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东汉乐府诗《羽林郎》:“昔有霍家(汉昭帝时权臣霍光)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该诗可反映出西汉时期
A.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B.丝织业的高度发达
C.女子审美观念的改变D.女性地位得到提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粱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又以黄蜡铸为凫雁、鸳鸯、龟、鱼之类,彩画金缕,谓之“水上浮”。又以小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皆于街心彩募帐设出络货卖……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圈正,谓之“得巧”。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七夕,(汴京)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遇,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宋】罗烨《醉翁谈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汴京七夕节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汴京七夕节特点的成因。
3 . 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2021-06-08更新 | 12041次组卷 | 9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汉名臣丙吉起自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名臣黄霸少学律令,后“从夏侯胜受《尚书》,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终以循吏闻名。两人的经历反映了汉代
A.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B.呈现儒法思想的结合
C.儒学助推官吏能力提升D.法家思想不符合潮流
2020-06-10更新 | 1192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6月诊断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
内容出处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天朝田亩制度》
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洪秀全《幼学诗》
当我们行走在(南京)街上时,沿途可以看到不少的女子……许多人骑着马,其余的人则是步行,大多数人都是天足《慕维廉牧师的一封信》(1861年)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2020-01-15更新 | 505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长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2019-01-30更新 | 2771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6届山东潍坊高三下期4月模拟训练(二)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A.老子的“无为而治”
B.荀子的“天行有常”
C.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D.朱熹的“格物致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表明明代文学
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
2017-04-02更新 | 358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7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2016-11-27更新 | 3101次组卷 | 77卷引用:2017届山东省桓台县二中高三1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10 . 经济学家厉以宁1959年作诗:“高炉余火映红霞,农舍停炊社即家。岂止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该诗体现了他对
A.经济体制改革弊端的深入反思
B.人民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的赞赏
C.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的热切期待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刻忧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