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届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材料二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近代国画大师(徐悲鸿)金银纪念币一套四枚,其中5盎司银质纪念币选用的主题图案,就是徐悲鸿于1940年创作的名作《愚公移山》图。在抗战胜利70周年和徐悲鸿诞辰120周年之际,该纪念币的纪念意义之重大可见一斑。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精神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的里程碑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愚公移山》图创作的背景,简述其精神内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汉王朝还在边疆地区实行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三   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率军侵入南疆。1867年,阿古柏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1870年,阿古柏又将侵略势力扩张到北疆。英国和沙俄向阿古柏提供大量武器,试图借此染指中国新疆地区,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边疆危机。沙俄还出兵强占了中国的伊犁地区。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他采取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1881年,中俄双方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地区。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新疆建省进一步密切了新疆与祖国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边疆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
3 . 1854年,英法美三国照会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允许外国人进入整个中国内地,至少进入长江流域和沿海各城市;实行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改订税则。其根本目的是(     
A.将中国变为殖民地B.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满足资本输出需求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景德镇“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余”。这些从事瓷业的佣工很多来自外地,在景德镇没有田地,时称景德镇“皆聚四方无籍之徒”。由此可知,明朝万历年间的景德镇地区(     
A.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剧B.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C.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D.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陈独秀在1918年《新青年》中称义和团是“怪物”,在1924年《向导》中说义和团排外的原因是“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从陈独秀对义和团的评价可知(     
A.时代背景可能影响撰述者认识B.口述史料必须与学术研究结合
C.多种史料互证可确认历史事实D.实物史料的价值高于文献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居士(在家修持佛法的佛教徒)和佛门信徒普遍把佛教“五戒”与儒家“五常”等同相看,混为一体。“(佛教)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这表明当时(     
A.佛教扩大社会影响B.佛教植根于儒学C.儒学确立正统地位D.佛教完成本土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距今约7000年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如图所示为其中部分。该遗址还发现了两座均为半地穴式房屋地基遗址以及灰坑468个,其中88个长方形的窖穴底部有粟灰堆积,厚度为0.3米至2米,有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度有2米以上。据此推知,磁山文化时期(   

A.阶级分化现象明显B.原始定居生活出现
C.农业经济十分发达D.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8 . 1888 年,葛士濬编撰《皇朝经世文续编》,在保留传统“六目”的基础上,“文学”目下新增了“算学”三卷。稍晚问世的《万国分类时务大成》中同样“(将)光学等统以算学,均分隶诸文学之末。”这表明当时(     
A.西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B.“中体西用”观念影响书目编撰
C.中西文化呈现融合发展趋势D.中国人尚未意识到西学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为元大都平如图(局部),其中宫室采取了环水布置的办法,这可能和蒙古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传统习惯和深层意识有关。据图可知元朝(     
A.华夷一体的民族观念B.多元融合的文化理念
C.游牧区域的日渐扩大D.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划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年代,以工立国与以农立国大论战刚萌芽,但论战双方的阵线是明显的。所有反对中国大革命的封建顽固派,阻止新思潮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国粹派和“甲寅派”,鼓吹复兴中国文化的新旧调和派等,都是站在主张以农立国的一边:而鼓吹新文化运动、西化、反帝反封的知识界则都是中国工业化的积极鼓吹者。以农立国论的代表人物是章士创。他提出的“返求诸农、以安国本”的观点,从农国与工国的不同政治道德法律习惯等方面来立论。宣扬农国更能维护中国文化独有的调和持中、尚俭节欲、清静安民、寡欲不争等精神美德:大讲欧战后欧洲工业国已“崩坏难于收拾”、而“吾国伪工业病之复洪涨不可终日”。以工立国论的代表有恽代英、杨铨、杨明斋等人,他们阐明马克思的一个基本观点:“政治法律大部分是维持经济的组织及其社会道德习惯与秩序的,今其经济情形已变。则前之政治法律自然的随之而失其效用。”

30年代,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争活跃起来。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化问题的提出拓宽了对中国出路问题讨论的范围:同时,也由于在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我国农村凋敝的情况日益严重。还有20年代末以来,出现的乡村建设运动,认为中国并不需要任何制度性的根本改革。而应返回到“农本社会”、“伦理本位社会”.于是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当时以农立国派提出的许多论点。特别是有关中国经济的自主发展、农业是基础、工农之间的关系、工业化与政治民主的关系以及中国工业化面临的阻力与困难等问题所进行的讨论。至今仍富有教益。如翁文灏在讨论中提出的“以农立国,以工建国”的口号,综合双方观点之所长,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思想。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的争论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