可知,当时农业生产(     
一农之事, 必有一耙、一挑、一镰、一椎、一鎒、一铚, 然后成为农。《轻重乙》篇
深耕、均种(种植的间隔均匀适度)、疾耰(平整土地)。《小匡》篇
善为国者, 必先除其五害(指水、旱、风雾雹霜、厉、虫)。《度地》篇
A.注重多种经营B.力求精耕细作
C.提倡天人合一D.重视人的作用
5 . 明代民歌《时尚劈破玉歌》唱道:“做生涯委实直堪羡,走燕齐经楚粤,天涯海角都游遍,江湖随游荡,万金腰系缠。四海为家,四海为家,到处随消遣。”这反映了当时(     
A.拜金逐利观念盛行B.世界市场影响扩大
C.传统思想受到冲击D.长途贩运贸易兴起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的出现和形成是诸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仅能够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运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

材料二   唐初,面对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政令难以得到顺利贯彻的问题,朝廷设立了政事堂制度,每遇到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后改为“中书门下”),并在政事堂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包括皇帝诏命在内的一切政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方能生效颁行。随着盛唐时代政事堂工作重心向分理行政倾斜,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正式在皇宫内设立了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主要负责起草任命将相大臣、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并承担起了参与决策机务的工作。此后,宋辽夏金元明清各朝都设有翰林学士或学士,在政治权力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政治制度创新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中央决策机制调整的作用。
7 . 武昌起义后,南京临时政府设立内务部取代晚清民政部。其职权变化如表 所示
时期名称主要职权
清政府民政部管理全国警察、卫生、户口等事务
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管理警察、卫生、宗教、礼俗、户口、田土、水利、工程、善举、公益及地方行政事务,监督所辖各官署及地方官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贯彻民生主义思想B.意图重建社会秩序
C.尝试扩大阶级基础D.全面学习西方制度
2024-05-2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借西晋王室衰微之际,以迁移、战争等方式在北方地区建立政权。为构建政权的合法性、适应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各少数民族政权(     
A.推行汉化改革B.强调民族特性
C.加强中西交往D.调整军事政策
2024-05-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9 . 唐太宗曾提出“今李家据国,李老在前;若释家治化,则释门居上”,但也言明“朕今所好者,唯尧舜之道,周孔之教,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据此可知,唐朝(     
A.盛行三教合一的思潮B.重视宗教的实用功能
C.完成复兴儒学的任务D.缺乏统一的治国理念
2024-05-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10 . 周制下,“国人(住在城里的平民)当兵,野人(住在城外,地位低下)不当兵”;春秋开始,允许野人与国人一同服兵役;战国时期,各国建立起普遍兵役制,在战争时国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下令征兵。这一变化(     
A.推动了封建城市出现B.动摇了周王室权威
C.促进土地私有制形成D.体现国家集权增强
2024-05-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