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明代前期,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的地位逐渐确立;明代后期,山海关的地位迅速提升,被称为“天下第一关”。这一变化反映出(     
A.明朝政治中心发生变化B.经济重心南移
C.明朝军事防御体系调整D.沿海威胁加剧
7日内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宇文泰在执掌西魏朝政期间,采用汉族士人苏绰建议,颁布了“先洗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六条诏书,让地方官遵照执行,牧守令长不通者不能为官,还开设学校,选拔中下级官吏学习其内容。六条诏书的颁布(     
A.开启北方政权封建化进程B.巩固北方黄河流域统一的局面
C.奠定后世心学的理论基础D.体现儒道法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7日内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京师同文馆于1872年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首年,认字写字、讲解浅书……三年,讲读各国地理及史略、翻译选编;四年,数理启蒙及代数学、翻译公文……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八年,富国策、练习译书等。该课程计划(     
A.注重学习文言文翻译B.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排斥西方的自然科学D.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
2024-05-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报》1896年创刊于上海。1903年延请章士钊为主笔“董理斯报”,实行大改良,刊登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为此,上海道台与上海领事团和租界当局交涉,将章太炎、邹容等六人逮捕,制造了“苏报案”。

按照惯例,此类案件先要在会审公廨“过一堂”——预审,再由其决定是否移送上海县衙。会审公廨预审由中方谳员孙建臣、英国副领事迪比南组成。在预审过程中,先是章炳麟等人不愿意下跪,接而又突然冒出了章炳麟等人的辩护律师博易以“时间仓猝等”为由申请延审,第一次审讯就这样草草收场。

就在准备引渡的节骨眼上,沈荩案发生,导致清帝国引渡的梦想彻底夭折了。沈荩是革命志士,据说是因在报上揭露《中俄密约》的内幕,慈禧命令用杖击办法将其活活打死。西方国家对中国司法不信任——太后命令即为法律,审判官员屈从权势而不敢根据法律力争刑罚的极端野蛮,不容于文明社会。这种不信任很快就弥漫到苏报案上,原本只有英国是拒绝交犯的坚定执行者,美国一度则是模棱两可,到最后连原来站在清政府一边的法国等也纷纷改变立场,拒绝引渡。

第二次审判在1903年12月3日再次于租界举行,清政府主张严惩,要“照华例究办”,上海县令汪庭瑶当庭宣布:   “邹容、章炳麟……定为永远监禁, 以杜乱萌而靖人心”,但尴尬地遭到英国副领事的当庭抗议。最后经过双方长时间讨价还价,到1904年5月,汪庭瑶重新宣布了判决结果“议定邹容监禁二年,章炳麟监禁三年,罚作苦工。”

本案审判有两个有趣的问题。一是中方不能明白的,英国领事和律师坚持举证的责任在原告,被告没有义务证明自己是无罪的;二是由于报刊业参与,“苏报案使本来不知道革命,不知道章、邹和《苏报》的人一下子都知道了。”

——摘编自汤志钧《一百年前的“苏报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报案”所折射出的主要社会问题。
(2)任选“苏报案”所折射出的一个社会问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汉武帝在中央常备军中,增设期门军,隶属南军;增设八校尉,隶属北军;增设楼船 (水军)等军种。汉武帝此举(     
A.表明解决边患问题军事条件成熟B.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C.增强了平定“七国之乱”的军事实力D.旨在实现对中央军队内部的权力制衡
2024-05-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80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对当年需要安排就业的1200万人,除安排国营企事业单位和“大集体”单位外,还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小集体”“全民单位办集体”、知青为主的厂店以及城镇个体经济等途径来解决。1981年7月,国务院指出发展城镇个体经济“对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扩大就业,都有重大意义”。这些方针政策(     
A.解决了知识青年就业问题B.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改善
C.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D.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2024-05-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三》载:“隆安三年 (己亥,公元三九九年)春,正月,辛酉,大赦。戊辰,燕昌黎尹留忠谋反,诛,……庚午,魏主珪北巡,……壬午,燕右将军张真、城门校尉和翰坐谋反诛。癸未,燕大赦,改元长乐。”据此判断《资治通鉴》属于(     
A.纪传体B.编年体
C.国别体D.典制体
2024-05-2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劳动模范。

工业劳动模范

农业劳动模范

王崇伦:鞍钢机械总厂青年刨车工,先后改进八种工具,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创下一年完成4年工作量的记录,备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李顺达:1944—1946年两次被评为太行山一等劳动模范。1950年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2年,评为“全国劳模”,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赵梦桃:西北国棉一厂细纱工,是优秀的“郝建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

-----------摘自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下册P95)

材料二   在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如艰苦创业的大庆油田工人王进喜,公而忘私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舍身抢救国家财产的青年女工向秀丽等。

-----------摘自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下册P10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又一批功勋卓著的时代先进人物脱颖而出

袁隆平一生与人类的“饥饿”作斗争,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程开甲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
屠呦呦中国医学界的骄傲。2015年因青蒿素研究获“诺贝尔医学奖”
南仁东中国天眼之父
孙永才“中国速度”的骄傲
戴明盟第一个在中国“辽宁舰”起降舰载机的飞行员

-----------摘自网络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以“时代与精神”为主题,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2024-05-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晚清时期的维新变法和新政,前后相继。尽管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抱残守缺,但他们中多数人不敢沉沦,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做出选择,企图实现统治阶级自我革新,然而由于在变革中的举措失当,最终被异己力量所推翻。这说明晚清(       
A.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曲折B.政局变动影响实现富国强兵的步伐
C.思想革新时机还不成熟D.改革推进要注重充分借助外部势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图为学者绘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示意图。其分区基本上依据于(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区
A.地域文化特色B.主要生产形态C.血缘关系亲疏D.社会文明程度
2024-05-20更新 | 32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