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摘选自史书所载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

重要帝王

事迹摘选

前赵开国君主
匈奴族刘渊
永嘉二年(308)元海(刘渊的字)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永凤。以其大将军刘和为大司马,封梁王;尚书令刘欢乐为大司徒,封陈留王;御史大夫呼延翼为大司空,封雁州郡公;宗室以亲疏为等,悉封郡县王,异姓以勋谋为差,皆封郡县公侯
后赵开国君主羯族石勒大兴二年(319),勒伪称赵王……依春秋列国、汉初侯王每世称元,改称赵王元年。……遣使循行州郡,劝课农桑……今()群僚及州郡岁各举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置署都部从事各一部一州,秩二千石,职准丞相司直
前燕开国君主鲜卑族慕容皝

皝于是以咸康三年(337)借即王位,赦其境内……皝乃令曰:“然则农者,国之本也…………《诗》不云乎:‘无言不酬。’其赐钱五万,明宣内外,有欲陈孤(君主自称)过者,不拘贵贱,勿有所讳”

前秦君主氐族苻坚

以升平元年(357)僭称大秦天王……赦其境内,改元曰永兴……从祖侯为太尉,从兄柳为车骑大将军、尚书令……礼神祇,课农桑,立学校,鳏寡孤独高年不自存者,赐谷帛有差,其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令在所以闻

——据《晋书》等整理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阐述史论结合,结论明确,表述清晰。)
2 . 下表是两部史书关于交子的不同记载,说明(       

时间

出处

记载

南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初,蜀民以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元朝

脱脱《宋史·食货志》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
A.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进行甄别B.因记载不同无法得出历史真相
C.两则史料互证即可揭示出真相D.时代不同影响对历史事件解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维新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史料指出戊戌维新运动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     
A.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促进了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的觉醒D.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4 . 史料记载,北方的后赵皇帝石勒曾写信给东晋豫州刺史祖逖,要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魏书·食货志》曰:“自魏德既广……于南垂立互市,以致南货、羽毛、齿革之属,无远不至。”这些现象集中反映出此时(     
A.政权林立更迭频繁B.南北经济差距在缩小
C.北方商品经济繁荣D.南北方联系未曾中断
5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怀疑古书对夏商周三代记载的真实性。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及释读,不仅有力地回应了疑古学者,还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对商代记载的准确性。这反映了(       
A.实物、文字史料相互印证具有说服力B.甲骨文是中国较成熟的文字
C.历史研究必须依赖考古发掘D.没有实物印证的历史都有极大争议性
2024-01-02更新 | 15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所示为小豫同学为探究性学习而收集的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部分重要史料。下列对他所收集的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重要主张选摘

作者及文章

“即今日欲开民智,开绅智,而假手于官力者,上不知凡几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上权过重,民气不伸;民气不伸,国势亦因之而弱”

易鼐《中国宜以弱为强说》

“拓睦仁(日本明治天皇本名)之未竟,用明治之五誓言”

樊锥《开诚篇》

A.维新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B.救亡图存成为国人共识
C.戊戌变法触动顽固派利益D.有识之士一致赞同变法
23-24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要意义的商业革命。这场革命的根源可以在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明显增长中找到。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的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发展。贸易量也随着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而上升。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朝。唐朝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董茜茜《唐朝之海上丝绸之路》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根源。概括宋朝在农业、手工业领域反映这一根源的具体表现。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2023-09-11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云南是世界人类起源地之一。1965年5月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这可以作为研究元谋人的(     
A.文字史料B.影像史料C.口述史料D.实物史料
9 . 《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面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则史料能够说明的是(       
A.官营手工业发展很迅速B.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
C.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D.出现雇佣劳动生产方式
2023-01-14更新 | 99次组卷 | 2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商品经济虽比前代有了更大进步,但并未能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形成根本上的冲击。

史料一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明神宗实录》

史料二   常熟地主谭晓,低价购买大片空闲低洼沼泽地,雇贫苦乡民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果木蔬菜,捕捉鸟虫,运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史料三   国内没有一个地方出产的黄油和奶制品会比苏州的多,米酒会比苏州的好。这些一般是运到北京和国内其它地方出售的。

——《利玛窦日记》

材料二   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

时期项目19148月前总计19148月—1920年新注册
公司数146(个)272(个)
资本总额14.8(万元)11743(万元)
行业类别____纺织业和面粉业居多

张海鸥:近代中国历史进程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其未能对传统经济结构形成根本冲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说明其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023-12-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