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如保障“制民之产”,落实土地“均”“正”,践行“薄其税敛”,重视按“劳”各得其分,尝试“与民分货”,倡导“取于民有制”。保障“制民之产”是抓住了保障劳动正义的根本;落实土地“均”“正”是践行劳动正义的基础;践行“薄其税敛”是落实劳动正义的重要举措;重视按“劳”各得其分是实践劳动正义的中心环节;尝试“与民分货”是推进劳动正义的必要补充;倡导“取于民有制”是改善劳动正义的重要措施

——摘编自刘伟雄、李连根《中国古代劳动正义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   进入阶级社会后,尤其是前现代社会,相比神话英雄、宗教人物、王公贵胄,出现在艺术作品上的劳动者的形象相对稀少了很多。直到16世纪,在商业发达的北欧,一些画家不吝创作以劳动者为主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中,劳动者质朴、快乐的形象中不失愚笨的一面,这是因为当时的艺术家“对乡村农家的态度与莎士比亚相似,习惯拿乡下佬开心”。到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明确把劳动者当作主要描绘的对象,创作了很多传世的经典作品。如古斯塔夫·库尔贝1849年创作的《碎石工》、米勒1857年创作的《拾麦穗》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广大劳动者艰苦的劳作状态和艰辛的生活情景,实际上更是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评和拷问。

——摘编自郭广林《浅议近现代绘画与摄影里的劳动者形象》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用勤劳和汗水、智慧和创造,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的社会风尚,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涌现出大批劳动模范和鼓舞人心的劳模精神。在新时代,应重温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继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摘编自储新宇《弘扬伟大劳模精神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劳动正义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艺术界对劳动人民态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伟大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朝代——夏朝》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019-11-06更新 | 123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0届高三上学期各地模拟题汇编精练(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
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
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明中后期始,受经济思想领域新变化的影响,反传统、反封建的早期启蒙思潮在高度的专制压迫中蔚为风尚,例如“异端之尤”李贽等对孔孟教条的否定,对封建独断论的批判都是空前的;“左派”的泰州学派王学提倡的平民主义思想也是前所未有的。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傅山等,更从不同侧面对宋明理学,乃至君主专制作了深刻批判。在文学领域,明中期,新兴文学的兴起,不仅在形式上超过“台阁体”文学和前后七子倡导的文学复古思潮,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冲破封建伦理的束缚,实现个性解放的文学魅力。从“童心说”到公安派的“独抒性灵”,再到“三言”“二拍”“四大名著”等,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弊端,正因如此,这一时期被学界比作先秦的诸子百家,甚至被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展龙《明清文化特征刍议》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中后期早期启蒙思潮“蔚为风尚”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早期启蒙思潮“蔚为风尚”的原因。
2024-05-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沫若在1929年著成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写道:“只要是一个人体,他的发展,无论是红黄黑白,大抵相同。由人所组成的社会也是一样。”在国内外的反动派都在叫嚣共产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时候,郭沫若发出了如此铿锵有力的声音,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一切进步人士对革命的胜利和信心,更告诉人们中国古史的研究也必须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指导。作为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阐述商周史研究的著作,此书一直受到后人的尊重和重视。正如《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日译者藤枝丈夫所说:“王国维、罗振玉、孙诒让、商承祚、王念孙、王引之以至日本的林泰辅等诸人的注解(指甲骨文字和金石文字),到了郭沫若先生,以新史学的方法再整理一番,对古代社会给了一幅鲜明的图画。”应当说,这对郭沫若及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很公允的评价,对他以大无畏精神所造成的成绩应当予以肯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郭沫若写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历史意义。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列宁室的前身是连队士兵委员会,是布尔什维克党为争取革命胜利在俄军中设立的权力机关,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传入中国。1930年冬,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连队士兵委员会的工作开始被列宁室取代。19311225日的《红星报》写道,列宁室设置的目的应该是“发展列宁同志的工作作风和革命精神,养成每个红色战斗员成为中国革命及世界革命的列宁主义者”。1932年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俱乐部列宁室暂行条例》更是对列宁室的任务、组织形式、工作内容做了明确规定。条例规定:连级单位设立列宁室,直接在指导员指导下工作,下设射击、读报、识字、唱歌、体育等小组,同时下设群众工作组,负责组织群众团体,开展群众工作;设置经济委员会,负责监督、核算本连的伙食账目;设置家属通讯处,帮助红军战士写家信。列宁室的布置要求整洁、简单、明快、大方,配色以红绿为主,党中央的重要文件和红军的各种条例条令,苏联共产党的重要文件,军事著作、刊物、报纸,舞台表演的服装,甚至乐器、体育器材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有的列宁室还设有用来相互批评、表扬的“黑栏”和“红栏”。

——摘编自张卫鹏《红军时期的列宁室》

(1)根据材料,概括红军部队中列宁室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时期列宁室的作用。
2024-05-19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说轩辕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按“井”字重新划分,中间一块为“公田”,四周八块为“私田”,遂成“井田”渊源。由于“井田”的国家所有性质,“田里不鬻”成为其核心原则,为避免土地分配不公,肥瘦不一、西周后期各诸侯国又颁布《田法》,实行以土地交换轮耕的“爰田制”。商鞅变法,颁布《垦草令》,承认私有土地爰田,并按军功分配土地;公元前216年,秦始皇颁布《令黔首自实田》法令,进行全国性土地登记,确立了土地私有权的合法地位;汉随秦制,颁布《田律》,允许私有土地自由买卖,东汉末年,曹操推行《屯田制》;唐武德七年颁布《均田法令》,后《唐律疏议》又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限额”,防止土地不合理兼并;宋代,土地自由买卖的方式大大丰富,典、卖、质举、倚当并存,国家对田宅物权的转移、利用、交割规定了一套完备的程序;《元典章》则进一步明确了永佃权的移转程序,并规定“佃客随田”;明清两代继续立法保护土地私有权,致使土地兼并加剧,形成了事实上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煜宇《中国古代经济法溯源》

任意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古代土地管理制度变迁的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年,中共二大就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提出“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由此迈出了联合救国的第一步。1923年,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中提出了联合救国的具体方案,指出“只有以民主的联合战线,继续革命,打倒军阀及军阀背后的外国势力,才是救济中国的唯一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也为早日促成革命联合战线奔走努力。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提出将国民党改造为革命阶级的联盟,确立了“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成为推动国民党改组,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国共联合战线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   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大力推行民主共和制,制定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等法规。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又从立法高度确立了“三三制”统一战线政权,保障共产党员、非党左派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明确指出:“各级参议员与政府委员,必须包括有各阶级、各抗日党派与无党派之成分”,“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些规定和举措增强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权利,增进了各革命阶级对中共政权的认同。1944年的劳模会议和党外人士座谈会强调加强“三三制”政权的新型民主形式,并且要求各级民意机关和政府机关更加广泛地吸收各党派各层次的人士。中国共产党构建的“三三制”政权成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典范,开创了党际协商民主的政权雏形。

——以上均摘编自郑珺、段治文《中国共产党党际协商民主百年进程的逻辑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党际协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党际协商的新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2024-04-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121日,缅甸总统吴努在访华时对毛泽东说:“很坦率地说,我们对于大国是恐惧的,但是周总理访问了缅甸以后,大大地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苏加佐·维约普拉诺托在1957年初回国述职时向记者畅谈他在中国的观感时说:“我跟中国最贴近的邻国,如印度、缅甸、尼泊尔、越南、阿富汗、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大使们经常接触,到了今天,他们已经完全理解了中国和平政策的本质,为此对中国完全不再有任何顾虑。我们印度尼西亚在邻国中是距离最远的一个。却要神经过敏地担忧,那岂不是大笑话!”

——摘编自孙泽学、常清煜《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塑造》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东盟(10+1)对话、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推动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推动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积极参与亚欧会议,作为观察员参加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主持东亚自贸区可行性研究,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等。周边地区的多样性决定了区域合作的多层次和多形式特征。中国通过机制化的平台更能拉近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中国与东盟共同创建了以合作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旨在共同推动新型地区关系与地区发展进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在推动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力求发挥引领而不主导的建设性作用。

——摘编自张蕴岭《新形势下推动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塑造国家形象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合作政策的特点,并分析该政策实施的意义。
2024-04-22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各种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

近代史上改变落后中国的四种流行方案
方案一救亡抵抗外来侵略是首先任务,只有独立才能救国
方案二启蒙落后在于民众的心智,只有启蒙才能救国
方案三翻身落后在于阶级压迫,只有推翻了反动势力,才能救国
方案四近代化落后的原因在于未完成近代化,必须全面向西方近代文明学习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2)针对如何改变中国的落后,近代史上曾流行四种解决方案。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认为的最优方案并阐明理由。(要求: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方案组合,方案明确,史实充分,逻辑严密)
2024-04-0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广西贵州省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