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4 道试题
1 . 杨继绳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
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
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的经典。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教育的兴盛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印刷成本的降低
2017-05-16更新 | 471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17年高考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却可以“为知己者死”。但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正统化
B.小农经济的发展
C.专制制度的加强
D.科举制度的僵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唐代就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柜坊是专营钱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已具有早期银行的某些雏形。飞钱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经营者既有私商,也有政府部门。明朝中叶以后,钱庄已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金融组织,经营银钱兑换及放款业务。嘉庆年间,在乎遥众多的商号中,有一家叫西裕成的颜料庄,在经营同乡、亲友少量汇兑银两的过程中,借鉴古代飞钱、便换的经验,克服账局只营货币借贷不经营汇兑的缺陷,将颜料庄改为专营银两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l823年,正式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票号一日升昌,日升昌票号成立后,解决了国家银行未出现前大宗银两往来的困难,并很快在全国40余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分号,票号业务搞得红红火火。

一摘编自张郁兰《中国银行业发展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外商先后在中国设立银行,最早的是英商丽如银行。它们吸收中国的闲散资金,将它转化为资本。通过对清政府的放款,以期掌握中国的财政走权。外商银行在中国的设立和发展,激发了中国人的自办银行思想。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首次提出“兴银行”的主张。清末中国人自办的银行包括商业银行、国家银行及地方银行。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督办铁路公司事务的盛宣怀指出:“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中国亟宜仿办,勿任洋人银行专我大利。”他主张银行商办,“用人办事,悉以汇丰章程为准”。法、奥两国领事先后找盛宣怀商谈,要将中国通商银行并入法、奥商银行,“均经外务部严词竣拒之”。之后,清政府又考虑成立国家银行。1908年清政府颁行《大清银行则例》,大清银行成立,其资金达l000万两,分为l0万股,由国家认购5万股,其余限奉国人购买。1908年奏定的《殖业银行则例》规定:殖业银行以放款于农工为宗旨,长期放款以房屋、田地、工业实产作抵。

一摘编自叶世昌《中国古近代金融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金融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近代银行的主要变化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A.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B.宗法制盛行
C.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6 . 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表
东北华北上海长江流域华南
1895年1.75.251.12.139.9
1931年17.017.134.213.717.9

能够说明表中数据变化的应是
A.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均衡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
7 . 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道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2016-12-12更新 | 66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7-07-02更新 | 6504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9年湖南省宁乡一中高三5月仿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时代,社会群体可分为公子、卿大夫、士三层;到战国时期,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这种变化说明
A.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儒学思想产生影响
D.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2018-03-05更新 | 557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7高二·甘肃·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017-07-09更新 | 383次组卷 | 59卷引用: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