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1918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以极其尖锐的形式暴露了出来,战争空前残酷,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战后结局的混乱,使世人为之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西方文明的普遍怀疑,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光明的前途,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巴黎和会分赃的严酷事实,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强烈的打击和失望中觉醒,为寻找挽救中国危亡的新途径进行理智的思考,开始选择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金鸣娟《试析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影响》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一战”前后思想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08-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白沙县海南中学白沙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和谋臣们就意识到人口规模对争霸的重要性。比如“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就曾接纳管仲的建议,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越国由官府出面为孕妇提供免费的接生服务,并为新生儿家庭直接提供物质奖励,而且是生得越多奖励越多;商鞅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推动了更多年轻人尽早结婚。

——据梁建章《中国人口政策变迁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政府实行轻徭薄赋的赋税政策,鼓励人口繁衍,特别是康熙晚年实行所谓“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同时,清代疆域扩大,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被纳入人口统计与户口编审的范围,人口统计范围的扩大使人口数量得到极大地增加。为了养活众多人口,主要的增产途径就是增加耕地的面积,进入山地、丘陵地区开垦拓荒,加上外来耐旱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全域性的开发,如东北、西北、西南、台湾等地。这些使明清时期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了两千年封建时期中国人口1%左右的年平均增长率。

——据蔡欣《探究明至清中叶人口增长的特点、原因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政府鼓励生育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政府鼓励生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6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1954年,全国人大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60年代中期又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路自信,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成为并列式的存在。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政府不予干预的情况下,经济作物的种植显然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左翼学者述及的乡村惨况,正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萧条期。当时乡村危机……更本质的原因则是中央政府缺乏应有的执政能力造成的。当市场波动之时,具有垄断规模的企业经营者势必要转嫁危机,由于缺乏政府的保护,力量分散的农民最易沦为经济危机的终端受害者。

——杨耕《中国近代史研究》

材料二:近年来,党和中央政府大力推行“三权分置”改革,它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三权分置”开辟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新路径。实行“三权分置”,赋予新型经营主体更多的土地经营权能,有利于促进土地经营权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三权分置”丰富了我们党的“三农”理论。“三权分置”实现集体、承包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对土地权利的共享,有利于促进分工分业,让流出土地经营权的承包农户增加财产收入,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收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魅力,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重要内容。

——尚云才《“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重大创新》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危机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权分置”改革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是代表当时中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农学经典,宋代的《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囊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明代的《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是传统农学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集大成之作。近代西方农业科学传入之前,中国农书估计达千种之多,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001903年,罗振玉编纂刊印了《农学丛书》。该丛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书和部分国外农书,反映了中国传统农学的发展趋向。1924年,万国鼎等人编著的《中国农书目录汇编》是第一部对中国古代农书进行系统分类编目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部于1955年提出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决定在南京农学院设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该研究室成立后,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农学遗产选集》《氾胜之书辑释》《陈男农书校注》等书,得到了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的高度评价:后来、研究室又以古代农书为主要资料,编写了中国首部综合性农业科技史著作—《中国农学史》。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轰动,被誉为农史学科领域的里程碑。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编写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以来农书整理变化的特点。
2023-06-21更新 | 1404次组卷 | 9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6 . [近代中西方的社会转型]

材料一 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和冶金业的机械化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个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启动社会变迁的那些决定性因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当时的中国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稳固模式政治上是高度专制集权的官僚帝国丝毫不见启动社会经济转型的内部动力和物质条件。不同于中国的单一结构式的农业社会英国已经孕育出内源性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和变革的前提条件……那种认为西方更多是靠对东方掠夺而发达起来的想法并不准确当时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才是起决定作用的而且它们在启动阶段是起主导作用的。

——摘编自白少飞《以大历史观看待中国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有哪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未能产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及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国时期,日益严重的农村与农民问题,引起了知识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由此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近代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现在是要从调整社会关系以达于新社会关系的建立。调整之道,先要稳住它,再徐徐调理它,而无须多少人为的造作。我们拒绝所有暴乱的行动。唯社会有权,而后国权乃立。乡村建设运动就眼前说,以立国权。在此以后,一切建设才可如飞地前进。

——摘编自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1937年)

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忽视以农村区域作革命根据地的观点,忽视游击战争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年)

中国农村的真正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不在于紧缩农民的开支,而应该增加农民的收入。恢复农村企业(发展“草根工业”)是最根本的措施。

——摘编自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1939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对农村与农民问题的研究形成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农村社会改造的出路在哪里。
8 . 曾有参股洋务民用企业的商人这样说道:“若云官办,则实招商股,若云商办,则有总办、帮办、提调名目。商民虽经入股,不啻途人,即岁终分红,亦无非仰人鼻息。”此商人意在(     
A.说明洋务民用工业的性质B.强调产权变革的必要
C.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D.宣泄参股商人的不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73年,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经由华蘅芳等人翻译介绍到中国,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欢迎。赖尔在其理论中批判了作为主流学说的“灾变论”对地质进化的解释,认为它忽视了事物量的变化和渐进过程,把“超自然力”看成是引起灾变的原因。由此可知,赖尔的地质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A.适应了中国社会变革B.得到了民众普遍认可
C.动摇了传统主流思想D.开启了西学东渐序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垂死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为这场运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法国,参加启蒙运动的学者有200多人。启蒙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各个方面。启蒙运动的进行使西欧和整个世界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变为行动、改良变为革命。社会结构、政治权力和政府组织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摘编自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材料

材料二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澜,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想用启蒙手段达到救亡目的。然而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充满战乱苦难,国家利益与人民痛苦压倒了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为了群体的救亡,个人权利、自由与尊严都显得不切实际,启蒙工作因而受到了牵连。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前)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新文化运动启蒙工作在五四运动后“受到牵连”的原因。
2023-08-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