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初,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青春,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春的价值   

人物简介
张秉贵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79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进喜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在1960年大庆油田发现后,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被誉为油田铁人。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的低温提取青蒿抗癌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青蒿素发现的关键性突破;1972年成功提取青蒿素无色结晶体,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教百万人的生命。2015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雷锋这段话的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5-03更新 | 39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有关明朝朝贡制度的部分史料


材料二   朝贡体系的优点是投入小、回报大,但它也存在一个缺陷,就是抗冲击的能力不太强。在西方殖民列强进入东方之前,这个朝贡体系是非常安全的。但是在西方殖民列强发展起来的坚船利地及现代战术面前,这一朝贡体系就难以维持。虽然以当时中国的力量,要制服早期西方殖民者还是绰掉有余的。但是中国当时的政治体制及儒家集团,缺乏维护这个秩序的决心,不愿意在海外投入太多的资源,甚至有些人希望从朝贡体系的瓦解中获得个人利益。

——彭波《中国古代国际贸易由强转衰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朝贡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朝贡体系瓦解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北皮毛贸易

材料   “丝绸之路”虽然在西北极其漫长,曾是东西贸易的主干通道,但西北并不是对外贸易产品的出产地,如丝绸、瓷器、茶等大宗出口产品几乎全部来自西北以外的地区,因此,西北在东西贸易中的地位是中转站,在中转中捎带一些出口产品。但自清代晚期以来,在古代多被弃之不用的毛类(主要是羊毛和驼毛)成为西北地区输出数量最多、价值最大的商品。

包头当时是西北皮毛集散最重要的中心,是西北商品中转的枢纽,它的商品输出情况,基本上可以反映甘宁青及绥远输出的基本情况。从统计来看,在1922年至1932年包头的主要输出商品中,皮毛输出的总价值共为9871万两,约占总输出值的81%,皮毛成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皮毛一动百业兴”,皮毛对整个西北人民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皮毛没有大规模开发为商品以前,西北商路主要以“大丝路”(从西安到兰州,经河西走廊到新疆)为西北物流之中心商路,如兰州、河西四郡等,历来为西北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和城镇。但晚清以后,皮毛大规模的出口改变了整个西北商贸路线,核心是“黄河水运”,形成了沿黄河的商镇群带,即包头、磴口、石嘴山、宁夏(今银川)吴忠、中卫、张家川、兰州、西宁、导河(古河州、今临夏)等。

自晚清皮毛输出得到大规模扩展以后,生活在广大西北的牧民财富得到极大的增长。定远营是阿拉善的中心市场,“沙漠中蒙民,常用骆驼载酥油、皮毛等来城交换米、面、茶叶等物”;而绥远的临河县“汉蒙交易以粮米、布、茶、糖及牲畜、绒毛、皮张为大宗,蒙旗需要粮米、糖、布、茶、酒,汉商换得只为皮张、绒毛”。在青海,甘肃甘南藏区游牧于黄河南岸的果洛番“每年运牛羊、酥油、羊毛、羔皮、牛皮等物,前往卡布恰、郭密、丹噶尔、塔尔寺等处贸易,回运青稞、布匹等物”。

以前蒙藏民族商品意识和货币观念淡薄,不善经商,甚至耻于经商,近代后期其商品价值观已有所提高,“一只针换一张羊皮,一盒火柴换一张狐皮的情形,在甘肃边区的藏民里已经没有了”。

——摘编自胡铁球《近代西北皮毛贸易与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西北皮毛贸易进行阐释。
2023-04-12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下表反映的现象表明,唐宋元时期
史料出处
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唐会要·卷三五》,唐玄宗诏令
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程颐、程颢《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元史·卷三四》,元文宗诏令
A.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
D.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
2019-08-09更新 | 25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材料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三   一、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明友,教后生,御僮仆。二、过失相规:……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戒,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三、礼俗相交:礼俗之交,……值月主之,有期日者为之期日,当纠集者督其违慢。凡不如约者,以告于约正而诘之,且书于籍。四、患难相恤:……凡有当救恤者,其家告于约正,……若不急之用,及有所妨者,则不必借。

——摘自《吕氏乡约》

材料四   宋代社会、宋代文化的特点如果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所谓平民化,是指普通民众具有比以前更多的生存发展机遇,受到社会更多关注。世俗化,主要是指关注俗世生活的取向。人文化,则是指更加关心“人”自身的价值,社会价值取向相对理性,关注人的教养与成长。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

1903-1910年,翻新小说在中国非常流行。翻新小说是指对经典名著进行续写,借用其人物形象,置换其活动空间和行为价值而形成的新式小说。其中吴趼人的《新石头记》是代表作之一,表3是该书设计的“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两个情节。

情节一宝玉道:“我在街上走了一趟,看见十家铺子当中,倒有九家卖洋货的。我们中国生意竟是没有了。”薛蟠诧异道:“奇了,奇了!怎么你也谈起生意经来了。”宝玉道:“我不是忽然要谈这个。我想国人尽着拿东西来卖给中国人,一年一年地不把中国的钱换到外国去了么。”
情节二宝玉看到教民杨势子无故殴打贫民王威儿。县官本打算各打他们20板子以示惩戒,但得知杨势子是教民后,立即将其释放,紧接着就把贫民王威儿打得鼻青脸肿,并对他说:“你那里不好去闯祸,却走到本县治下来得罪教民……须知本县的前程,不是给你作顽意儿的。”

——据冯玉恒《近代科学小说内蕴研究——以〈新石头记〉为例》等

(1)对“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这一设计加以解读。
(2)编写一段“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的新情节。(要求:表述成文,言简意赅,符合原文情境。)
2023-05-10更新 | 28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更能反映出
A.中国商品具有贸易优势B.当时的中国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C.闭关锁国政策不具有绝对性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鲁迅的作品“一切都无法片刻离开中国革命、中国变革这一课题,中国革命问题始终存在于鲁迅的根底里”。1921年小说《阿Q正传》发表于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晨报副刊》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阿Q正传》中未庄人对“革命”的反应

革命之前(阿Q)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
革命期间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假洋鬼子回来时,向秀才讨还了四块洋钱,秀才便有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了;未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党(自由党)的顶子,抵得一个翰林。
(阿Q找假洋鬼子投革命党却被赶出去后)发出关于自己的思想来:这全是假洋鬼子可恶,不准我造反,否则,这次何至于没有我的份呢?
他(阿Q)下半天便又被抓出栅栏门去了,到得大堂,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把总)。他(阿Q)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嚓”的去杀头。
革命之后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学者指出,“鲁迅的作品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民族的面孔”,“影响了一代人的精神和自省能力”。从以上角度,说明《阿Q正传》的时代价值。
2023-04-30更新 | 32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10 . “雷锋精神”来源于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的凝练,其不断发展的动力始于其内在运行和时空境遇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日报》对雷锋精神的报道

日期

标题

内容

1961年5月5日

《苦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民战士》主要介绍雷锋生平事迹。

1963年2月7日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把雷锋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是因为他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雷锋的革命自觉性源于他对毛泽东无产阶级思想著作的学习。

1977年3月24日

《雷锋精神是禁锢不了的》这一时期的雷锋精神主要表现在与“四人帮”的斗争方面。

1981年3月5日

《八十年代更需要雷锋精神的大发扬》“雷锋的可贵,不但是他做了大量助人为乐的好事,而且是因为他是一个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分子。”

1983年3月5日

《新时期与雷锋精神-纪念开展学雷锋活动二十周年》针对当时“雷锋的道德价值过时论”进行回应,指出学雷锋要与时俱进,号召青少年要像雷锋那样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学习的态度,用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自己。

1989年12月16日

《雷锋精神的火炬永不熄灭》“发扬雷锋精神首先是引导人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需要。”

1993年3月5日

《雷锋精神永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有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精神是永存的。”

1997年3月4日

《论雷锋精神的生命力》“雷锋精神在今天之所以没有过时,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同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据何小芳《试论雷锋精神从革命性到道德性的变迁》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雷锋精神的变迁”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1更新 | 347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