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作为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和加工中心的上海却因限于历史的条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困难重重,举步维艰。20世纪80年代,韩国欲把济州岛建成比香港更有竞争力的"国际自由城",日本将那霸港开辟为自贸区,泰国的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就意味着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中国面临着复杂而激烈的竞争。1991年邓小平说"那一年确定4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察的……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

——摘编自邵雍《浦东开发开放的前前后后》

材料二   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 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浦东开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1-01-06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国家的统一不是单凭某些政治家的个人意志,还要具备一些前提和条件。中国古代各部族都承认他们是炎黄子孙,有着共同的祖先。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为古代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所保有,而且因其先进性为诸少数民族所仰慕、学习。但是国家每次由分裂走向统一都有着具体的历史原因,以隋朝统一为例,其迅速灭掉南朝陈国,实现统一就有着经济、政治、民族等方面的背景。

——摘编自程有为《中国古代统一的条件和基本经验》

材料二     袁世凯败亡后,北洋系逐渐分裂为三大派系,他们为个人利益而纵横捭阖,你争我夺。北洋各系在其所占地盘自行其是,而非北洋系控制的省份,也因中央政权的软弱而觅得更大的自治空间,对中央号令阳奉阴违。讨袁护国战争直接造成西南各省的反袁联合阵线,(战后)其对北京政权仍时时以共同的声音发言,俨然自成势力范围。而孙中山因从事革命斗争的需要主动或被动与西南实力派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南北双方各自的法统与政权。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维系统一的基本条件,并结合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从经济、政治、民族方面说明隋朝实现统一的具体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世凯败亡后中国分裂的表现,并分析造成当时中国分裂的原因。
2020-06-23更新 | 31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等名校2020届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中美经济关系在近代中美两国交往的历史上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5—1920年美国对华贸易量占其贸易比重示意图


材料二   1933年5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宋子文赴美商讨双边经济关系,并准备向美国商借用于购买棉花和小麦两笔500万美元的信贷,以应国内经济和国防之急需。美国对此有自己的考虑,主动把贷款总额提高到5000万美元。5月29日,宋子文与美国金融复兴公司签订《中美棉麦借款合同》,合同规定:“由美国金融复兴公司贷给中国政府5000万美元,其中4000万用于购买美国棉花,1000万用于购买美国小麦。”但美国国务院对此合同持否定态度,反对借款给中国,理由是中国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而且这样一笔贷款会激怒日本。最后罗斯福否定了美国国务院的意见。

          ——以上摘编自王建郎、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对华贸易量占其外贸比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棉麦借款合同》签订的背景及影响。
4 . 时空观念是历史解释的前提。关于辛亥革命的学习,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才能形成完整合理的历史解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度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

——摘自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

材料二   阿Q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反动派杀害革命党人时,他去看热闹,回到未庄还手舞足蹈地向人们炫耀:“杀革命党,咳,好看好看。”

——鲁迅《阿Q正传》

材料三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驱,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坚持统一战线政策,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在民族复兴道路探索史上留下伟大遗产。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共产党探索道路提供历史启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必须团结中国人民英勇奋斗,必须在长期奋斗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民族复兴道路探索史的起点是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派首次自觉地把握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推动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进程。辛亥革命是民族复兴道路探索史上一座重要里程碑。

——李坤睿《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探索》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革命潜伏的危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探索经验。
2024-01-09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

文章篇数(部分)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15篇文章作者(部分)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认为,政治家的首要任务是改善公民的灵魂,使他们有知识和教养,过理性生活,追求善。他从来没有论述过权力的归属、制约与平衡等问题,而是将政治完全的伦理化,寄托于个人的善和美德。孔子的政治思想与苏格拉底相似,不同的是,孔子是将日常生活中的伦理推而广之到政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就是其中的典型论述。

——摘编自汤雪菲《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德治思想分析》

材料二   “我中国之哲学史,凡哲学家无不欲兼为政治家者,斯可异已!孔子大政治家也,墨子大政治家也,孟、荀二子皆抱政治上之大志者也。汉之贾、董,宋之张、程、朱、陆,明之罗、王无不然。”

——摘编自王国维著,傅杰编校《王国维论学集》

材料三   “只有希腊的哲学流派扶植了一种不受任何经典束缚、不受任何俸禄利益制约,仅仅为培养希腊‘绅士’(集善、美于一身的有教养的人)服务的纯粹的俗人教育。”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政治思想产生的背景,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政治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后世中西方知识分子的影响。
2023-02-10更新 | 48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材料   至于苏日声明互不侵犯满洲与外蒙,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因为所谓满洲国者,早为日本用为扰乱苏联与外蒙边疆的工具,张高峰、诺蒙坎两次战争,便是明证,苏联既与日本订立和平中立条约,就不能不把这一问题同时加以解决。在苏联,根据其和平中立政策,无论与日本订约与否,都是不准备侵入东四省的,而日本却屡图侵犯外蒙,而外蒙是与苏联订了互助条约的,现在苏日声明,却保证了外蒙不受侵犯,这不但对外蒙有利,即对全中国争取解放也是有利的。说到东四省的收复,原是我们自己的事,绝不能象有些投机家,总是希望苏联同日本打起来,以便坐收渔人之利,及见苏联声明不打满洲,他就认为苏联不对,这种人至少也是毫无志气的家伙。我们必须收复全国一切失地,必须打到鸭绿江边,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这是中国全民族的神圣事业,社会主义的苏联也必是赞助我们这种事业的。

——摘自《中国共产党对苏日中立条约发表意见》(一九四一年四月十六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苏日中立条约发表意见》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苏日中立条约发表意见》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汉代中央官学有太学、宫邸学和鸿都学门。太学学生入学的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汉代太学允许自费求学,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高年级辅导低年级,高材生辅导差等生。以自学为主,提倡在自学基础上相互讨论磋商,相互辩论,共同研究,以求得学业上的进步。地方官学则主要是郡国学校。鸿都门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院。汉代的官学制度,奠定了以后中国封建官学发展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肖世民《论汉代学校教育》

材料二 1904年1月公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癸卯学制共22个章程,不仅包含了各级各类学堂,使学堂环环相扣,级级递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癸卯学制”周详全面、灵活实用便于现实操作;中体西用符合统治阶级的思想,又使西学的合法性得到公认;学制系统与行政系统分开使分工与责权明确,便于学务的发展;第一次把女子教育列为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后来,更是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尚实”定为教育之宗旨。

——摘编自黄加文、曾绍东《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学兴办的背景及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癸卯学制”与汉代官学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1-30更新 | 5864次组卷 | 71卷引用:2017年河南郑州37中高考模拟测试文综合历史部分
10 . 材料一 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粟麦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行之数年,廪有馀粮。至是条例司言:“……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倒,愿预借者给之,令随税输纳斗斛,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愿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
——毕沅《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 海防吃紧,需饷浩繁……伏查近年以来,帑藏偶有不敷.往往息借洋款,多论镑价(借款以英镑作单位,折算成银两数,在还款时仍以英镑数为准),所耗实多。因思中华之大,富商巨贾,岂无急公慕义之人,若以息借洋款之法,施诸中国商人,但使诚信克孚,自亦乐于从事。……饬谕各省督抚,遍谕官绅商民人等,如有凑集资本,情愿借给官用者,准赴藩司关道衙门呈明,照臣衙门办法,议定行息,填给印票。其票以一百两为一张,钤用藩司关道印信,填明归还本利限期,准予地丁关税项下照数按期归还,不得丝毫挂欠。
——《户部酌拟息借商款章程折》(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初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措施不同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本质上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其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