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1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学风开始发生变化,人们既不满意“心学”的束书不观,也不满意“理学”偏离实际的空谈义理。这一变化(     
A.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求B.反映了知识分子对儒学的反思
C.批判了传统儒学义利观D.体现了民众开始关注社会现实
2023-11-08更新 | 223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元杂剧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普通人被写人作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些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元杂剧剧本创作者。他们有的是“书会才人”,有的是“职业演员”,更多的是怀才不遇或充任下级官吏的人。这说明元杂剧(     
A.以揭露社会黑暗现实为主B.剧中角色的塑造具有多元性
C.蕴含一定的民主政治色彩D.更贴近人民大众的心理需求
2023-11-08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3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儒学一直是敬鬼神而远之,不能成为一种宗教信仰。虽然(唐代统治者)多次修订礼乐典制,使祭奠天地祖先的制度得以规范化……但终不能和有统一教义教规,统一信仰的宗教相匹敌,所以佛道依然有广大的活动空间。”该论述意在说明(     
A.儒学不是一种宗教信仰B.佛道的传播具有广阔空间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D.儒家的伦理道德源于宗教
2023-11-08更新 | 283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资治通鉴》记载:“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开了国家财政预算的先河B.大幅度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C.充分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诏禁士民胡服”“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葬河南,不得还北”“改姓氏,定诸州士族”“稽古复礼,庶令乐正雅颂”。这些诏令(     
A.强化了汉族门阀士族制度B.表明社会生活以汉族风俗习惯为主
C.复兴了汉族传统礼乐制度D.以法律形式肯定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2023-11-08更新 | 224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6 .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的祭祖大节,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从南北朝到隋唐,形成了儒家尝秋(缅怀先人庆贺收成)、佛教盂兰(尊长孝道)、道教中元(天地人和)并行的祭祀活动,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A.农本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B.三教礼仪习俗不断融合与世俗化
C.外来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国人特有的伦理道德及文化心理
2023-11-08更新 | 316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秦统一后,诏书至桂林,一般人都不认识诏书上的文字。秦始皇命李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湖北云梦出土的里耶秦简大部分是文书档案,基本都可以辨认。这说明(     
A.文字异形阻碍了秦始皇统一全国B.文字统一促进了政令推行和文化交流
C.文字定型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交流D.文字统一消除了民族文化的地域差别
2023-11-08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8 . 如表所示是春秋时期各国的田制改革情况,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这些改革反映了(     
国别田制改革文献记载
齐国“均地分力”“与之(民)分货”《管子·乘马》
晋国“自在其田,不复易居”《左传·僖公十五年》
鲁国“履亩而税也”《公羊传·宜公十五年》
楚国“书(丈量)土田”“量入修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A.封建王权保护私有土地B.封建国家赋税收入增加
C.封建生产关系正在形成D.封建地租剥削占据主导
2023-11-08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9 . 1911年10月13日,《申报》在评论中说:“近日……正趋步川省(指四川保路运动)之后尘, 满地乱机, 如散炸药, 今复动以武昌之变, 安有不受燃而火发者。”此评论旨在说明(       
A.政府应稳定社会秩序B.武昌起义爆发的必然性
C.辛亥革命最终会成功D.统治腐败导致革命爆发
2023-11-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学者对“历史解释”的不同观点。

序号观点


1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强调人们对同一历史现象,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尽相同,千人千语。

——[美]卡尔·贝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论历史与政治》



2
每一代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看待历史和重新解释历史……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

———[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3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请用观点3,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任选一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解释。(要求:史实充分,解释合理,逻辑严密,分析全面)
2023-11-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