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4年到1988年,我国乡镇企业的数量平均每年增长 52.8%,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这一时期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B.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
C.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D.农村基层自治的实现
2023-03-21更新 | 235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明代宣德后,内阁职能日益凸显,“凡中外奏章,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提出处理意见,“谓之条旨”。还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章奏,“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既设司礼监掌行,又命内阁大学士共理。”这一体制的形成(     
A.有利于封建皇权的稳固B.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权
C.缓和了皇权与相权矛盾D.使中央行政权发生转移
2023-03-21更新 | 634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的民主选举中,为了使不识字的选民能够顺利行使选举权,边区政府采用了画圈、画杠、碗里放豆等多种选举方法。当时,许多足不出户的老太太都骑着毛驴翻山越岭赶到现场参加选举。这些做法(     
A.完善了民主选举的实施程序B.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D.提升了边区人民的文化素质
4 . 奕䜣建议清政府称:现在军报既多,外务事繁,各国公使又将按约驻京,若仍由军机处管,“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设立独立的办公场所,以王大臣领之……待“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时,“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这一建议的背景是(       
A.外国势力逐渐深入中国内地B.维新变法改革运动开启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半殖民地社会最终形成
2023-02-13更新 | 19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己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与瓦德西观点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D.辛亥革命
6 . 西汉初年,汉高祖授权儒生叔孙通制定礼仪以凸显君王威仪,鲁地两名儒生冷言道:“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公去矣,无污我”。据此可知,这两名儒生(     
A.反对礼乐治国的方针B.秉持外儒内道的观念
C.鄙视谄媚权贵的行为D.无视秦亡汉兴的时局
2023-02-11更新 | 61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辛亥革命后,旧的体制、规范、观念、风习、信仰、道路都由于皇权崩溃,开始或毁坏,或动摇,或日益腐烂。正因为此,强大的保守顽固势力便不断掀起尊孔读经、宣扬复辟的浪潮,想牵引局面恢复或倒退到“前清”时代去。为此,部分知识分子(     
A.发动二次革命摧毁封建根基B.积极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C.掀起新文化运动以解放思想D.寻求联俄联共的革命新道路
8 . 如表是中晚唐河北灌镇之一“邢洺镇”的政治变迁状况。这一状况说明(  )
藩镇年份是否割据说明
邢洺755-774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乱平后763年起,为相卫节度使一部
775-820775年田承嗣盗据相卫,邢、磁二州为朝廷掌握
821-843821年起刘悟割据
844-881844年刘稹叛乱被平定
882-907882年起孟方立重新割据
A.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覆亡B.邢洺镇分裂为多个藩镇
C.藩镇割据引发农民起义D.唐朝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2022-06-21更新 | 427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有深厚历史基础、悠久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并不是汉族统治者强迫少数民族“汉化”,而多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执行汉化政策。此汉族已非华夏,而是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混血”的新民族。

——徐杰舜、杨军《从多元走向一体与一体凝聚多元》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是曰领土之统一。”改变过去那种“以四万万人受制于一人,以四大族屈服于一族”的状况,实行“人人自由,五族平等”。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使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民族认同而言,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全中国的爱国力量都使用“中华民族”来指称中国人。……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百年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岩《论中华民族的百年认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图片指出“少数民族汉化”的典型案例,并说明其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中华民族概念”的创新之处。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意识增强的原因,并分别说明其对当时中国时局、国家长远发展的意义。
2022-01-10更新 | 29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萃孝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
A.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五四运动是一场农民革命运动
C.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2019-11-27更新 | 288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张家界市张家界一中2019届高三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