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部分汉代宴饮庆典事宜。

汉武帝元封元年,(帝)设坛以崇封泰山,赐天下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牛酒若干。
汉昭帝元凤四年,昭帝加元冠,参谒高祖庙。赐中二千石以下及天下臣民爵级,停止交纳第四年、第五年的人口赋。三年以前更赋未交的,都免交。下令天下欢宴五天。
汉宣帝本始元年(因)凤凰聚集于胶东、千乘。赦天下。赐天下人民爵位各一级,孝子二级,女子每百户赐牛肉及酒,租税免。
本始二年尊武帝庙为世祖庙,凡武帝巡狩所到的郡国,都建庙祭祀。赏赐民爵位一级,赏女子百户牛酒若干。
元康二年因为凤凰聚集、甘露降临屡呈祥瑞,特赐天下吏爵级二级,庶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赐牛肉及酒若干,鳏寡孤独高年赐帛若干。
五凤三年,匈奴单于率众五万余人来归顺汉朝,北边安靖,无有刀兵之事。……赦免死罪以下犯人。赏赐民爵一级,赏女子每百户牛酒若干,全国欢宴五天。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出自西周青铜器,但直到清朝灭亡,历朝都没有将“中国”作为国名。在清代官修史料汇编《清实录》中,“中国”一词共出现1615次,其中将清朝明确表述为“中国”的占比达90%。这表明清朝(       
A.多民族中国观的意识加强B.民族间交流交融日益频繁
C.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D.以法律方式推行民族平等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历史意义是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性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一次集体行动,参与其中的不仅有起着先锋队作用的青年知识分子,而且有极大热情的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城市居民以及农民群众。如此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如果缺少有序的组织引导是难以开展起来的。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表现的爱国主义不是被动地反抗,而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材料二 “有人嫌井冈山高,井冈山大,今天东山,明天西山,爬山爬厌了,想打到城里去。这种思想错了。要知道,井冈山虽然磨破了我们的脚,爬酸了我们的腿,但是,它给我们存粮食,给我们作根据地,便利我们机动,便于我们打击敌人。”毛泽东还打了一个通俗的比喻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如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站着,老走着,定然不会持久。

——摘编自周声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革命实践新探》

材料三


材料四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松涛口述证言:

三台洞的大屠杀是我在江这边亲眼所见。虽然当时只有十几个日本鬼子,是从燕子矶过去的,但他们打死的人不计其数。这些日本鬼子先用机枪扫,接着又用刺刀戳……1938年,我有一次去下关卖柴,日本兵拿中国人开心,用刺刀戳我的头,我当时血流满面,到现在头上还留有伤疤。

材料五 在谷寿夫部队驻南京之期间内,计于中华门外花神庙、宝塔桥、石观音、下关草鞋山等处,我被俘军民遭日军用机枪集体射杀并焚尸灭迹者,有单耀亭等19万余人。此外零星屠杀,其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15万余具,被害总数达30万人以上。

——摘自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谷寿夫判决书

材料六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没有30万人”“埋葬数之多不过1300到1500具”“城内埋葬数至多为623具”。

——摘自东中野修道《南京大屠杀的彻底见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体现中国人民“整体性觉醒”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体现的思想理论,并说出在该理论指导下中共进行了哪些实践。
(3)史料根据呈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请以此标准对上述史料(材料三、四、五、六)进行分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料价值的角度,指出材料五、六的论定哪一个更可信,并说明理由。
2023-09-27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下列可以用来研究“红军长征”的原始史料是(     
A.回忆录《二万五千里》B.影视剧《伟大的转折》
C.《二十世纪中国史纲》D.连环画《地球上的红飘带》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2829日,《南京条约》在英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署。英方为此专门绘制了《<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钤印》一图(图3)。该图的绘制与印刷均由英国官方授意,耆英等中方代表在画中的不同形象,反映出英方对中方官员的态度差异,进而影响了清廷对战后中英交涉负责官员的选派。与该图配套的人员名单和相关图像资料,暗示了中方翻译在交涉中的参与和“康华丽”号的精确停泊位置,亦呈现了中方官员在签约谈判过程中的部分表现。该图作者在画面结构、人物形象、设色等方面都进行了精细设计。例如,居于画面正中位置的人物是中方负责签约的钦差大臣耆英,但在他头顶的正上方绘着一幅英国女王的肖像画。

                         3                                                            ——摘编自王亚楷、李骛哲《图像中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中英交涉史实新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绘制及印刷这幅图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辨析这幅图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将图片等艺术作品作为史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6 . 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90%以上的青铜皆产于楚国,水产、皮革等产品也是楚国输往中原的主要物资,中原输往楚国的物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如齐鲁的食盐等,楚国和中原诸国商人不顾“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来往贩运。据此可知,当时(     
A.地理物产差异影响商贸水平B.争霸战争推动了地区经济交往
C.区域联系加强利于社会发展D.社会分工导致长途贩运的兴盛
7 . 史料探究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 年 9 月 20 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1954年)


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先进之处。
2023-08-30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最初各国之史,尽由史官所写,其性质完全为官书,为贵族所垄断,私人无作史书者。苟其欲之,亦无史料足供撰述。”及春秋之末.渐有私人荠述,史书亦不外此例。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私学兴起推动了教育普及B.主观倾向性影响历史真实
C.史书编写体例出现了创新D.传统的政治秩序逐渐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吉林省的安图宝马城此前被认为是唐代渤海国的驿站。后经考古发掘,发现了祭祀长白山的玉册,上面刻有“癸丑”“金”“於”等字样,“癸丑”是金章宗明昌四年,史书记载这一年,金章宗册封长白山为“开天宏圣帝”,专家因此认定宝马城为金代祭祀长白山的神庙遗址。这表明(     
A.基本史实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B.考古发现决定着历史研究的水平
C.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具说服力D.历史认识随史料发掘而不断发展
2023-08-29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摘选自史书所载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

重要帝王

事迹摘选

前赵开国君主
匈奴族刘渊
永嘉二年(308)元海(刘渊的字)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永凤。以其大将军刘和为大司马,封梁王;尚书令刘欢乐为大司徒,封陈留王;御史大夫呼延翼为大司空,封雁州郡公;宗室以亲疏为等,悉封郡县王,异姓以勋谋为差,皆封郡县公侯
后赵开国君主羯族石勒大兴二年(319),勒伪称赵王……依春秋列国、汉初侯王每世称元,改称赵王元年。……遣使循行州郡,劝课农桑……今()群僚及州郡岁各举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置署都部从事各一部一州,秩二千石,职准丞相司直
前燕开国君主鲜卑族慕容皝

皝于是以咸康三年(337)借即王位,赦其境内……皝乃令曰:“然则农者,国之本也…………《诗》不云乎:‘无言不酬。’其赐钱五万,明宣内外,有欲陈孤(君主自称)过者,不拘贵贱,勿有所讳”

前秦君主氐族苻坚

以升平元年(357)僭称大秦天王……赦其境内,改元曰永兴……从祖侯为太尉,从兄柳为车骑大将军、尚书令……礼神祇,课农桑,立学校,鳏寡孤独高年不自存者,赐谷帛有差,其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令在所以闻

——据《晋书》等整理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阐述史论结合,结论明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